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昨天在微博看到一个今年要毕业的中戏女生讲艺考的片段。结尾是"念念不忘,必有回想"。
感觉什么东西被戳中了。这句话是我高三写在最大的那本画册上的,当时信以为真。
那个女生前半段故事和我很像,当在北京校考的学校和所谓稳定的学校撞车的时候,周围人都不看好你的时候,所有人都劝你求稳放弃。和她不一样的是,北电中传我真的一个没考,她一路见佛杀佛见鬼杀鬼冲到最后。
结果是她考上中戏。我拿了几个听起来说的过去的合格证草草收场,之后的文化课就是重在参与,不断缴械投降,高考过后留在省内一个普通一本,今年是混日子的第三年,这是个非常失败的案例,所以我想讲讲几个对照组。
01
当时艺考班里有一个男生心心念念北京电影学院,报名截止前十分钟报上的名,我们班唯一一个。
他艺考战线路程时间上都拉的很长。不过后来没能考上好学校,高考完去了东北读书。我最后一个学校是在天津考的,在考场上碰到了他,我回宾馆收拾东西回家,他要赶回北京参加中传二试,我小心翼翼听他和别人讲今年北京几所学校试题都怎么样,他还要怎样安排接下来的行程,讲报十几个学校如何各种奔波的时候,谁也看不出来我当时看到他斗志昂扬的样子时有多羡慕。
他确实前途未知,可我压根没给我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发生的可能。
后来他上了大学风生水起,在校外接活,学动画补英语,愈挫愈勇。我持续性混吃等死擅长半途而废。
02
浙传出成绩的时候是三月底,我查了查我的专业校区在桐乡,心想地理位置这么偏算了吧,顺其自然爱考几分考几分。就是那段时间,每次大家都在早自习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班里总有打脸声,对,就是扇巴掌的声音。所有人都说高三下学期成绩已经定性了,有人靠掐大腿扇巴掌鼓励自己别睡再多背几页单词。
有很多同学都不屑,觉得太夸张。想想看,人都一样,喜欢聪明的,看不上努力的,在我们眼里努力好像是种太寻常的品质了。所以我继续咕噜咕噜吸柠檬水,和同桌看五六月的火烧云,和前位用化学笔记最后一页下五子棋。偶尔患得患失,想要不要试着拼尽全力争取一次,最后还是作罢。其实是害怕的,我连努力都害怕,当时理综完全处于拾不起来的状态,怕努力一下连五百分都考不到,再说考同样的分数去一个不是特别喜欢的学校多不上算,多丢人。
上不上算这件事,要给自己时间才知道答案。大二的时候在凯里到南昌的一列高铁上,听到前方到站嘉定,浙传在的地方。我突然想了一会当时高三那种患得患失和不甘心到底来源于什么。不是畏惧失败,是讨厌我自己把选择权一点一点交出去的软弱。
那个扇巴掌的同学没能把自己扇进清华,正常发挥去了一个211。
03
当时班里还有一个男生,学体育,体育特招,考五百三四能上985那种,体育生不需要外出集训,所以高三的大小考试都没错过,差不多四月份的时候他成绩滑到我那水平,他执意不上晚自习,去参加校外的补习班。班主任觉得他是按捺不住性子贪玩,一直不给他准假。别人反对他也要坚持自己的节奏,每天晚自习在校内校外打游击,好在最后如愿以偿。
当然也有失手的,听说一个男生也是执意出去补课。最后连三百分的艺术线都没过,暑假学车科一又考了三次,他妈每天提着菜刀守着他背英语出国。
04
高考过后一直在外面玩,快查成绩的时候,我爸说去趟北京吧,反正你也去不了那上学了,留个念想。
这几年,我越来越否定执念这件事,觉得混吃混喝等死才是人生常态,可我忘不了查成绩那天在南锣鼓巷,上午路过中戏实验剧场,看到旁边有几个男生忙着架脚架拍东西的时候,突然有一种上头的难过,和三月份回到学校复习文化课的时候提不起来的气,还有从知道录取结果到大一下学期发泄不出来的情绪,是同一种低气压的不舒服,喘不动。
想到这些人有一点点后悔,或成或败,他们身上有那种我学不来的少年意气。
05
人是被推着走的,这几个月还是意识到自己总需要面对社会面对工作。就努力让自己适应起来,找新媒体的实习,也干了很多杂活。
高考离我很远了,我还是想重新说一下这件小事,它在漫长人生里确实只是一个普通的时间节点。可在还没有足够人生阅历的时候,它会影响你很长一段时间,每次失败时懒惰时觉得不公平的时候,都给喜欢自己找一个理由,还不是因为没考上什么什么学校。
可还不是自己选的吗。现阶段不如意就喜欢反思过去弹劾过往。前几天听说了一个八卦,同校一个同学去了我之前很好奇的一家自媒体。同样的学历背景过上了不一样的生活。怎么说呢,最后还得承认事在人为。
不知道后天考完试会有多少人陷入各种迷茫期,带着不甘心继续上路,抑或从头再来。
但每个大一冒出退学念头又舍不得回高三吃苦,生活最终还是走向正轨的年轻人都明白,不管选哪种,活好每一个当下才是正经事,自怨自艾最没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