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作者: 宇宇啦啦啦 | 来源:发表于2019-08-27 14:54 被阅读0次

    我们一天只有24小时

    却被很多人在争取

    被很多东西在等待

    我们给谁或者不给

    时间就都那么过去了

    而攒到别人时间的人

    可以用此来做一些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事

    然后借此获得更多的时间

    也许就是那个叫做自由的东西

    所以有些人活了一辈子 都在为被别人买而活

    而有些人很努力的过上了买家的生活

    也不是无忧无虑

    只不过比起被束缚的人来说多了一些可能

    所以很多人都想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可是,意义都是人赋予的,而每个人想要的意义也不一样。

    所以,很少有人能恰到好处的安排自己的时间。甚至随着时间的改变,有人竟然也会把时间花在曾经怎么也不会去做的事情上去。

    1)我想说的是

    我其实很少去看漫画题材类的书籍,当年就不怎么喜欢,总是有种偏见吧,觉得那种东西娱乐性更强。

    但是,但是,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回答不了》。能看到这本书,是因为我有天晚归的时候,在等车的时候,思考人生,结果好像怎么也思考不出什么的样子。

    于是,我就在想啊,有没有那种类似于经验啊什么的书。能让人看透一些什么东西,或者是让人少走一些弯路啊什么的。

    然后我就遇到了这本书。

    回答不了

    匡扶

    阅读建议:不要急着寻找好看的地方,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慢慢欣赏作者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

    左边看完再看右边。我是先把左边半部分放大,然后再看右边,再翻页,如果中途退出了,就靠目录来找。

    被吸引是一件好事情,说明你还有热爱新事物能力。但是,你会为这个吸引做到什么程度呢。你会因为吸引,打开一下,然后发现其实也没啥,然后关上嘛,还是会因为吸引,停下来,看一会儿,或者会因为吸引而好奇后来的故事呢。

    还是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事情,能吸引一些人就够了,如果要全部人都懂的话,那就让一些更高追求的人失去了乐趣。这也就是从来都有分层的原因。对于这本书,我想大概也是这个道理吧。

    一开始打开的时候,看了两眼,我退出了,我觉得并不好看。让我再回去的原因是,为什么它有那么高的评分,很多东西都有可能是假,但是如果一本毫无感觉的书,我觉得评论一个符号都觉得多余,所以我选择再看看。

    很短的故事,很精彩。就像某读者说的,如果他写成小说或者拍成电视剧,都太常见了,一点不吸引人,但他不一样,他用了心思,花了时间,所以,他捕获了大部分的人关注,所以他能在豆瓣名列前茅。

    “再普通的人活的久了,也能活成一个大师。”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

    2)书里说

    这么短时间内看完,看完再看依旧觉得还是很有可看性。

    用一盆盆栽的叶子,见证盘子的几十年光阴,经历她从出租房到大房子到小房子的磨难。参与了她从一个大块头到完美逆袭的走上幸福生活的全过程。

    从 哎 到 回家。

    这简单的转变,足以支撑她走过任何困难,因为曾经那么难她都走过去了。

    以前,我很赞赏《请回答1988》里面的对父亲的描述。而在这里,对父亲的描述又是很恰到好处。

    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果你不多看一点书,不多上一点学,别说写出这些,就算是人家写出来了,你都看不懂。

    所以,如果还有人说读书没用,我肯定把一堆专有名词,一堆很有用但是如果没学过的人甚至看都看不懂的东西甩他脸上。告诉他读书有用,能让人活的开阔起来。

    很多的事情,老师也没有办法回答。

    老师不是不肯为学生考虑,老师后来也曾用行动让很多人少记一次过少受一次处分,少受一些伤害。更多更多的问题,老师也回答不了。

    甚至很多老师,之前都没想过当老师,但是没想过做的事也依旧能做,这本身就很厉害了。

    老师也能自我肯定,而这来自于她的学生的肯定,而不是那些空想主义者那样,光想不做。

    最后一个故事,写的是和未来有关,和看《无梦之境》的心态相比,是很相似的。只不过这个不是第一次接触的未来,接受上就能力强了些,看的时候,也能加入一些自己的猜测。

    提到了学习不要自学,只需要输入九年义务教育的记忆,这想法七堇年也提到过,甚至在《无梦之境》有个例外,是最后一个胎生的孩子,是害怕辐射的体质,不能通过AR眼机和别人交流。只能靠原始的网络系统,学习也不是通过灌输,而是要到原始的图书馆自学。

    于是有了替代品X(类似于未来很厉害的克隆人)的出现,替代品X是一种看起来跟人完全一样的机器人,只要开始使用之前,输入一套标准模式。它便能完全的按照那个模式去说话做事。情绪都能调成80%一般高兴,20%很高兴。说的话也可以80%让人开心,20%让人很开心。

    甚至于聚餐或者游玩,它也能根据经验给出别人欢喜的最佳选择,至于它自己,本身也没有喜怒哀乐,所以也能算高兴。

    因为没用情绪,所以能安抚所有人的情绪。

    在未来,不仅仅是工作不需要人了,甚至是活着都可以不被人知道了。

    那个最后一代的人,刚开始因为X的出现而责怪父母,自己不舍得身边的朋友以及学业,然而当她把X带去学校,适应了一段时间之后,便再也不想回到AR的生活了。

    于是,从一开始的一星期,一个月到后来的一年几年,她都没有想过回去,把X换回来的想法。

    时间久了之后,她甚至不再去看X的星历了,关注X和谁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就像X就是她一样,从此世界上再无她。

    她很享受和父母一起做一个守林人,与世隔绝的生活。

    未来,与我们而言,始终是看起来遥远,又会在回忆里跟我们说,已经到头了。

    3)作者说

    写在后面

    一年前注册公众号“匡扶摇”,并在上面发一些创作练习时,并未想过会出成书。

    出版社的老师找到我,我直接的反应是“早知道会出成书,就画得更好些了”。

    但这是句客套话。

    事实上,我没办法画得更好了,各位看到的是一个不擅画画的人尽了全力的样子。

    本质上我是个文字工作者,只是对画面有些额外的兴趣,以及一些幼稚的想法而已。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在描述这个和平年代里,人们为生活所进行的那些努力,以及随之而来的感想。

    要对这本书进行宣传的话,挑出一句较为自大的描述,我想是:“画得很难看,但故事不太难看,甚至偶尔有一点好看。”

    说“故事”有些难为情,事实上,许多只是片段,不构成完整的故事。准确地讲,去年在做的事情,仍是“以漫画为载体,进行叙事的创作练习”,我把这些看成是习作。

    好像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有过一个合作研究,发现在读书和看电子屏幕时,人类大脑的愉悦程度是有差异的。

    电子屏幕发出投射光,而书籍则靠反射光,在影响大脑的活跃度和兴奋度方面,反射光是明显高于投射光的。

    我不知道这个研究是否准确,但我希望,大家在纸上看到这些内容,会更高兴些吧。

    写到这里,距离编辑老师要求的字数还差300字,真是熟悉的处境呀……

    我说 ,这两个半小时花的可真值得,让我可以憋一篇书评锻炼自己,让我经历了一遍他们的人生,让我看到了苦难之后也还有希望,希望也会尾随着绝望。

    下次再见会是哪本书呢,有人肯推荐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se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