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
“无为名尸”,尸:尸体的尸,无为名尸就是不要为了求名,为了名利,而成为虚名的奴隶。
“无为谋府”, “谋”就是谋略,千万不要打主意谋算别人,人生要很自然地活下去。
“无为事任”,不要为任何的事情勉强去做;不要挑责任,应该做的事情做了,不执著。
“无为知主。”知就是智,不要认为自己学问高,又聪明。
“体尽无穷”,要体会这个生命,是无穷无尽的;不管有知识,没有知识,每人的生命都很宝贵,都是无量无边,无穷无尽。能够晓得自己那个真正的生命,是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的,那么你来入世可以为应帝王了。
“而游无朕”。就是无我,做事处事都要无我。
入世应帝王
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这样一来,这个人生有什么意思呢?大有意思!因为这样的人,才真认清楚自己的人生,才会尊重自己的生命。“尽其所受乎天”,上天给我们一个生命,多么宝贵呢!我们要善于让这个生命,很自然地活下去,尽其所受乎天,把上天给我们这个生命很自然、很舒服、很珍惜地活下去。“而无见得”,但是,活是活下去,我最后走的时候还是光光的走。赤裸裸的,来去无牵挂,而无见得,也没有什么属于我的,一切都归之自然。不但外物是天地生的,最后还归于天地,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肉体,也是天地生的,最后也要还之于天地,这是自然之理。“亦虚而已”,就是很空灵、很自在地生活在这个世界。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这是道的最高境界。至人,得道的人,“用心若镜”,心如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这样。所有事物到镜子前面一照,一定有影像,但是如梦如幻。一个人在镜子里看自己,只要看镜子的影子,就体会到我们现在这个生命,的确是如梦中生。
用镜子处世,这个道理是什么呢?就是叫我们处世做人,有八个字“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照镜子就有,一切事物过去了,镜子不留痕迹,这个就是佛家讲的大圆镜智了,也就是明镜亦非台的道理。“不将不迎”这四个字,儒家程明道《定性书》也用上,得道人处这个世界,不将不迎。既不执著,也不欢迎,也不拒绝。你说我今天倒楣,遭遇一件很不痛快的事情,其实也没有什么倒楣,你天天都很舒服啊,不差一件不痛快的事情,否则生活太单调了。那个不痛快来了也不拒绝,因为人需要一点不痛快点缀,不痛快过后来个痛快,你不晓得多高兴呢!所以一定要这么调剂一下。
“应而不藏”,就是镜子照东西一样,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心中不藏。因此一切恩怨是非,过去不留;不是没有是非善恶,而是过去不留,此心很平静。“故能胜物而不伤”,能修养到这样才能入世。入世能够“胜物”,不被物质所打垮,不被物质环境所诱惑。“胜物而不伤”,不会伤害到自己,我还是我。
这一段就是《庄子》的精彩部分,把出世之道,入世之道,都讲完全了。
(不要承受附加的名誉,不要成为智谋的府库,不要承担事物的责任,不要成为智慧的主持。体悟大道,应化没有穷尽;逍遥自在,游于无物之初。尽享自然所赋予的本性而不自现人为的所得,这正是虚寂无为的心境!至人用心犹如明镜,物来不迎,物去不送,物来应照,物去不留,顺任自然,不存私心,所以能够超脱物外而不为外物所伤害。)
浑沌啊浑沌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南海有个皇帝。帝者,就是代表主宰,他的名字叫“倏”,北海呢!这个主宰名字叫“忽”。
“中央之帝为浑沌”,中央有一个皇帝,这个主宰为浑沌,浑沌就是阴阳混在一起。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南北方这两个倏忽,两个人合起来就叫冒昧,冒昧就叫倏忽。这两个冒失鬼啊,经常在中央老板浑沌那里碰面。“浑沌待之甚善”,两个人就觉得这个浑沌太好了,倏与忽就讲了: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两个人就说要报答他,“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世界上的人多聪明!人为什么脑筋聪明,因为头上有七个洞,有脑筋思想,脸上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鼻子可以呼吸,嘴巴可以吃,这些多重要呢!浑沌他没有开窍,我们唯有一个办法报答他,就是使他开窍。“此独无有”,他可惜啊,我们这位老兄浑沌就是太浑沌了,也就是混蛋的意思。“尝试凿之。”倏忽他们要给浑沌开一个窍,“日凿一窍”,一天给他开一个窍,“七日”,七天眼耳鼻舌身都开了窍,七个洞都开了。“而浑沌死。”而浑沌就死掉了。这一下完了!
这一段也是非常有名的故事。所以,打坐的人,有时候静到气脉浑然入定了,第一步,就要得浑沌的境界,真得到浑沌境界的时候,那是真正定,不是昏沉定,六根不动了,内外隔绝了,本身里头的气脉也不动了,气脉都通了嘛,再不能打开了。如果你想再把气脉什么的,使它河车转动啊,任督二脉打开啊!那中间浑沌就死掉了。修道入定,必须要进入浑沌的境界,才是修道的基础,然后慢慢才能够阳神出窍。所以一般修气,转河车,修三脉七轮,为了什么?为了回到那个卖“浑沌”的家里去;那样,得道的基础就有了。
(南海的帝王名叫儵,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浑沌。儵和忽时常在浑沌的境内相遇,浑沌待他们很好。儵和忽商量回报浑沌对他们的好处,说:“人们都有七窍,用来看、听、饮食、呼吸,唯独他没有,我们试着给他凿出来。”于是每天凿出一窍,凿到第七天浑沌就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