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刘邦的胜出终结了一个时代,开启了另一个时代。终结的是中国的贵族传统贵族精神,项羽是最后一个贵族。从此流氓登上了历史舞台占据中心,中国的精神越来越向下堕落,马克思韦伯说的工具理性日益主宰中国人的头脑。中国社会也开始了逆淘汰,越没底线的人越能成功,能登上权力巅峰的往往是那些最没有人性的人。
从刘项之争到康雍乾虽然两宋时代一度有终结这个传统的努力。北宋因为重视文人士大夫,产生了一大批像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这样有底线有气节有能力的上层精英,宋皇也推行君臣共治的治国模式。只可惜被蒙古铁蹄又一次中断这个进程,让中国历史再次走向逆淘汰这条不归之路元明清不断强化之。
从刘项之争到康雍乾晚明也曾试图扭转,出现了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原君》这样千古绝唱,在500年前的中国就提出限制君主权力,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只可惜又被满洲入主中原打乱。满洲不遗余力推行文字狱就是看到这股思想潮流的对皇权的威胁,大肆摧残士大夫的斯文之元气,不将华夏民族仅剩的民族脊梁打断誓不罢休,持续了康雍乾三朝一百多年。越往后的皇帝越强化文字狱来钳制人们思想。
从刘项之争到康雍乾已经被雍正定性的“曾静案”而且明令禁止后世子孙继续追究,似乎雍正就是不放心弘历担心他秋后算账故意交代的。真是知子莫若父,他死后不久弘历就开始翻旧账了,处死曾静,并把那本著名的由雍正帝亲自编纂的《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这里大家或许觉得奇怪,弘历作为后代之君怎么敢冒天下之不韪查老子的旧案,还禁掉老子明令颁行天下的书籍,文字狱都搞到皇族身上并且是上代皇帝自己老子头上。为了说说康雍乾三朝文字狱的背景,我们稍微扯远点。雍正皇帝虽然很专制但多少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也有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他会跟人辩论,因为他也读了不少书大概也想显摆一下自己的学识,有那种学者的满足感而不自己当成皇帝。所以在有的时候他会不以皇帝身份直接查禁别人的书,打压思想而是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跟人辩论以期真理越辩越明的效果,并将成果集结成书出版。这就是刚才说的乾隆冒天下之大不韪查禁的《大义觉迷录》。
从刘项之争到康雍乾还有一本是雍正跟佛教徒辩论的《拣魔辨异录》。(印光大师对于雍正皇帝《拣魔辨异录》评价甚高,称“拣魔辨异录文理高深,禅教融贯,系雍正十一年夏初始著,至十三年方毕。未及刊板,龙驭宾天,迨后刊时,以草书替字,钞者不察,便许多直作本字,而错讹便不胜其多。使世宗在世,断断不至如此耳。今春细校两次,俾还本来面目。倘后因缘果就,当不负世宗一番至意矣。” 可见此书在佛学中确有不可低估之价值,不应仅以历史政治的角度来研究。——摘录自百度百科《拣魔辨异录》)你可能觉得这样的辩论不公平,雍正一定会利用自己的身份占便宜,这个正常这本来就是不对等的辩论,我们不去讲结果。单看这种行为,还是有很大进步性的,至少雍正愿意放下自己的身段来用学术的方法解决而不是纯粹政治解决,那是他原本可以的方法。
从刘项之争到康雍乾弘历就是那样的,他就觉得你作为一国之君跟人辩论既没有必要,也是跌份的,那帮学究也好,小民也罢根本不用当回事,我有长缨在手何必麻烦。所以他一上台就反攻倒算,查禁《大义觉迷录》处死曾静。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乾隆比雍正更加专制,至少在观念上就强很多。而且因为乾隆自己懂文化,到他这一辈汉文化修养已经很深,我们现在还有不少人在推崇弘历的汉学如何了得,但你们就没有想过越是这样的人对文化破坏更甚,因为他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手才能挖掉汉文化的根基。比如蒙元虽然我一直在反思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但是单从文化破坏的深度上,蒙元远赶不上满洲。蒙古人不像满洲人那样倾心汉化,他们还是迷信武力不把文化当回事,所以也就不会搞清朝这种绵延一百多年的文字狱,(他们存在都不到一百年)他们压根想不到这样的办法,更不会想出借编书来毁书的损招。
从刘项之争到康雍乾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库全书》就是弘历命纪晓岚和珅编纂,但其实弘历借编纂《四库全书》收尽天下藏书,实际收录进去的据不完全统计连一半都不到。确切资料无法找到,但只要你百度一下会看到很多这方面观点。只是我们现在谈的少,我们更多从正面肯定弘历的文化功绩。弘历这位号称十全老人的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实际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却败坏了整个大清王朝,到他的晚期国家已经不堪重负老态龙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张宏杰的《饥饿的盛世》。
从刘项之争到康雍乾他死后约四十年就爆发鸦片战争,中国开始被动进入世界,本来我们是可以积极的方式参与到世界中来的,早在他执政晚期马嘎尔尼率领大英帝国一个大型代表团来到,他们无比向往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国度,他们从马可波罗和西方许多哲学家眼中得知了关于中国的最初印象。马嘎尔尼满怀希望,踌躇满志大英帝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巨大的产能急需找到一个庞大的市场来消化,他将目光毫不犹豫的投向了东方这个老大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人人都崇尚君子之风哲学王充当一国之君,民众温文尔雅可谓礼仪之邦。只有他才跟大英帝国巨大生产能力相匹配,也只有他才配跟大英帝国合作。清帝国简直就是上帝赐给英国的礼物,他相信清帝国一定能给他和大英帝国带来巨大商机。
可是当时的清帝国只有广州十三行弹丸之地跟英国贸易,这跟清帝国本身的能发挥的贸易能量极不相称。他相信清帝国潜力巨大如果能打好这张牌不仅对他个人后半生发展至关重要,对蒸蒸日上的大英帝国无疑是最大的助力。因此马嘎尔尼游说议会率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并将大英帝国最新工业文明成果带到乾隆面前,他满以为他会饶有兴趣的听他说话。但让马嘎尔尼万没想到这个坐在龙椅上不可一世的大清皇帝对当下的世界居然一无所知,还摆出一副君临天下架势,竟然会为了跪拜礼这种小事争执不休,毫无哲学王的智慧和风度。还说什么中国乃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要跟英国扩大贸易。马嘎尔尼灰头土脸的走了,看着这个老大帝国背影他知道他想错了,清帝国已经只有空架子不再是马可波罗和西方哲学家热情赞颂的那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帝国,他的衰亡不可避免。马戛尔尼的随员安德逊说:“我们的整个故事只有三句话:我们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居留时像囚犯;离开时则像小偷。”斯当东男爵 :“(清国)贫穷得令人惊讶,一路上我们丢掉的垃圾,会被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捡去吃”,所见的清国军队军着也如同“叫花子般”。(摘录自百家号杂话历史)果然四十年之后英国就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的大门,弘历可以说耽误了清帝国也耽误了整个民族。清虽亡于宣统却实是亡于乾隆,如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
从刘项之争到康雍乾再说说康熙吧,康雍乾三位皇帝中数他最宽和,在位61年真正比较厉害的文字狱就两起,有一起还是鳌拜弄权时期的《明史案》,所以称他为“仁皇帝”算实至名归。雍正就苛责多了,他在位仅仅13年,成规模的文字狱就好几起随便说说就有“吕留良案”“维民所止案”“谢济世陆生楠案”“李绂案”“名教罪人案”“曾静案”有些跟雍正打击政敌隆科多、年羹尧有关不完全是禁锢思想。很难想象为何满洲皇帝如此看重文字狱能把这么一项败坏民族精神的事业持之以恒一百多年,除了他们看到了思想的力量对皇权的威胁无法解释
从刘项之争到康雍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