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作室群里的写作互动增强了,这是我一开始没有想好却急中生智想出的好主意。
前面两天的挑战作品,都是我一人点评,每天都要花去我近1个小时的时间,这肯定不是好事,因为我需要的是写作者们互相被看见。
于是,我想出了一个主意:每个发出文章的老师需要点评你的上一位老师的文章,这样“发出文章+点评文章”就成了连贯的动作,保证每个人的文章都被看见。同时,这样的安排,有很强的随机性,每天遇到的人都不一样,大家可以认识更多的人。
我不禁为我想出的这个主意默默叫好。老师们也在遵循这个原则,群里热闹非凡(原来的群可安静了)。并且,他们的点评也不是一两句话,而是一大段话,谁说数学老师不会点评呢?
他们的文章,有写数学研究的,写读书笔记的,写日常故事的,反正每一款,都出自老师们自己的心,我能窥见文字背后,鲜活的他们。
这个假期,可以不一样。
2)
昨天在学校坐了一天,眼睛盯着屏幕看了一天。
约了子涵到学校来小坐,语桐也来了。
算是让我消除一些疲劳。子涵和我分享她最近的日常,学习,锻炼,带弟弟,积极向上。
我喜欢一切积极向上的人和事物。
语桐来得稍晚一些,她说她最近自己在看书,算是在自学。这也很好,反正每天都有所学,不让自己那么虚无。
孩子们的群里,无聊的人继续发表情包,也随时有人问:有人在吗?问完之后也不期待谁能回复,好像就是客套性的表示“我在”而已。
几个小伙子,在讨论哪个中学的饭菜好吃,哪个中学的作业多少,哪个学校的军训时间。正如语桐所说:“学校饭菜好吃的话,我就能安心学习了。”哈哈,一定有很多将“吃饭”放在第一位的孩子,这也很正常,毕竟民以食为天。所以,每所学校的食堂饭菜质量,也决定了学校的教育质量。
这个发现有意思。
3)
对“积极的虚无主义”的理解,今天正式思考了一下。
尼采称自己是“积极的虚无主义”,意思是说,哪怕上帝死了,哪怕生命最终没有任何意义,也必须积极面对,必须跳舞,必须歌唱,必须创造。
是的,好像我比较擅长在无意义感的时候找到有意思的地方。我做的大多数事情,都是极其没有意义的。属于自娱自乐的成分很多,也因此,我不太会去和他人特别是一些大家认为“有用”的人打交道,或许,有一丝“傲娇”在里面。也因此,我可能会错失一些什么。不过,这就是我追求的状态。生命本身就是虚无的,每天尽量过得真实一些,自己歌唱,自觉跳舞,自己创造。
只是,最近发现自己的气质有些下沉。主要表现在某些事情上,耐心不够。我还缺乏修炼,修炼到淡定自如的应对一切。不管外界如何风云变幻,我自巍然不动,这才是对“积极的虚无主义”最好回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