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洞悉人性自我修炼
【疗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它才能完整人生 。

【疗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它才能完整人生 。

作者: 易衡养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3-08 11:13 被阅读16次


这是一篇值得思考的干货文章

冰山理论讲述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

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根据这个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一个人和他的经历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我们不快乐的根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我们需要透过自己的表面行为,去探索自我的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到自己的冰山,你的人生就会改变!

01 个人冰山理论的隐喻

1. 行为(Behavior)

行为位于冰山的顶端,常常是别人唯一能看见的部分,我们采取的行为是应对的外在表现。我们可能说:“这是你的错”(指责),或说“这是我的错”(讨好),或在伤心的时候微笑,眼中含泪说我很快乐。如果能全然接纳自己,就会有一致性的行为。

2. 应对(Coping)

我们对外在处境选择如何回应或反应,就是我们的应对。如果我们不接纳自己的感受,加以隐藏或者防卫,就是应激反应。我们常用的反应就是用不一致的沟通来防卫自己(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

你的生命中用哪一种应对姿态,这些都不是人格特质,而是应对的机制,我们都有这些机制,有些人独钟一种,有些人则视情况而用不同的机制,但这些应对模式都蛮显而易见的。

3. 感受(Feeling)

感受是普遍的人类情感经验,比如爱、生气、害怕等。在个人身上会引发这些感受的因素,则因不同的人、家庭或文化而异。我们必须接纳人类感受的全部范畴,而不是认为只有某些感受是可以接纳的。值得我们探讨的是:想转化改变的感受是恐惧、愤怒和受伤,而这些是负向的感受,需要去处理的,当然我们也有愉悦、高兴的情绪也需要看,当它们出现时我们可以运用。

只是这些负面的感受常阻碍其它的感觉。感受属于我们自已,我们是自己感受的主人,所以可以掌控它,在处理这些感受时,我们将获得丰富的经历。

4. 感受的感受(Feeling about feeling)

当我们体验到某种特别的感受,比如生气或者嫉妒,通常会根据自己学到的规条是否接纳这种感受而产生反应,这会影响目前正在发生的感受是否被自己接纳。我们或许被教导生气是不好的,所以在生气的时候,会认为自己不应该有这种感受。

你可以想一想是什么让你困扰,不全然是你的感受困扰你,而是你对感受的感觉困扰你,我生气,这是我的感受,那你对生气感觉如何?觉得丢脸、恼怒、我不应该生气等等,所以是我对情绪的感受让我困扰,所以当你看自己的感受时,不只要看你有什么感受,还要看你对这个感受有什么感觉?

5. 观点(Perception)

观点是基于现在和过去经验的结合,不只是根据此刻所见所闻的事实。观点住在我们的大脑里,是存在于我们大脑里的认知,是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包括我们的想法、思想、信念、规条、价值观、人生观、解释等。这是我们基于现在和过去经验的结合产生的念头,是我们思考的内容,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规则,而不只是此刻所见所闻的事实。

6. 期待(Exception)

我们对他人和自己的期待是根据渴望而来的。渴望是普世皆同的,但期待却因人而异。

我们经常会遇见三个层面的期待。

一个是别人对我的期待,譬如父母对我的期待,常常我们内化了这些期待,就算父母早已经过世,我们还是很努力试图来满足父母对我们的期待,导师要做的就是打破这些期待。

第二个是我对别人的期待,主角对他身边人的期待是什么?其中这一可能是“妈妈应该要爱我”,这不是什么伟大超凡的期待,但却造成很多的后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哪些期待,要怎么处理。

第三种是我对自己的期待,这部分常是由环境、家庭而来,有一些是我们对自己的期待,这个内在之旅带领我们去看这些期待。

如果你们要更深入冰山下面,你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渴望。

7. 渴望(Yearing)

渴望是普世皆同的,不论是什么种族、文化、宗教、性别或肤色,所有人都想被爱、被重视、被接纳、被团体纳入。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婴儿就渴望被爱,到九十岁亦然,这是所有人持续一生的过程。当渴望未被满足时,就很难与他人连结,或者连结不稳定。

渴望是人类共通的,渴望被爱、被接纳、生命有目标……你要问自己,你的渴望是什么?你怎么面对这些渴望?怎么满足它们,你需要什么来帮助你满足这些渴望?

8. 自我(Self)

冰山的核心或基础就是自我,它是人的“我是”,决定我们与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但常常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了解它的真正本质。我们的目标是与它连结,发现我们本然的面貌,以及我们最深切想要的是什么。


人和人的互动就是一座冰山和另一座冰山的碰撞。

在我们的内在,每个人都有这座冰山,对大家而言这个比喻比金字塔更合适,此刻看一看自己内在的冰山,你会发现什么呢?在你的冰山里有些什么成份?你的行为是什么?大多数在现场的人都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不偷盗、不杀人,他们过着非常规矩的生活,所以我们的行为尚可,即使称不上光明磊落。

但是我们看见自己冰山下面又如何呢?我们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任吗?我们有把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吗?我们怪罪情绪是别人造成的吗?我们自怜吗?你如何对内在的情绪负责?我们的观点如何?我们有什么既定的心态?我们对现实有什么主观看法以致于限制了自己?我们开放性、弹性的程度有多高?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好好去看看的,我们的期待呢?它们从哪儿来的?我们可以轻易放下吗?该放下了吗?你可以放下这些期待,也可以用别的来取代,你可以深入探讨它的起源,总而言之,你可以看看自己有哪些期待,你要怎么处理它们?你真有倾听自己的渴望吗?你准备好听见这些渴望并且回应它们吗?你要先尊重它、听见它,然后才能为它做点事。因此你越来越能活得像你自己。

现在想像一下,你的家人,妈妈有妈妈的冰山、爸爸有爸爸的冰山,儿子有儿子的冰山,却没人知道别人的冰山,因为他们的心都关上了,他们想要沟通,就来找我们说我们想学更好的沟通方式,可是我们连自己是谁都不清楚,不清楚跟谁在一起会快乐,所以我们需要去探索自己的内在,想想一家庭如果有十个小孩,就有十座冰山,每一个拿各自的脚本与人互动,却不知自己内在的冰山,所以人和人的互动就是一座冰山和另一座冰山的碰撞。

我们是自身的共同创造者。在一开始我们被赋予生命,作为自己的向导,共同创造发生的事情。你的生活发生改变通常是有希望的,因为你可以常常学到新知。

02 如何探索冰山?

每一个事件都有一座冰山,当事件发生时,我们行为背后的冰山是什么样子的呢?虽然事件发生时,冰山的6个层次体验是同时发生的,但冰山探索一开始还是从线性开始,就是按照冰山一层一层的觉察。看看事件发生时,我们的行为是什么、感受如何、期待什么、观点怎样、渴望是什么、自我价值如何。当掌握熟练后就可以系统的觉察,甚至每一层都可以作为一个冰山来细致觉察区分。

下面我们来举个例子,一个妻子看到丈夫把脏袜子随处乱丢很生气,对丈夫进行指责“我都说过多少次了,要放到脏衣篓,你怎么整天就知道乱扔”。这件事上,妻子的冰山是什么样的呢?

行为:看到脏袜子被随处放置

应对:指责丈夫到处乱扔

感受:挫败、愤怒

观点:东西不能乱放,他应该为自己的事负责;我说过很多次,他都不改,一点都不把我当回事;我每天要收拾,很累,一点都不心疼我。

期待:他听我的话,按我说的去做;要自理;心疼我。

渴望:被尊重(按我说的做)、被认同(看到我的辛苦)、被爱(把我当回事,心疼我)。

自我:失控、无力感、自我价值低。

如果妻子看到了自己的冰山,就会有觉察和思考:“到底是什么让自己生气呢?只是因为袜子被到处放,需要自己收拾么?还是说自己是想控制他,让他听我的,从而证明他重视我、认同我呢?为什么非要要求他和自己一样拥有整洁的规条呢?他到处乱放东西,就等于不能自理、不理解我的辛苦么?我是否可以尊重别人和我不一样呢?……”有了这些觉察,心情就平静多了。

03 冰山的转化原则及步骤

我觉得冰山理论的魔力就在于,哪怕我们从行动上没有做出任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变得完全不一样,这要归功于觉察以及转化。

转化的三原则

a.事情是如何发生的,而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可我们处理事情的方式却大同小异,因为我们有着固有的模式来应对。所以发生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如何应对的,这个应对过程就是冰山。转化的第一个原则就是探讨冰山。

b.不是要拿掉旧的,而是增加新的。

与旧的模式斗争,就如同在黑暗中挣扎,挣扎了太久依然毫无进展。但是划破黑暗,仅仅需要的是增加一道亮光。与其拼命地想拿掉自己的旧有模式,不如增加一些新的观点、新的期待、新的感受进来。当我们能够从更高的视角来看,选择新的模式的时候,新的模式自然就产生了。

c.自由即选择,选择即责任。

我们存在怎样的行为、感受、想法、期待和渴望,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这是我们的自由。正因为这是我们的自由选择,我们就更应该为它们负责,它们都是我们自己的。

转化的三步骤

a.探讨每一个层次,画出冰山。

觉察永远是改变的第一步。可以通过不断问自己这些问题,来了解冰山:我使用了怎样的应对姿态来应对事件?事发时我的感受是什么?我对自己感受的感受和观点是什么?事发时我有什么想法和观点?事发时,我对自己、对他人、以及他人对我的期待是什么?当时的情况下,内心的空缺、需要和渴望是什么?我的自我价值的瓶子是满的吗?

b.选择一个容易转化的层次入手,并对整个冰山进行转化。

冰山的每个层次都是相互关联成一个整体的,任何一个层次上进行转化,都可以撼动整座冰山。那么如何找到一个人的冰山的敏感层次进行转化呢?前面我们有分享沟通姿态,也就是人们的应对模式,其实不同应对模式的人是卡在冰山不同层次的。我们可以通过应对姿态,找到需要转化的层次(通常被卡住的这层转化了,改变就自然而来)。

讨好的人通常卡在感受层;指责的人通常卡在了期待层;超理智的人通常卡在观点里;打岔的人通常卡在渴望里。

c.以可以接受的方式进入现在生活。

转化完成后,我们通常能够感受到一致性,愿意为冰山的各个层次负责,并尝试适应新的模式。

相关文章

  • 【疗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它才能完整人生 。

    这是一篇值得思考的干货文章 冰山理论讲述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 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

  • 萨提亚中级的再次梳理——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可以疗愈自己、疗愈他人、疗愈家庭的一个很好用的方法。 对待自己的运用就是可以写冰山日记,著名的马来...

  • 读书笔记-《心的重建》完结

    生活总是朝着疗愈前进的。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被忽略的那部分,我们需要认识被忽略的这块心灵并疗愈它。它们可能以...

  • 《心的重建》第六天(2022年11月12日)

    第七章心的重建 生活总是朝着疗愈前进的,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被忽略的那部分,我们需要认识被忽略的这块心灵并疗愈它,...

  • 《每个人都是疗愈师》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每个人都是疗愈师,而每个人都需要被疗愈。疗愈他人的同时也疗愈了自己,疗愈自己之后更懂得如何疗愈他...

  • 能量疗愈实践(二)

    这里的能量疗愈其实就是一种共振和接触按摩。可以自我疗愈,也可以疗愈他人。 【每个人都有疗愈的天赋,生来具...

  • 【每日分享】181

    【每日分享】内在的疗愈 说到疗愈,大家可能听到的疗愈例子比较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 有的人去一个旅游,遇到优美...

  • 疗愈自己

    每个人,都有需要疗愈的地方。 疗愈,就需要真实的面对自己,真诚的面对自己。 敢于和内心的自己对话,敢于面对自己一切...

  • 关于疗愈和情绪流动

    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不相同的,人生所走过的路,只有自己才能明白其中的曲折与坎坷。 疗愈的过程,就是认知自己的过程,...

  • 转~意识的生命之流是这样的:

    疗愈——了解——疗愈——了解——疗愈——转化——疗愈——转化——静心——体验——静心——体验——认识——敞开——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疗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认识它才能完整人生 。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ol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