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作品集》书摘
一个人活在今天,只要把今天的地扫干净、把今天的心扫干净就行了,因为明天又明天的心和明天的落叶。
镜与花,水与月,本来也不相干,然而它们一相遇就生出短暂的美。
这苦谛的人生呀!不管透过什么,透过灵命双修或透过灯红酒绿;不管走过什么,走过权势名利或走过潦倒黯淡‘不管穿过什么,穿过文史哲学或穿过酒色财气……人生本质的苦都不会改变。就如同在棚架上的苦瓜,放在富豪的餐宴,与鱼翅、燕窝同席,或放在穷人的饭桌,与白菜、豆腐共枕,滋味都是一样的苦呀!
不管时间多么短暂,都要把一切的生命用来开放。如果盛开的时刻是美的,凋零时尽管无声,也会留下没的痕迹。
使生命感受到丰盛的,不是欲望的扩张,而是心灵深处的触动;使生命焕发价值的,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开发了多深的智慧;使人生充满意义的,不是对某一个沐北的奔赴,而是每一步都得到心安与踏实。
因为我们拥有太多的东西,所以害怕失去,害怕失去才是痛苦的根源,因此有了拥有,就有了负担,就不能自在。
珍珠贝之质,就是保有清明的心性,在无事的时候,张开闭紧的壳,自在、舒放、自然地正视此刻的生命,而在有创伤的时候,用柔软的心情来包扎伤口,塑造怀里那因苦痛与烦恼而形成的珍珠。
活在苦中,也活在乐里;活在盛放,也活在凋零;活在烦恼,也活在智慧;活在不安,也活在止息。这就是面对苦难的生命最好的方法。
生命的历程就像是写在水上的字,顺流而下,想回头寻找的时候总是失去了痕迹,因为在水上写字,无论多么费力,那水都不能永恒,甚至是不能成形的。
在喜乐的日子,风过而竹不留声;在无聊的日子,不风流处也风流;在苦恼的日子,灭却心头火自凉;在平凡的日子,有花有月有楼台,随处做主,立处皆真,因为“日日是好日”呀!
万事万物并没有绝对的价值,而是缘于了解的深浅而显示价值的高低,唯有心灵的提升才能获得一种绝对的价值。有绝对价值的人,吃饭、喝茶都能进入深奥的境界,因为人生的奥义并不在那相对分别的世界里,而在绝对的性灵中。
当一个人的心没有价值观与质量感时,当一个人的心里只有垃圾时,所看见的世界也无非是垃圾。
如果一个人在一天里花八个小时追逐衣食与俗事,是不是也能花八十分钟来思考重要的事呢?如若不行,就从八分钟开始。八分钟的觉悟、八分钟的静心、八分钟的专注、八分钟的放松、八分钟的忘我、八分钟的天人合一、八分钟的抱朴含真。生命必会从这八分钟里开始改变,每天的生活也就从容而有情趣了。
“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
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时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甚至于体会出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
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因为它不讲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位。“清欢”的境界是很高的: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种尽情的欢乐,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这样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那种无奈的感叹。
生在这个时代,为何“清欢”如此难觅?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
有欲念,就有火气;有火气,就有烦恼。柔软心使欲望的火气温和,甚至消散,当欲念之火消散了,就是菩提。从烦恼道菩提的开关,就是柔软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