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排队是我上小学的入学报到,同庄的哥哥带我去学校,到老师处,还有一人站在老师的办公桌旁等待,老师说排队,我就站在前面的那位孩子身后。回想起来,这也许不能叫真正意义上的排队,因为就两个人怎叫队呢?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排队就这样登上舞台。
排队概念的延伸,是伴随着看电影走进我脑海的。我家住在农村的一个小街边,街很小,只有两家小茶馆供人们早晨吃早点,但很幸运,因为它是乡政府所在地,经常有电影队来放电影。那时,我们同庄上有四位同年的孩子,都没有钱买五分钱一张的电影票,每到放电影时,我们四人就一起早早的站在茶厂的门口,等待认识的或脸熟的大人们,让他们带我们进场,有时遇到我们共同认识的大人,我们四人就一拥而上,弄得人家很为难,我们也感到尴尬,后来,我们庄上的一位大人说,以后,你们可以采取排队的方式啊,就这样我们几位每次看电影前,就通过抓阄的方式决定各自的顺序,这种虚拟的排队就小憩在我们的心中了。我也知道排队不一定是非得要你我前后挨着,可以使一种带有意念性质的。
第一次凭小聪明排队是我在师范学校,上学时我还很瘦弱,当时同班的北方同学依仗身强力壮,在食堂就没排过队,好几次我辛苦排了好长时间,到头还是没饭了,适应环境,我也和他们一样:挤!然而个头大的同学,首先抓住钢筋窗棂,稳定住地位,任凭风吹雨打,他们是胸有成竹岿然不动。我有时虽也挤进去一点,无奈只要里面买好了饭的人屁股往后一蹶,身体两边摆摆,我就被他们带出来了,空耗费了瘦小身体中的一点积蓄,怎么办?我要思考。
我发现买好饭的人,总是猫着腰,用屁股开道,退着出来,这时不论力量大小,站在他身后的人也总要被他挤着往后退了出来一点,靠墙的地方就空出来了。因此,我以后就不再站在别人的身后挤队了,而是靠墙利用他们的空隙,既省力又省时,我的启示:做什么事都要善于观察,多动脑筋。
把握客观环境,充分的利用环境,还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六安卫校,里面男生寥寥无几,我们一直羡慕他们,学在花中活在花中,就连吃饭也不用排队。一次,卫校的一位同学告诉我们,他们每次吃饭总是最后,我们笑道,那是心有不轨吧,他悲伤的说,不是,因为只要你站在前面,女生就从后面泼水。哈哈,不怕困难大,就怕头脑二,只要你敢做,没事拿不下!
上班了,八十年代,食品行业是最吃香的行业,特别是卖猪肉的师傅,比现在的县长也不逊色多少,我有个同学,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在食品站杀猪卖肉,所以,我第一次尝到了不排队就能买到紧俏商品的感受。只要我往摊前一站,喊一声他的名字,马上指到哪里,砍到哪里,就连站在身旁的乡里小干部都嫉妒,后门真好!
现在社会文明多了,站队也就没什么花样了,到医院要挂号,昨天去房管局办事,电脑预约出号,我陡然心里狂喜:这不就是我们几十年前就玩的虚拟排队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