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兴趣会是什么
有梦想的时候,自然是有兴趣的。有的人觉得我与你们不同,我是肯定有梦想的,我的梦想是当上CEO、赢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如果你有切实的计划以及开始行动,那么是OK的,否则那你的不是梦想,只是瞎想而已。
发现周边的人大多数是没有梦想的人,当然也包括我。问周边的人,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踢球、逛街、打游戏、摄影、读书、写作、设计等等,这些回答都是各自兴趣所在。那么下一个问题,你在这个领域坚持了多久?半年、一年、两年、五年、十年甚至更久。继续下一个问题,在从事这项活动的时候,你感到快乐吗?如果你觉得快乐,而且经常能够出现心无旁骛形成「心流」,专注于你的兴趣,那么恭喜你找到了。
如果你说的兴趣,没有坚持,也没有感受到快乐,也许这并不是你的兴趣所在。但是这里告诉大家一个规律,兴趣是培养出来的,至少绝大大部分是。
之所以觉得自己没有感兴趣的事情,那是因为在这个领域不够优秀,如果在这个领域做出了成绩,受到周边的人的尊重,自然你就觉得是兴趣了。我们的兴趣是需要得到反馈的,没有反馈的事,人们都很难坚持下去,无论是来自物质还是心灵。所以兴趣的培养,除了最开始萌芽的选择,还需要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
如何甄别你的兴趣所在
写下你的兴趣,回忆或者记录每周在这件事上付出的时间。
自由支配的时间按照工作日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计算,睡眠时间每天8小时,每周会有72小时(5*8 + 2*16)。你所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他的事情,都计算出占有的百分比。如果你的工作特殊,或者是自由工作者,根据公式:事情占用时间 / 自由支配总时间 即可。以下是个人近期的大概时间分配。
星期 | 事件 | 时间 | 时间 | 百分比 |
---|---|---|---|---|
工作日 | 看书 | 3小时 * 5 | 15小时 | 20.83% |
锻炼 | 0.5小时 * 5 | 2.5小时 | 3.47% | |
通勤 | 1.5小时 * 5 | 7.5小时 | 10.42% | |
其他 | 3小时 * 5 | 15 小时 | 20.83% | |
周末 | 看书 | 4小时 * 2 | 8小时 | 11.11% |
其他 | 12小时 * 2 | 24小时 | 33.33% | |
72小时 | 100% |
个人周末下午一般都会安排自己的自由娱乐活动,放松是我所认为必要的,不然会觉得过了一个假周末。可以打会儿游戏、看场电影、和朋友约一起吃个饭都可以。
从以上表单可以看出,看书这项活动每周时间的分配达到32%,个人觉得这个时间占比是较契合这项兴趣的。你也来计算下时间分配占比吧!如果你所认为的兴趣活动时间占比少于10%,也就是每天少于1小时,那可能这项活动不是你的兴趣所在,只是想想而已,这时候通过数据分析你分配时间较多的是什么事情,或者应该调整你的时间分配了。
看书这项活动坚持了两年多了,但以上的节奏习惯也才几个月,养成这个习惯后,才觉得看书是个人的兴趣所在。在这之前与其说是兴趣,不如说是刻意练习。从中能够获取到有用的东西,自然就有了兴趣。因此由亲身经历得出结论: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但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
-
刻意的练习
连续21天养成可以养成一个习惯,一件事坚持21天,就很可能成为你生活中的一个习惯,但是这离兴趣还有一点的距离。兴趣是发自内心的去做一件事,而现在这里说的是制定计划,刻意让自己去执行(心里也许并不是自愿,但是觉得获得这个习惯有用,可能还有点强迫的意味)。
-
制定计划
为自己制定一个连续21天的计划,比如每天20:00~21:00看一小时书。记得要提前准备好足够的学习内容,不要出现中途因为没有学习的资料可看而发生纠结的事情。如果是每天1小时的话,最好准备至少三本书。
-
投入时间
计划已经制定,就按照计划的时间去执行。个人建议初期尽量不要随意替换时间,比如觉得今天19:00~20:00有时间,那今天就提前到这个时间段,尽量不要这样做,因为这个阶段其实是一个生物钟习惯的塑造过程。
-
感受提升
看书其实是一个缓慢提升的过程,除非是工具书,工具书看一会儿就可以得到一个技能。看书最直观、最快,受到的影响就是思考问题的维度和方式会有所不一样。要达到知识变现的水准,需要较长的积累以及对一个领域的深入研究(仅个人主观看法,本人也还没领略过这个高度,这也仅还是一个目标)。
-
给自己的提升点赞,成就感
每一次感受到的自己的提升,都点赞一下自我(我在成长),这是一个仪式感——很重要。如果有一个考量的仪器,能够细化到你每次的努力都能够得到提升的反馈,这不就是跟刷怪打Boss一样吗,这也许我们就更有动力。但是往往做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显现出效果的时候,我们看不到希望就倾向于放弃。所以只要发现了自己的一点点提升,就记录下它,这就是这段时间「刷怪的经验」,升级就靠这个。
-
刻画自己的潜意识
潜意识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在大学的时候我就已经领略过了。我特别注意过身边的两种伙伴,一种见面后打个招呼总会「唉…」的习惯性叹气(请注意「总会」这个词),如果你的抵抗能力较弱的话,极可能会勾起你的不快乐心情;另一种见面后打招呼总是Smile to you,让你觉得清风徐来,沐浴阳光。我敢打赌后者的幸福指数一定比前者高。这是因为前者的生活的遭遇比后者更惨?个人的看法是:并非如此,这只是生活的态度不一样而已,前者看到的是只剩下半杯水,后者看到的是还剩下半杯水。
这两种状态的形成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它们的根基是:潜意识。你的潜意识对于发生在身边的同类型的事情在下定义。叹气、Smile这样的行为虽然是一种习惯,但追根溯源是你的意识在对事件的类型归类,是属于愉快的事件还是不愉快的事件。
寂天菩萨说过:「如果问题有办法解决,那就不用担心;如果没有办法解决,担心也没用。」如果你也这样认为,可能你对事情的看法就有点不一样了。
大学的时候我们有位可爱的班导说过:「如果你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那你先好好学,边学边寻找你的兴趣,等找到了你就可以放开的去做。不至于到最后兴趣没找到,专业也没学好,读个大学什么都没得到。」
我开始对我的专业也不感兴趣,但是也并不讨厌,所以把自已定位在:老师教的东西好好学,但并不深造。最后为了工作,根据那些基础,居然很快的自主学习,然后很快找到了工作。直到有一天,我才对它真的产生了兴趣,因为我发现这项技能可以在太多的领域发挥作用——编程。
上班对于好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开心的的事儿,喜欢的就只有周末,曾经的我也是这样。有一天想着可以试试Smile给公司认识的人打招呼,给自己灌输上班其实也挺不错的想法(不上班干嘛呢?家里蹲?家里蹲干嘛呢?你可以说我要旅游世界,问题是钱哪儿来?既然工作是必须的,不能反抗,那就好好享受。),半年后居然真的有效果,现在我觉得周末真好,上班也真好,劳逸结合。这就是潜意识力量体现,或许你会说你这是在麻痹自己,如果你觉得让自己更幸福是麻痹自己,而痛苦才是生活的真理的话,那么我确实不好反驳你,在这个点只是我们的观念不同罢了。
所以,当你给某类事情下定义的时候,画上的是一个微笑,那么以后就是一个微笑,如果描上的是一片雾霾,那以后肯定少不了PM2.5。给自己的兴趣一开始就画上一个微笑吧。
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不用太过担心,你并不孤独,希望本文对你有帮助。我能确定以上方法并不会适合每一个人,因为那仅仅适合过我而已。感谢你能看到这里,愿兴趣与你同在,幸福与你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