编者语:哈喽,我是饭团,一名热爱写作的90后。这篇文章一共1218个字,相信读完你会有所收获。
1、
作为一个快奔三的姑娘,从小家伙们口中的“姐姐”成功变成了“阿姨”,看似成熟的我依然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无论是开心或者不开心的时候,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父母激烈争吵,或者对我发脾气的场景。
每当面临选择的时候,父母很少会关心我真实的想法。从应该梳什么样的发型,穿什么样的衣服,到大学想报哪个专业,想去哪座城市,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我的想法都是微不足道的。好像,我过的从来不是自己的人生,而是他们单方面希望我应该过的人生。
一直被父母当做男孩子般对待的我,恋爱之后,会时常恍惚自己是男是女。
一直看似努力、目标明确的我,慢慢发现并不喜欢父母为我选择的人生之路。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反思到底这个家的问题出在哪里,到底我的问题出在哪里。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亲爱的安德烈》 。
2、
这本书一共收录了龙应台与安德烈母子之间的36封信件。在这些信件中,母子俩对许多问题交换了彼此的想法,大到国家问题、文化差异、道德取舍、价值取向,小到兴趣爱好、情感问题以及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小烦恼。
坦白说,龙应台与安德烈母子之间这种平等交流的相处模式,我既向往又羡慕。然而,这种模式也是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
在安德烈刚满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女士就离开了欧洲,离开了还未成年的儿子,赶赴台北工作。几年后,当她归来的时候,安德烈已经是一名十八岁的少年。
与这位少年见面的场景,龙应台女士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脸上早没有了可爱的 “婴儿肥”,线条棱角分明,眼神宁静深沉,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手里拿着红酒杯,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点“冷”地看着你。
隔着书本,我都能感受到他们母子之间的疏离感。这场面,不仅没有母子重逢应该有的热烈和激动,反而像商务会谈一样官方、冷静。
她与安德烈之间,本来就是两代人,中间隔了整整三十年的距离。三十年之后又三年,这种疏离是必然的。为了消除这种疏离,龙应台女士想到一个方法,就是和安德烈以通信的方式共同写一个专栏。
两个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专栏一写就是三年。通过这种写信交流的方式,龙应台与安德烈不仅重新了解了彼此,而且母子俩的关系比从前更亲密了。
3、
与龙应台女士不同,生活中的很多父母,通常做不到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家,似乎是父母的一言堂。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孩子似乎从来没有发表看法的权利。而且,父母通常对孩子缺乏应有的耐心,动辄言语怒骂,拳脚相见。在这种紧张的家庭关系中压抑得久了,孩子便出现不再愿意表达自我,甚至找不到自我的现象。
每个孩子都希望被看作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个性、隐私、爱好、价值观能够得到父母的认同和尊重。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是亲人,是朋友,而不是公司里面关系紧张的上下级。
小编推荐这本书,也是希望它能够给很多并不和谐的家庭带来启发。希望这样的家庭里,大家能一起努力,做出改变,摸索出一种更加和谐愉快的相处方式,共同成长。这样一来,父母顺心了,孩子也开心了,何乐而不为呢?
排版 | 饭团
文字 | 饭团(原创)
图片 | 网络整理(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