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是姜戎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04年4月。
《狼图腾》主要以插队草原知青陈阵的视角,讲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内蒙古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以及牧民与草原狼之间的故事。2019年9月23日,《狼图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北方游牧民族是自夏商周时期起,后经历历史变迁,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生活习性的马背上的名族。《狼图腾》作者目睹了原始草原的自然风貌,也目睹了草原的毁灭和整个游牧文明的毁灭。
游牧文明的逝去
该书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毕力格,是草原游牧民族的忠诚守卫者,是见证着草原游牧民族由兴转衰的历史巨变的最后一批虔诚而智慧的老牧民,他拥有游牧民族生存的绝妙方法,他敬仰腾格里,他遵从草原的生存法则,他懂得草场如何休养生息,他是高明的猎手,他感恩腾格里的恩赐,他带领族人享受草原带给游牧民族的福利,更懂得维护草原的持续发展。他杀狼但是更敬重草原狼,他与狼斗了一辈子,也在狼的身上学习。面对狼的狡猾凶狠他是更凶狠的战士,狼利用泥塘绞杀黄羊,人利用黄羊伏击狼群,狼群灭马群,人猎杀狼群,如今这样的惨烈与英武场面只能留在文字里、故事里。在自然选择面前优胜劣汰本属正常,然而农耕文明的入侵在极短时间内就把脆弱的草原游牧文明几千年的积淀横扫一空,这是掠夺且不计后果的愚昧无知的侵略,几串炮仗就让百年的塔山没有了生机;新式武器的围追堵截令草原狼悄声匿迹;癞蛤蟆吃天鹅肉神鸟远去;人间仙境天鹅湖一片凄凉,蚊虫、老鼠横行,马群、羊群、牛群锐减。农耕生活用时短、见效快,盲流的生存信条是竭尽所能的掠夺破坏,比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破坏力更强,特殊的历史背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在“抓经济,促生产”的口号下都失去了说服力。毕力格老人在无力无奈中看着一切变化,他和所有的老牧民一样痛心疾首,他选择以天葬形势祭献腾格里。没有了草原狼的草原注定了走向黄沙漫天的悲剧命运。
桀骜不逊的狼性
陈阵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是讲述人,他是来自北京的知青,在融入游民文化过程中,被这神秘的文明深深吸引。陈阵不放弃学业刻苦读书,有理想追求,是混乱的时代中觉醒青年的代表,他尊重毕力格老人的信仰,他珍爱原始草原的纯净自然,他对草原狼的喜爱近乎痴迷。偶然的机遇他获得一只狼崽,萌生了养狼的念头,小狼给陈阵单调枯燥的生活带来惊喜和快乐。然而狼性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的是“不自由、宁勿死”的决绝,驯兽师可以制服凶猛的老虎、狮子,然而却不能令一只草原狼低头。小狼一天天长大,野性一点点被唤醒,转场对于牧羊犬来说很容易,它们会乖乖听命,然而从来不听从人类驱使的小狼的反坑精神也达到了极致,甚至死亡。高贵的动物,进化最完美的动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使主人费劲心力,精心呵护,它是草原的王者,是腾格里的魂灵。狼的智慧历来被人类畏惧,纵观文中学作品中对于狼的形象塑造从来都不温和友好。《狼图腾》中草原狼围剿马群、偷猎牛羊、赶杀黄羊,甚至杀人,的确是狼的狡黠与凶残的体现,然而何尝不是它们智慧的体现。小狼在濒死前磨破四肢,啃坏牙齿,吐血失声都只为回归魂牵梦萦的额仑大草原,回到白狼王的族群。或许所有人读到这里应该会辛酸甚至流泪,但是更多的应该是对“狼性”新的认知,对高贵灵魂的肃然起敬。
蒲松龄曾写过“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在,止增笑耳。”抛开他映射社会的因素以外,在人狼的对弈中,从来胜利者都在人类一边,细思极恐。想来三年疫情,我们蜷缩、恐惧、悲伤、疼痛……我们这些农耕文明的受益者早已没有对腾格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达尔文说“只有服从自然,才能战胜自然”。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人心没有信仰如同无心之灯,不会有光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