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开始学英语时,成绩很好,到小学毕业时成绩明显下降;或上初中后成绩逐渐下滑;或进高中后英语学习觉得吃力,成绩一直走下坡路。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没真正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尤其词汇,因为词汇是构筑语言的材料。
有人会问:如果是没真正掌握所学,为什么前面成绩挺好?有两个原因。
原因一:记忆力相对较好。记忆好的学习者,属于我们常说的‘聪明’的,考试时突击背一背,通常成绩也不错。
原因二:要掌握的总量相对较小。学习之初,是零基础;随着年级上升,要掌握的总量逐渐增加。总量相对小,背诵就比较容易;逐渐增大,背诵就越来越难;至于总量增加到什么程度,完全靠背不再行得通,则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记忆好的学习者,能承受的总量相对大一些,因而会在相对较长时间成绩都不错。
问题是:背诵了的内容只是暂存在大脑。一点点背,一点点忘;大量突击背,考完后大量忘。这种暂存性要求定时复习来巩固,因此当要背的内容总量增加后,就倍感困难,复习了这个忘了那个,成绩开始下滑。解决办法:真正掌握,即将所学变成自己知识系统的一部分。
如何实现?用。大量用。
外语学习研究者常说:Language is something you either use or lose,即语言,要么用,要么忘。要想不忘,只有通过大量运用,使所学融入自己的知识系统。运用包括输入(听、读)和输出(说、写)。
输入运用,我们从听、读材料中获取感兴趣的信息,在此过程中附带复习理解性词汇,发现有用的产出性词汇。理解性词汇即只知其意,不会在说、写中用出来的词汇;产出性词汇即不仅知其意,而且能够在说、写中用出来的词汇。一般来讲,一个词先要成为理解性词汇,然后通过说、写练习成为产出性词汇。理解性词汇的量往往比产出性的大得多。
输出运用,我们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此过程中附带复习产出性词汇,发现自己语言知识模糊不清或不足之处。说、写,大脑对语言的加工层次,比听、读更深,因而说、写过之后会记得更牢固。同时,尝试说、写,如果前面学习时没弄清楚,这时候就肯定会出现问题:知道某个词,但不确定怎么用或者用错。有这种体验之后不久在输入中碰到这个词,大脑会自觉特别注意,即无意注意,输入的效果会更好。
大量输出运用不仅扩大产出性词汇量,而且推动理解性词汇进一步发展,实现词汇扩展的良性循环。产出性词汇,在输入中遇到时,都能自动化处理;产出性词汇量越大,能自动处理的词就越多,自然有富余注意力注意到待学词汇,或者巩固理解性词汇,因而理解性词汇能进一步拓展。理解性词汇量的增加,又为一部分词汇通过说、写练习转变成产出性词汇铺平了道路。
小结:
● 英语成绩始高后低,是因为没真正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尤其词汇。
● 解决办法:大量运用,包括输入(听、读)和输出(说、写)。
● 输入运用和输出运用结合,实现词汇扩展的良性循环。
(完)
如果想看作者的其他文章,可进入作者主页或直接点击下面文章的链接。
写:看图写作,命题写作,写概要,读后续写(1),(2),翻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