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非暴力沟通》——观察、感受

《非暴力沟通》——观察、感受

作者: 董凌云_云想云享 | 来源:发表于2019-11-30 19:24 被阅读0次

观察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非暴力沟通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观察是指我们直接看到、听到、闻到、尝到和触到的。评论是指观察所触发的想法和解读。

“观察”是引发非暴力沟通模式的第一个要素。通过陈述观察,我们将找到是什么原因刺激引发我们展开对话或行动。

“每次、曾”一般表达的是观察,“总是、从不”等词一般表达的是评论。

比如跟娃的谈话中

你每次回来总是不先写作业。(这是评论)

你已经回来了半个小时了,还没开始写作业。(这是观察)

你写作业从来都不认真。(这是评论)

你写作业时,在半个小时内,说话三次,停笔两次。(这是观察)

我们混淆观察和评论的习惯促成了困惑和疏远。观察的结果无可辩驳,就是事实发生的事,跟孩子用观察的语言沟通,亲子沟通双方都知道是观察到的什么引这次谈话,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不会产生异意。下一步的沟通就会相对顺畅。

而如果用评论来与孩子沟通时,因为对于同一件的看法评论各不相同,界定的标准也不同,比如什么叫“认真”,我和孩子的标准就大不相同,用评论的词来与他进行沟通时,我们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认真”的标准的确定上,而且一说不认真,他的防御体系马上就起来了,再往下深入沟通就很困难了。

感受

非暴力沟通模式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在非暴力海通中,感受是指情感、身体感觉、心情或精神状态。非暴力沟通主张我们“联系自己的感受”。我们通过切身体会并觉察我们的感受来做到这一点,同时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

在沟通过程中,通过描述对方行为和自己的感受,让对方不会觉得是针对他本人,从而启动防卫机制。

上个月的一个周五晚上老公跟我说:“明天家里没事吧?没事的话我们要到平谷去骑行。”

我:“去吧,去吧,Happy 去吧!”

他:“我这是锻炼身体。”

我:“玩就玩呗,找那么多理由干嘛。你忒闲了吧。”

他:“这不问你明天有没有事吗?”

我:“送孩子上辅导班不是事儿啊!”

他:“这不有你嘛”

……

然后就是一个相对无语的晚上。

结果是他周末还是去骑行,我很无奈的陪孩子去上辅导班。

反思:

在这个对话里,我对老公临时通知第二天出去骑行非常不满意,但我只用了传统的唠叨来抱怨,没把他的行为和我感受表达出来。在沟通的过程中,他的防御起来后,我再说什么都不入他的法耳。结果就是他听着烦,我越说越生气。

如果当时我能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出我的感受,那结果可能大不相同。

老公呀~你今天说,明天要去骑行,锻炼身体是挺好的事儿,可明天儿子有两节辅导班的课,你出去的话就得我去送他,辅导班离家不近,我觉得送他还挺吃力的,也蛮辛苦的,会让人很懊恼哒~,能不能换一天再出去呢?

这样的话,他就会考虑我的感受,再重新评估自己接下来的行动。即使他还是去骑行了,可能会在回来后,多做点家务补偿给这个家。:P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暴力沟通》——观察、感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no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