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中时代
文/茯芝苓
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让我们真正成长和坚毅的或许并不是那些一帆风顺、平平稳稳的日子,倒是那些艰苦的岁月,一点点、一寸寸地成就着我们,不是成就了美好的未来前程就是成就了内心的强大坚韧和对生活永不言弃的希冀!
再回首,我感激那三年的初中时光!那是我在西吉、在家乡度过的最难忘、最有意义、最可值得追忆的时光,虽然那三年走得很艰辛,但却踏实。
小学升入初中,就要到离家二三十里外的镇上去上学,并且还要住宿。当时我们住的是大通铺,把好几张高低床并到一起,中间是还不到一米的过道,两边就是床铺。刚到初中,一般都是认识的人住在一起,所以我是跟我一起考到初中、我村里的好朋友住在一起的。我们四个人或五个人住两张床,在下铺。几个人的铺盖一起用,但由于大家的铺盖长短、大小、软硬不同,铺出来的床往往不是很平展,睡上去难免有些硌人。五个人睡一张床很挤,挤到很难翻身,并且不能平躺,只有侧躺着,五个人才能够完全睡得下。冬天是没有暖气的,宿舍里是异常寒冷,每次入睡我都有一种恐惧,恐惧那无情的寒刺骨入髓。好在,到了初三,学校的新教学楼投入使用,旧的教室空出来可以供我们住宿,不再像以前那般拥挤。
吃的跟住的一样艰苦。初中的前两年,学校还没有给我们发饭票,我们都是去灶上画饭吃。所谓“画饭”就是如果你第二天想吃饭,前一天就得去灶上问清楚会做什么饭,一般都是洋芋面和米饭,洋芋面居多,自己想吃什么饭就在饭本上画哪一顿。当时大家都很节省,一般不去灶上吃饭,平时吃的都是在家里带的干粮,大都是家里烙的锅盔馍馍,这种馍馍烤得干、水分少,带到学校不容易坏。周天的时候从家里带两到三个锅盔馍馍,一周的吃食差不多就够了。即使家里给足了生活生活费,我们很多人还是不舍得去灶上吃饭,往往馍馍就白水就算是解决了一顿饭。家里带的干粮不够得上时候,我们才会选择上灶吃饭。要是在灶上吃饭的话,很多时候都是洋芋面,因为洋芋面不但便宜而且还很实惠,不容易饿。差不多是到了初三的时候,我们有了吃饭补助,发饭票。有种“好日子”终于来了的感觉。
后来想起,我时常感叹:那三年的我们没有患“营养不良癌”该是不幸中的万幸,我们该是多么地坚强啊!
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我们对学习不曾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凌晨五六点就有起来学习背书的,晚上下了自习还有往半夜学习的。校园里的路灯很暗,灯光很微弱,稍微离路灯远一点,看起书上的字来就很费劲。有时候路灯太暗,我们会去前面的新教学楼“蹭光”,新教学楼一楼有两个教室是高三的哥哥姐姐们在学习,他们起得最早,睡得最迟。我记忆深刻的是初三那年,每天凌晨和晚上,四下都是黑黢黢的,学校里的路灯下、高三教室的前后已满是学习的身影和读书的嗡嗡声。冬天的清晨,气候冷得不得了,一走出宿舍就会被冻得瑟瑟发抖,但我们不曾退缩,瑟瑟的颤抖声渐渐地变成了朗朗读书声。天气即便寒冷,也冷却不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灯光虽然暗淡昏黄,也阻挡不了同学们追逐梦想的脚步。在一句一句的反复诵读中、在一步一步的来回走动中,我们忘却了寒冷。
梦想给我们温暖和勇气;信念给我们坚强和执着。
现在想来竟会觉得难以相信,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我们都是怎样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地坚持下来的?我想,是信念,是“读书最高,走出大山”的信念;是考入省城高中的梦想。那三年支撑我的有一个始终不变的梦想——考到银川高中。我不知道每晚在日记中我将自己梦想中高中的校名写了多少遍,有多少个晚上我是抱着自己的日记本,抱着那近在咫尺却又似远在天涯的梦想睡去、醒来;有多少个晚上我在日记中一遍遍给自己写着鼓劲加油的话语。就是这藏在日记本中的小小的梦想和信念支撑着我矢志不渝地奋斗。那个时候,跟我一样怀拥梦想入睡、起来奋斗的人,很多很多!是内心笃定的远方支撑着同学们战胜一切困难,一步一步往前走。高中,如愿来到了自己梦想中的学校。离开初中的我,很少对人讲起这段往事。同龄人中,除了“西海固”的我们,很少有人会有过这般经历吧!就物质生活来说,他们的童年、少年时代应该是比我们富足得多、温暖得多。
一支拙笔,写不尽岁月桑海桑田,就像一曲离歌诉不尽情意深长。如今,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已走在了海阔天空之处,走在了平坦的大道上。那三年的艰苦岁月磨练了我们坚强的内心、坚韧的品质,以及对美好、对梦想矢志不渝的向往和追求!感谢岁月的馈赠。那些往事,到如今已是天涯水长,不知何处,但我相信在人生长河中,任何时候 想起来,它们都是熠熠有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