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信息时代的狂欢

作者: 闲人无稽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21:48 被阅读2次

直接阅读这本书的内容,其实是有一点年代疏离感的。书里重要讲述的是电视对于美国社会的影响,很明显,对于现在一个互联网终端疯狂侵略的年代,电视已经逐渐沦落为背景音乐,虽然不知道在美国,电视是不是还占有重要地位。

即便波兹曼主要论述的对象是电视,不过将书中的主角换成电脑,也完全说得通。电脑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席卷之势完全比电视有过之而无不及。和我们社会有一点隔离的是,电视上没有出现政治人物的各种选秀。

电视和电脑一样,他们作为媒介,其作为隐喻的能力远远超过它所要表现的内容。我们在新的媒体中想要获取的知识,是几乎不可能的,一切都是娱乐。

如果传递的方式变了,传递的信息就极有可能也不一样。

这一点几乎被所有人忽略了。我们看了很多读书节目就以为能够代替自己的阅读时间;我们看了很多旅游节目就以为能够代替亲自探索的乐趣;我们看了很多的家长里短就以为能够面对社会复杂。每一种媒介的表达强项不一样,电视的图像功能,报纸的文字思考功能,广播的声音功能,以及电脑带给我们的联接世界的功能。如果强行把之前的使命加在这些后来事物上,既有点强人所难,也压抑了这些新功能。

所以,与其讨论这些媒体对于社会的转变,让我们的一切都变得娱乐化,政治、教育、宗教,还不如我们是如何逐渐接受这些转变的。说到底,我们都是这些转变的同谋者。当电报发明的时候,报纸就彻底转化了他严肃评论的功能,新闻开始占据所有的版面。虽然这些新闻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关系——除非报道的是你家的事——但我们还是热衷于每天早上打开报纸,都是为了满足那点爱凑热闹的偷窥欲。

人是群居动物,群居动物是改变不了漠然无视周围事物的。这一点既可以说是动物属性,也可以社会不断造就的过程,如果我们对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感兴趣,也就不会有把一切都娱乐化的倾向。娱乐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千万不要一味的怪罪到那些制造者身上,是观众给了他们莫大的勇气。不要唾弃和否定这种方式,电视、电脑,我们无法倒退,就要欣然接受。接受他们带来的刺激和冲击,当然,也不要对他们能否替代书籍有过多的担忧,就像机器永远无法代替手工的温度一样,如果想要知识的全面传达,我们还是要回到几千年前同样的形式,回到课堂中,和老师同学讨论争辩,翻阅书籍。

波兹曼在最后为他的担忧提出了一个方案:大学教育。只不过,他没有说明的是,对于那些从小在电子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们,是否还有接受传统教育的能力。我们也许应该研究的不是那些形式,而是回到他们传播的内容,既然无法彻底切断网络,不如让网络顺着向前的趋势发展,截流不如顺导。

相关文章

  • 《娱乐至死》——信息时代的狂欢

    直接阅读这本书的内容,其实是有一点年代疏离感的。书里重要讲述的是电视对于美国社会的影响,很明显,对于现在一个互联网...

  • 娱乐至死――狂欢的时代

    娱乐有罪吗?娱乐会扼杀所有的有逻辑有纬度的思考吗?这是一个值得大众思考的问题,在读书的过程中,自己也在思索...

  • 娱乐至死――狂欢的时代

    娱乐有罪吗?娱乐会扼杀所有的有逻辑有纬度的思考吗?这是一个值得大众思考的问题,在读书的过程中,自己也在思索...

  • 2020-02-13

    娱乐至死 今日笔记】:信息时代远比作者所在的时代会有更多的信息,是即时性的,碎片化的,娱乐性,这些都在吸引人的精力...

  • 【望向水底1】

    楔子: 谁知道什么是“生活”? 至死方休的狂欢吧。 我娱乐至死,在痛苦中也用大笑着来消解,我稀释我,我肤浅而愚蠢,...

  • 娱乐至死: 新信息时代下的隐忧

    人们可能还记得给自己买第一台电脑的借口居然是为了学习,同样买一部“漂亮”的手机也只是为了方便联系。 马歇尔·麦克卢...

  • 《娱乐至死》——放弃思考

    《娱乐至死》一书,书名曾被直译为“把我们自己娱乐至死”。说娱乐至死时,我们可以把致死的原因归咎于娱乐,把我们自己娱...

  • 娱乐 至死

    开心,到死。 选择一种死法,当然开心至死最好。 开心法,有多钟。 娱乐,最好。 两性,交合。 如膝,似胶。 不可,...

  • ...

    娱乐至死

  • 2022-11-26

    娱乐至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娱乐至死》——信息时代的狂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uw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