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方言杂谈-帚

作者: 一两茶叶 | 来源:发表于2021-03-15 08:16 被阅读0次

    先说“帚”字,普通话读音(zhǒu)。查网得知,《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书中指出“帚字骨刻文”,是个很古老的字了。《新华字典》给出“帚”的意思是“扫除尘土、垃圾的用具”。但也查到--在山东,河北方言里“帚”一般发(shu)或(zhu)音,在北方其他一些地方发(chu)音,如我的家乡鲁西南农村一带就有发(chu)音,“笤帚”读作“tiáo chu”。我小时候因为调皮,腚膀子也和笤帚(tiáo chu)疙瘩“亲热”过,把我的腚都亲红了。

    扫帚

    扫院子用的一般是扫帚,家乡人有叫“大笤帚(tiáo chu)”的,也有叫“扫把”的。传说,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有个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许多。他想,这一定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制成了第一把扫帚--鸡毛掸子。由于鸡毛太软,又不耐磨损,少康就换上竹条,把掸子改制成了耐用的扫帚。这就是扫帚的来历。

    笤帚

    “笤帚(tiáo chu)”,主要用于扫屋里的地面,也扫晾晒的粮食等,只有是范围小一点的区域,就用笤帚扫。我家现在用的是笤帚用散穗的高粱糜子制成,因为距我们居住不远有一个“敷笤帚”的加工店。敷笤帚的大致工艺流程是:选料→摔去籽粒→去掉叶鞘→分选后平铺在地上→压软→掸水润湿→扎结勒紧→去掉糜壳→硫磺熏蒸→成品。

    炊帚

    “炊帚(chuī chu)”是做饭不可缺少的关键用具。做面食,如包子、馒头、饺子等的时候,用来扫面的工具,这一般是专用的干炊帚;还有用来刷锅、刷盆的湿炊帚。我在农村的时候,炊帚都是用高粱糜子制成的,如今也有用棕丝、竹条、塑料制作的。我家不同钢丝球刷锅、刷碗,因为长辈有小院,院内每年都种丝瓜,刷锅时用晒干后的丝瓜瓤代替。

    对于“帚”字,方言说的没错,口音问题而已,但书写时,不能写错了,否则,老师会扣分的。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来。今日,国家两会已胜利闭幕,国家发展规划已确定,希望我们从小事、从身边事做起吧,实干担当,砥砺奋进,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对于骚扰我们发展的某些外国鬼子,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解放军同志要准备好“笤帚(tiáo chu)疙瘩”,随时打他的“屁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西南方言杂谈-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vh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