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以为厦门老院子是早年原著居民的具有悠久历史的闽南老房子,所以朋友相约去参观时,便欣然前往。
今天实地一看,有些失望,浓浓的斧凿气息,显然就是微缩的民俗馆。
好在请了解说员,要不走马观花,更一无所获。
通过解说参观对厦门倒也多些了解。
早期厦门人主要以打渔为生,大都男人出海打渔,女人在家纺织料理家务和盼夫平安回家。
无论是渔家巧妇、渔妇晨磨还是惠安女,一部厦门的发展史离不开妇女的辛勤劳作和思念,女人剥生蚝盼夫归,女人纺纱喂鸭盼夫归,女人农田耕作盼夫归……





基本就是男人做打渔一件事,妇女家里家外忙碌,伺候老人教育孩子喂鸡喂鸭,还得惦念丈夫。
丈夫终于回来了,祠堂祭祀吧,可是因为女人阴气太重不能参加,连老祖宗面前请功的机会都没有。
平日干活咋不嫌阴气太重呢?
还好,有万众敬仰的妈祖姐姐给女人们撑撑腰,堂堂七尺男儿为了平安都要跪求妈祖保佑。
其实哪个家里的女人不是男人的妈祖呢?
推动闽南经济发展的是“下南洋”的移民,那时代的人们为生活所迫走出国门。经历漫长艰险的海上漂泊到达一些东南亚国家,很多人做最苦的基层工作,也有跻身管理层的。
这些人和西方经济接触,学习了迥异于打鱼农耕的商业经营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然后不断有华侨发达后,回来反哺厦门反哺国家。

最著名的是陈嘉庚先生,倾其一生南洋打拼的财富归国办学,其中厦门大学、集美学村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老先生的贡献,泽被后世。陈老秉承爱乡强民的信念奉献了一生,为厦门人民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
说厦门离不开陈嘉庚,离不开下南洋的历史,是这些让厦门人启智,走出了厦门老院子,率先从农耕社会走进商业经济时代,从而发展成为现在经济发达的现代化都市。
仅以此记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