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是个啥玩意
中国最知名的养生大师不叫张悟本,养生教母不叫马悦凌,而是叫做微信养生朋友圈——虽然你从来都不知道,那个回答你四季养生最佳食谱的人,他的食谱是自己创作的还是从地摊的盗版书上抄来的。这个领域内最大的特征就是江湖术士和江湖游医横行,运用传统玄学文化粉饰一下下,反正都没人懂,正好撮骗。
中国最畅销的书不再是青春励志文学而是养生书。虽然你从来都不知道,那个写养生书的专家是否真实存在,还是只是一个躲在小楼里码字的未入流作家的笔名。学文的比学理的更富有想象力,哪管什么科学不科学,严谨不严谨呢,先忽悠你几把再说!
中国人最常见的养生方法不是上瑜伽班,练太极拳,去中医按摩针灸理疗,而是吃!少一顿都不行!虽然你从来都不知道,那些摆在你餐桌上的东西,明天是否就会以“毒”字开头登上报纸头版或电视网络头条。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食物你得擦亮眼去选择,说不定就买了过期或者有毒食品,一圈走下来,可买的食品实在不多。
中国人最有价值的朋友,不是人生导师,而是医生!虽然《中国城市医疗服务公众评价调查报告》指出,收入越低的人选择自行处理的比例就越高,收入越高的人对医疗服务评价就越差。所以你早就明白养生的必要:有钱没健康,你依然是一个穷人;修身不修心,你仍然是一个病人。从“伤不起”到“被养生”。曾经有网友在某论坛发帖,画出了“压二代”的10张“人生压力图”:一出生就面临着奶粉安全问题,然后是做不完的作业和沉重的升学压力,工作后是事业、买房、养家糊口等活不起的大山,老了面临子女啃老、丧葬费用高昂死不起等压力,老实说,真滴是“从出生压到入土”。“年轻时拿命换钱,岁数大后拿钱换命”。这句话好像是个中国人都晓得了。努力的中国人其实“伤不起”——在中国,每10秒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病,每21秒就有一个人死于中风,每1分钟有两人死于吸烟引起的疾病,每3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胃癌,每12分钟就有一位女性死于乳腺癌。。。真滴是条条蛇都咬人,分分钟都要命呐!
有钱的人惜命,没钱的人看不起病,于是养生成为各个阶层的最佳谈资与社交手段。《黄帝内经》说过:“治人于未病”。养生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之前,先成为一种生存需要。于是,有人双目无神的下班挤地铁赶去做瑜伽,练太极,有人宁愿吃药却不肯按时吃饭,有人在星期一至星期五吃地沟油盒饭,却在星期六星期天兴致勃勃地到有机农场种菜,尽管所谓“有机”只是个噱头,图个心理安慰而已。有人热衷参加禅修养生班,国学养心班,事后却在家里熬夜、吃夜宵、打牌、上网、追剧,不得不说,有时我们贴着生活方式标签,印在广告牌上的养生,不过是“被养生”而已。
中国有无数个与养生有关的电视节目,“养生热”透视出中国人的健康焦虑心态。鱼龙混杂的真假养生食品和药物充斥荧屏,中医养生大师甚嚣尘上,各地的养生馆遍地开花,不得不说,这种中国特色的行业养活了不少人。
健康犹如住房,是刚性需求,尽管有骗子出现,但百姓特别是中老年群体仍旧渴望获得有关知识。要在人生追求与身体健康之间找到平衡,需要一颗能面对自己内心的平常心。宋美龄活到106岁,一位为她治过病的美国营养学专家说:“任何人之所以染上疾病,主要的原因都在于心态的失衡。”
养生先要养心——自古以来医家都是说心病还需心药医。而世上很多话语,其实就是“安慰剂”,中国的病人大多需要的只是安慰剂。要安慰好自己,先要了解自己,你最适合的养生之法不来自百度,也不来自于养生节目,更不是来自于微信朋友圈,你自己是唯独最了解自己的人,才能做到既养身,又养心,当然亦有顺应本心的乐天派。有人问北大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养生之道,老先生很痛快地答道:“抽烟,喝酒,打麻将,看美女。”很牛逼吧!
所以“真正专业的养生建议并不是悬挂在墙上令人痛苦的清规戒律。”确实,很多人戒烟限酒戒色是为了身体健康而做出的心理上的牺牲。但研究发现,从长远来看,吸烟喝酒更容易诱发抑郁症,而做到成功戒烟戒酒的人将会一直很快乐,禁不住诱惑而复吸的人心情才会变得很坏。至于能够一直沉醉于女色温柔乡的人得有超常的体质才行,绝大多数没有本钱的能够意淫一下也不错了。毕竟每个人都是有个体差异的,人的基因是不可能完全相同滴,不是每个人都是活到一百二十岁的长江大侠吕紫剑。
养生的话题里有一幅中国的浮世绘。老人害怕老无所依,年轻人则担心身无所养。即使你找到了养生的决心,却依然找不到放松身心的假期、找不到打球的场地、找不到有安全食品的餐厅饭馆、找不到清新的空气、找不到一起宁静致远的朋友、找不到德高望重的大师、找不到有人情味的医生、赚不到让你好好养生的钱。。。时至今日,请假不是随便请的,医生是要讲潜规则的,食物不是在超市买就没毒的,养生大师不一定是靠谱的,养生节目讲的也不一定就是对的,养生食品或药品就是淀粉玉米粉包裹成仙丹让你吃的,钱更不是让你边养生边挣的。
你完全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身体,从而去了解世界,养生原来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是社会大学教会了你,人生是一场综合比赛,胜利者并不一定是活得在世俗中最成功的一个,即使是马云之辈也放肆求之于王林李一之流以延其寿,以保其财,以成其名。而是像电视剧“军师联盟”里的司马懿那样,在同辈人中活得最久而笑到最后的那一个。虽然说关心健康的养生知道分子、努力工作的成功学大师、追求宁静的养心达人、享受当下的生活家,都不过是大家追求生命意义的一种选择方式。但即使身体再好,有时你依然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你总是既拜金又仇富、口里说休假旅行想走就走心里又怕在单位的地位动摇、一边学养生健康班一边又在脸上涂抹200种以上的化学物质、口口声声说未来要隐居,却又正努力赚钱想在市中心买房子,你内心的痕与痒,其实远胜于你身体所受的痛苦和煎熬。
看来,心病还需心药医,病根还是在人的心态。养生若分境界,低者养身,高者养心,达者则身心兼修,最终都需要自己的觉悟。毕竟,当身边的社会进入了“没良心”与“不相信”的循环亚健康浮躁状态,很多忽悠你的养生不过是你自己一厢情愿,自欺欺人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