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油粑粑,是湖南长沙的一道传统名小吃,别看糖油粑粑模样虽小,但名声很大,几乎与臭豆腐齐名,臭豆腐是“臭名远扬”,糖油粑粑则是因香甜而“流芳百世”。
在长沙的大街小巷里,有卖臭豆腐的地方,一般都不难找到糖油粑粑。糖油粑粑软糯香甜,入口即化,香甜四溢,吃到嘴里甚是满足。
长沙人对糖油粑粑的喜爱,如同北京人于炸酱面云南人于米线,是与生俱来刻入骨子里的。早餐可以是它,下午茶仍然可以是它。糖油粑粑一下肚,人就立刻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不仅仅是长沙人爱吃糖油粑粑,来长沙的外地人也喜欢吃糖油粑粑。现在很多外地游客,特别是年轻人,来长沙一定会想方设法吃到长沙正宗的糖油粑粑,才觉得不虚此行,否则就会留下遗憾。
有网友说,“在长沙,不管人的俊美丑恶、身份地位,也不管男女老少,凡是热爱生活、懂得享受吃的乐趣之人,都有吃糖油粑粑的美妙感受,都对糖油粑粑有特殊感情。”甚至网上有人说,来长沙没有吃到糖油粑粑,等于没有白来长沙。
其实,糖油粑粑名声很大,很让人喜欢,但制作成本便宜,主要原料是糯米粉和糖。只不过正宗的糖油粑粑,其制造工艺精细讲究,有特殊的制造过程。
由于网络的发达,关于糖油粑粑的制作,现在网上有很多网友分享了,大家要是想自己动手,新手制作糖油粑粑的话,可以随时上网查阅并体验一番。
糖油粑粑虽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与山珍海味、鱼翅熊掌相媲美,不过正是因其廉价的身份,能出入平常百姓家,才受到民众的厚爱,成为民间常吃不厌的小吃。
我最初吃到糖油粑粑,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在长沙求学之时。虽然那时经济条件有限,喝不能像如今想吃什么,一般就能吃到,但于长沙、于火宫殿这样的名小吃,周末我还是和同学结伴去品尝过,印象里,就是两毛钱一份,有四五个,甜到心坎里了。
班上还有同学把一份火宫殿的糖油粑粑作为竞猜一场班级篮球赛输赢的赌注,谁输了就请对方到火宫殿吃一份糖油粑粑。
毕业后虽然离开了长沙,但对长沙的糖油粑粑还是念念不忘,每次到长沙出差或学习,总会想方设法去南门口、黄兴路或坡子街解解馋。
参加工作没过多久,在我工作的县城,而且就在我单位也是我住所的街道对面开了一家鲜榨的渣江米粉店,店里除了卖米粉,还有两毛钱一串(一串有四五个)的麻圆,我吃过后,感觉县城的麻圆与长沙城里的糖油粑粑别无二样。
后来,我调到市里工作,发现市里有很多卖麻圆的小商贩。那时,他们用三轮车推着煤炉和油锅,穿梭于大街小巷,尤其是早上上学和下午放学的学校门口,屡见不鲜,小摊子常常围满了学童。
麻圆曾经也是衡阳人的至爱,走在街头,常能看到有市民,不管男的女的,还是老的少的,手里拿着一根竹签,竹签上穿着若三五个麻圆,边走边吃,旁若无人,悠哉游哉的。
那时住在“郊区”的我,周末带女儿上街,也会买上一串麻圆“犒劳”女儿,有时麻圆还成了全家人的丰盛午餐。
然而,20多年后,在许久没有吃过糖油粑粑和麻圆后,突然感到,糖油粑粑在长沙越来越火,成为网红小吃,大街小巷几乎随处可以找到卖糖油粑粑的店子。
糖油粑粑价格也从当初的两毛钱一串,飙升至如今的十元一份,数量并没有增加,而且每到一家店子,尤其是黄兴路一带的“名店”,总要排队购买,犹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排队购买紧俏物资一样。
不过,我所居住的城市情况就大不一样,大街小巷已难觅麻圆店,即使是学校周边的早餐店也少有卖麻圆的了。如果认价格,至今也只是两三元一串,份量与长沙的十元一份相差无几。
前几日,我终于看到所在城市的南华大学附近的街道上有一家卖糖油粑粑的,走近一看,实际也就是衡阳的麻圆。店主打出的是“童年记”这样一个品牌,生意却不错,常客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价格是6元一份,每份5个。
后来,我又在上学和放学的时候到一些小学周边观察,发现有一家小学门口有个摊贩卖麻圆,价格却只有2元一份,也是5个,而且麻圆的大小与6元一份的相差无几,但买的人甚少。
对此现象我很是纳闷:为何糖油粑粑就可卖得那么贵,还抢着买,而麻圆就那么便宜,而且少有人问津?或许是地域差距,或许是品牌效应吧。身为衡阳人,我期盼有朝一日,衡阳的麻圆也有长沙的糖油粑粑那么火,那么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