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息经注

作者: 沫粒和十八 | 来源:发表于2023-01-24 17:41 被阅读0次

胎从伏气中结,

脐下三寸为气海,亦为下丹田,亦为玄牝。世人多以口鼻为玄牝,非也。口鼻即玄牝出入之门。盖玄者水也,牝者母也。世人以阴阳炁相感,结於水母,三月胎结,十月形体具而能生人。修道者,常伏其炁於脐下,守其神於身内,神炁相合而生玄胎,玄胎既结,乃自生身,即为内丹,不死之道也。

气从有胎中息。

神为炁子,炁为神母,神炁相逐,如形与影。胎母既结,即神子自息,即元炁不散。

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

《西升经》云:身者神之舍,神者身之主也。主人安静,神即居之;主人躁动,神即去之。神去无散,安可得生?是以人耳目手足,皆不能自运,必假神以御之。学道养生之人,常拘其神以为神主,主既不去,宅岂崩坏也。

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

道经云:我命在我,不在天地。天地所患人不能知至道,能知而不能行。知者但能虚心绝虑,保炁养精,不为外境爱欲所牵,恬淡以养神炁,即长生之道毕矣。

神行即炁行,神住即炁住。

所谓意是炁马,行止相随,欲使元炁不离玄牝,即先拘守至神,神不离身,炁亦不散,自然内实,不饥不渴也。

若欲长生,神气相注。

相注者,即是神炁不相离。《玄纲》云:锱铢阴炁不灭不为鬼,纤毫阴炁不尽不为仙。元炁即阳炁也,食炁即阴炁也,常减食节欲,使元炁内运,元炁若壮,即阴炁自消;阳壮阴衰则百病不作,神安体悦,可觊长生矣。

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神之与炁,在母腹中本是一体之物,及生下为外境爱欲所牵,未尝一息暂归於本。人知此道,常泯绝情念,勿使神之出入去来,能不忘,久而习之,神自住矣。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修真之道,备尽於斯。然圣人之言,不可妄乎!凡胎息用功后,关节开通,毛发疏畅,即但鼻中微微引炁,相从四支百毛孔中出,往而不返也。后炁续到,但引之而不吐也。切切於徐徐,虽云引而不吐,所引亦不入於喉中,微微而散。如此,内炁亦下流散矣。

胎息铭

三十六咽,一咽为先。吐唯细细,纳唯绵绵。坐卧亦尔,行立坦然。戒於喧杂,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实曰内丹。非只治病,决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

相关文章

  • 胎息经注

    胎从伏气中结, 脐下三寸为气海,亦为下丹田,亦为玄牝。世人多以口鼻为玄牝,非也。口鼻即玄牝出入之门。盖玄者水也,牝...

  • 真假胎息之辨

    什么是真胎息,真胎息有何特点?答:胎息自古有两种:一种是真胎息,此乃丹道之胎息,出名之经典为《胎息铭》、《胎息经》...

  • 胎息经

    玉皇天尊曰: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 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 知神气,可以长生。 故守虚无,以养神...

  • 老子的胎息:象母胎中的婴儿,自由自在地服食、汲取道的元气

    ​ 老子就是通过胎息,实现生命的超越、智慧的升华。老子胎息时是何种样情景呢?《道德经》里老子专门描述了自己“胎息”...

  • 胎息法调气养生

    胎息法调气养生 据《道藏·洞真部》胎息经:“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知神气可以...

  • 若欲长生,神气相注:《高上玉皇胎息经》

    ​经文出自: [明]《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高上玉皇胎息经 玉皇天尊曰: 胎从伏气中结, 气从有胎中息。 气...

  • 胎息经三注释

    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住。 此言胎息纯熟的境界和进一步的做法。句中指出胎息练到一定程度,神就可以...

  • 达摩祖师胎息经

    达摩祖师胎息经: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 气入身中为生,神去离形为之死。 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

  • “胎息”揭秘:凡是用意念引导出现的“胎息”,都不是真正的“胎息”

    “胎息”揭秘:凡是用意念引导出现的“胎息”,都不是真正的“胎息”! 胎息,语见《抱朴子·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

  • 胎息经一释意

    由于我喜欢仙侠玄幻小说,所以对人自身的奥秘非常好奇。无意中在家中旧书堆里翻到有古涵注释的胎息经,相信大多数朋友应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胎息经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td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