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绪这个东西很容易上头,上头后无法把控自己,事情就乱了,人也乱了,心也乱了,世界也乱了。我就是一个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一点点委屈,开始哭,觉得自己的世界很惨,一点不公平的事情发生,开始抱怨,怨世愤俗;一些敏感的事情发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话不对,得罪别人了……而包裹层外的时候多是责难别人把自己怎么了,关注到外界的事务,把自己包装的可怜,委屈。当静下心,事情过去的时候,突然发现多大点事情啊……为什么不能在当时先想一想呢。
关于“情绪”的确切含义,心理学家还有哲学家已经辩论了100多年。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而情绪是由以下三种成份组成的:1.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情绪的表达形式。2.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3.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
这么去解释和理解,确实我们说的情绪的时候更多关注到了自己。那么反思过来是什么呢,比如作为一个服装销售管理者,在旺季的时候争着抢着去调货品的时候,因为管理的都是小店,没有业绩大店,这个时候小店的畅销款很容易被大店调走,那么小店很容易失去自己的销售,实际上这个季节所被调出的畅销品跟大店比起来无法匹及的是客流,是客单,是商品流通。所以一提起来调货,无论是对区域的业务还是店铺的管理,大家考虑的更多是我也有需求,为什么不给我,还要调出。我们需要商品的时候大店为什么必须要,有那么多货品为什么必须调这一款,其他商品他不能卖吗?为什么公司这么不公平,等等的言语。可是呢,从宏观去考虑,调出的这款货品适销季刚好是这个时候,那么商品有他自己的周期,对于公司而言,对于区域而言,调整是ok的。那么对于自己而言呢不想调,巴着货品不放,可是自己还是消化不了。于是问题来了,你关注的自己,你认真了,所以你情绪油然而生了。好吧,请发泄,请哭。
对于情绪里面第三点:认知。我觉得这个真的挺重要的。查理芒格曾经说过,如果你把自己训练的更加客观,那么你在考虑事情的时候就能超越那些比你聪明多的人。我本人就是例子。认知度决定你的高度,认知度也能把控你的情绪。题目中提及的认真二字,或许对我本人而言是认真过头,关注了自己的感受。在意了别人的想法,感性无趣。
认知是一个信息再加工的过程,你看到的联系在你头脑里面的是什么,是你已形成的多种思维方式反过来反过去再反过来在反过去的回想,提炼,并非感官直接的反映。
认知水平决定着你的素养。高情商的人应该也是源于高认知度。遇见一些事物的时候比如,今天天下雨了,你刚好心情不好,你觉得世界灰蒙蒙的。而另一类人会觉得静听雨声。滴答滴啊。就像无问西东里面授课的老师,突然叫停喧嚣的课堂,赫然在黑板上写下听雨两字,盘腿而坐。整个教室静了,听见雨从天而降,从房檐滑落,破教室滴答滴啊的雨声。静听自己的内心,伸手触碰自己的世界。没有了喧嚣,只有雨声和自己。这是一种认知,这也是一种高情商处理喧杂的表现。没有因为教室漏雨,课堂喧闹的抱怨,只有一份静听雨声,拥抱自己的享受。发怒的情绪,抱怨的情绪无法解决当下的问题,而当你选择接受并改变的时候你不仅接纳了那个自己你更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曾经也看过一幅图画,乌云层上和层下,乌云层上的人面色温和,脚底下用书籍累积成的书看到了乌云上面的晴朗和广袤的蓝色,乌云层下的人面露狰狞,情绪低落无法寻找到自己的那份填空。认知源于你的累积和知识的广度。
从文中提及的认真,结合自己而言是较真,跟自己较真。到文中的情绪,是一种坏的情绪,到提到的认知是对把控情绪的一种途径。再到认知应该是什么,学会控制你的情绪。我不愿被情绪控制,感性的面对。当问题当事情再次发生的时候我要先静一静,想清楚再去说再去做。不要满满的负情绪,要满满的正情绪。让一旦认真,情绪就来了。变成一旦认真,认知就来了。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看到周遭一切人和事。有一点:还会坚持自己的感受,这一次是认知后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