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楚天舒国学与传统文化经典简书预出书精选 一家独行
草根学者楚子谈写作——为文之道:大气厚重

草根学者楚子谈写作——为文之道:大气厚重

作者: 楚子 | 来源:发表于2020-12-10 18:48 被阅读0次

来简书也有些时日了,很惭愧,也没有表现出多少勤奋写作的热情来,只能算是一天打鱼,三天晒网。当然钱肯定也没有赚到,点击率更是少得可怜。看到简友们在网上晒出的骄人的成绩单,心里只有羡慕的份儿。

这么说并不是说我在简书什么收获没有。收获还是蛮多的。比方说我在简村就结交了很多志趣相投,重情重义,有情有义,多才多艺(当然没有忘恩负义)的朋友。感觉来简书虽说没赚到钱,倒是交了一大帮文朋诗友也值了!

这些朋友里面关系最铁的就要数焦小桥,暮萧萧,茜茜,茉莉,夕青,身后书,寂寞的路灯……我们在简村可以说是无所不谈,我们谈生活谈人生,谈理想,当然聊的最多的还是写作。

前不久草根写了一篇小文:《写作者要有胸怀天下的使命感,拒绝书写平庸浅薄的文字》。不想竟意外的火了一把,在偌大的简村居然溅起了小小的水花。有了一些反响。比方说有简友就直说:我没有你那么大的胸怀,装不下天下。其实说句负责任的话,谁又有那么大的能耐呢!都说宰相肚子大,宰相肚里能撑船,也没有说能装天下呀!

草根以为你去关怀路边一棵无人搭理的野草,这样的举动就是胸怀天下了!你敢说野草它不是生长在天地之间?你关怀一颗野草不是胸怀天下?难道说非得把天下装进肚子里才叫胸怀天下的话,未免断章取义、文过饰非了!

还有的简友来得更直接,请问楚子什么样的文字才不算平庸浅薄之作?这个设问非常好,可是说良心话,这样的问题叫我一草根出身的冒牌学者来回答,未免有点强人所难了。我一不是精英二不是大碗三不是大神,你硬逼着我回答这么大神级的问题,意欲何为?

当然草根又不得不作出回答,否则的话,我前面所写的就会被认为是忽悠人了。比某某还会忽悠,他可以把一个好人忽悠成瘸子,难不成你楚子想把一个个高智商的精英们忽悠成弱智不成?草根当然不敢,即便有人借给我十个胆也不敢呀!那草根就硬着头皮试着谈几点属于个人的感受吧。要想回答这么大神级的问题,草根就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1、我们应该为谁而写作。

2.、什么样的作品才算大气厚重。

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显得大气厚重。

一、我们应该为谁而写作

关于“我们应该为谁写作”!其实,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命题,或许每一个写作者会因自己的秉性和生活阅历以及人生感悟不同,而千差万别。再说了,草根人微言轻,回答了不见得有人会买账。那么草根想请一位文坛的大佬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人就是被誉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列夫-托尔斯泰。

这个话题要先从罗曼.罗兰开始谈起。罗曼.罗兰年轻的时候仗着自己才华横溢,不仅在文学上展现出超常的才华,而且在音乐领域也才华不凡,所以总是傲视群雄,目空一切。

青年时代的罗曼·罗兰,曾经寄了一篇自己写得很得意的作品,给大文豪托尔斯泰,希望能得到托翁的赏识。托尔斯泰不久后给罗曼·罗兰回了信,而且毫不客气地指出了罗曼·罗兰作品中的不足,并且告诫他说:“只有把社会和大众结合起来的艺术才是唯一有价值的艺术”。

青年罗兰在收到托翁的回信后,像当头泼了一盆凉水,曾苦恼过很长时间。后来,他战胜了自己,走出了自己苦闷的内心,投身到社会的洪流中间,去感受去体验。花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他的传世之作《约翰·克利斯朵夫》,并因此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依草根的肤浅理解,写作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无非就是要见证生活。很难想象写作者抛开了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而虚构的文字,是有意义的,这只能算是一种文字游戏。而现在有相当多的所谓作家或者诗人,还在继续着这样的文字游戏,甚至乐此不疲,自我陶醉。

依草根的愚见,写作者只有走出封闭狭小的个人的内心世界,回归到关爱我们的父老兄弟;关心我们的子孙后代;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贫脊或者富裕的土地;以及发生或正在发生巨变的我们生活的这个转型期的时代而写作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二、什么样的作品才算大气厚重

草根在前文中确实提到写作者应拒绝书写“平庸浅薄之作”,追求作品的“大气厚重”。至于是否“大气厚重”,确实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评判。再说,什么样的作品才算“大气厚重”,历来就没有一个标准尺度在这里可以衡量。

不过,草根以为,像屈原的《离骚》应该算是大气厚重的。这种大气就是一种悲愤之气。是眼睁睁地看着楚国由强盛走向积弱,进而灭亡又无力挽回的悲愤之气。正是由于《离骚》有这种悲愤之气,我们才称他的作品有“大气”。一旦当你的作品有了这样的“大气”之后,自然而然就会显得“厚重”。我每读《离骚》都会有种心情沉重的感觉。

草根认为杜甫的作品是大气的,这种大气却是一种沉郁之气,是胸怀忧患而又无法挽回大唐王朝衰败命运的沉郁之气。有了这样的沉郁之气,杜甫的作品才会显得厚重。你读他的《石豪吏》,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不会感到轻松吧,你的内心一定会感到特别的沉重,这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厚重”感!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很难在当前的写作文本中读到这样的“大气厚重”之作。

三、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大气厚重”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功到自然成”。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一种很困惑的现象:一些执着追求文学的写作者,自然也包括草根我在内,从事文学写作的时间也不短了。何止是“ 十年功”啊!二十年功三十年功都不止了,写作水平就是上不去,无法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总有那么一道坎挡在你面前,不管你费多大的劲就是跨不过去。

我曾经读到过一位作家的创作谈,他说作品“关键在于不平庸”,其实每一个文学写作者,尤其是追求文学几十年的写作者,谁愿意写平庸的作品呢?谁不希望写出“大气厚重”之作来,能给自己的文学生涯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呢!

也就是说,当一个文学写作者的写作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后,要想再有所突破,很困难。草根可以负责任的讲,甚至有不少文学写作者终其一生都未能迈过这一道坎。这也许就是检验你是文学大家还是一般文学爱好者的一道分水岭吧!而草根我现在正苦恼于被这道坎阻挡住了,怎么也跨不过去,不知文朋诗友们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呢?

可能,有一些人弄文学几十年了,你要讲他就一业余水平,他准会跟你急。说白了就是虚荣心,就是浮躁。说实话,草根我追求文学写作也有一些年了,可我就一业余水平,我无法迈过那道坎。我不怕别人讲我的文章怎样怎样,我相信朋友们以一个成熟写作者的心态,更不在乎别人对自己文字褒贬吧。

奇怪的是,有一些文学写作者,总希望一夜成名,比较看重包装,说得文雅一点就是所谓的外塑形象。当然,文学是一种视觉艺术,外在形象不好,吸引不了人们的眼球。这就好比一个小伙子穿了一身名牌,去跟美女第一次约会一样,第一印象很重要。这就是物质社会,无法回避的现实。过去,草根倒是不太注重塑造作品的外在形象,总是抱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文学传统不放。吃了不少亏。

不久前草根在与一位性情中的女子闲聊,她虽算不上特别迷人,不施粉黛的她却别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优雅谈定的气质,让你无法忘怀。她在闲谈中讲到了“颜由心生”这样一个词,说人的相貌除了先天的遗传,最重要的是后天的修行。表情是心灵的折射,经常的表情会影响一个人容貌,所以,养颜必先养心。

草根从女人“养颜必先养心”的美容秘诀,自然又联想到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作品给人厚重之感了。一个女人可以用华彩与盛妆使她尽显高贵,也许她从你身边飘然而过,你会惊艳于她的“美丽”。但草根以为珍珠粉和面膜能光滑女人的肌肤,但决塑造不出一个女人优雅闲静的气质。

草根以为这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这就是大气,如果这样的大气落在一个女人身上,我们就会感叹于她为什么会这么与众不同。草根以为,从“颜由心生”到“大气厚重”,文学写作者除了注重外塑形象外,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内修气质。外在的芳华终会因岁月的风霜洗尽,而唯有内在的气质,如谈雅之秋菊,清幽之兰花,永远留存在人们心中。

我们经常会读到一些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成的美文,读后却因没有留下什么而感到些许遗憾。时下有很多写作者只注重作品的“外在形象”,却忽视“修身养性”的内在气韵,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很多的所谓“美文”,艺术上层,结构合理,结局完美,却缺少思想内涵,而没有思想内涵的作品,肯定只会给人浅薄平庸之感,而不可能给人“大气厚重之感”!

所谓“内修气质”,关键在于练气。练什么气呢?当然有别于气功大师的修练了。

依草根的理解,文人应该修练出孟老夫子所言“浩然之正气”。

要修练出范仲庵老先生“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的忧患之气。

要修练出像屈原对国家对民族兴衰荣辱的爱国之气。

如果你能把这些气都汇聚在你的胸中,并把它倾注到你的作品中,就会形成一股大气来。有了这股大气凝聚在你的字里行间,你的作品就会显得厚重了。

像“黄河之水天上来”那种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的气势。

像“不到长城非好汉”那样的雄伟与壮美之气。

一如“风吹草低见牛羊”大草原一样辽阔空旷的大气。

只有当这样的大气落到我们的心中,落在我们的文字里,我们写出来的作品,才有可能给人厚重之感。

当然,要想把这些“大气厚重”的美凝聚到你的作品中,决不是一日之功。因此说,文学爱好者“内修气质”,才是一项艰苦的心灵旅程。有一首歌词唱到“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文学写作者要想在创作中有所建树,写出大气厚重的作品来,我们就要找准目标,加倍的努力,才能有所突破。因此,对于一些从事文学写作多年的文明诗友来说,不仅要外塑形象,更要内修气质,相信修练到家了,也就功到自然成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草根学者楚子谈写作——为文之道:大气厚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zq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