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第一本书就从《非暴力沟通》开始吧!
很早以前就看很多人推荐过这本书。几个月前买了回来,触发因素是果果姥姥和果果的关系。有一阵子,两个人几乎不能说话,说不了几句气氛就演变成了果果吼叫,姥姥生气责骂。
我妈说,“以前那么懂事的小孩,怎么越长大越不听话了?”
“我就是不听你的,我不喜欢你!”果果说这句话,姥姥多半是伤心的,因为果果一岁半之前都是姥姥帮忙带的。
然后,我妈说我,“你就这么惯着他吧,看他以后长大怎么办!”
然后,果果晚上委屈地问,“你怎么对你妈妈那么好,对我就不好呢?”
我……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阵子,直到某天我突然意识到果果和姥姥对抗的背后实际上可能是我和我妈的对抗。我妈性子急,我相对不急。我不喜欢总有人在旁边说你催你该做这个了你该做那个了你怎么还不怎么怎么。我知道我妈是出于好心,只是沟通方式有些问题,而我日常也以不恰当的方式在回应,于是就形成了一个负反馈的环。
想起之前十点课堂的个人成长图书馆听书的书单里有这本书,我花两天听了一遍,确实很好。我把这个推荐给我妈听,结果我妈对这个的兴趣远不及她听的微信中医群。后来买了纸质版,看完第一章后,我就觉得书还是要自己看,听书固然对于了解一本书的大概是很有帮助的,但是想要获益更多,还是要自己去看,毕竟听书得到的只是别人对这本书的摘要和理解。
接下来,我的读书笔记这个系列将以书中摘录为主,辅以一些自己突然的想法。
书的简介
书的作者是美国的马歇尔卢森堡,该书起源于他对童年事件的思考---一起暴力事件引发的种族冲突,以及他作为犹太人遇到的一些困扰。
书的封面有一句话,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
暴力分为身体的暴力和隐蔽的暴力。身体的暴力是指某个行为涉及使用武力,而隐蔽的暴力,最后可能会造成精神伤害。
书名取为非暴力沟通,非暴力一词来源于圣雄甘地的解释,是20世纪上半叶印度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政治哲学。甘地试图用它来解决社会政治的各种矛盾与纷争,解决人与人、团体与团体、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争端与冲突。这种非暴力哲学既继承了印度传统宗教与伦理学说,又吸收了许多西方现代政治哲学和人道主义思想,是一种东西方思想的融汇。
本书的译者阮胤华,在译序里提到他曾以为自己的一生将致力于对生命的痛苦作出反应,后来他发现这过于沉重,过于灰暗,其实人生可以对生命的美丽作出反应。而这一个转变要归功于卢森堡博士发现的非暴力沟通模式。他说他发现他激励自己的方式,无意中促成了自我憎恨,由于认为自己应该做到许多事情,不停的指责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内在的分裂和不满,而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需要,这促进了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
这是我听书的时候没有关注到的内容,原来这本书所指的不仅是自己与外在的沟通方式,也指自己与内在的相处模式,而这是我最需要去学习的。
正如译者所说,“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和寻求心灵的平和,这或许是暴力的蝴蝶效应吧!”
我想,踢猫效应说的大体也是这个吧!
书的第一章
作者认为非暴力沟通的原则是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关于对互助的理解,作者引用了一首抒情诗。
“你取之于我,
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当你知道我因施与你而快乐。
你明白,我的给予不是让你欠我的人情,
而是因为我想活出对你的爱。
欣然的接受,
或许是最佳的赏赐。
当你施于我,我给你我的接纳,
当你取之于我,我感谢你的赐予。”
这段话让我想起有的父母对孩子或者有的恋人对另一半说,我为你付出了多少多少,你就应该怎样怎样,而你却怎样怎样。原本天然的爱这样说出来,似乎变成了付出与回馈的交易。“施者的给予,不是出于恐惧,内疚和羞愧,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受者获得馈赠,也不会有心理负担。与此同时,施者会因自己行为的价值,更加欣赏自己。”
作者几处引用诗歌来更好地表达他的意思,我突然想起一句话,大概是这样---抵达真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科学,一种是艺术。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第一,观察。留意发生的事情,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你看到的事情,要清晰的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论。
第二,感受。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
第三,说出自己的需要,是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第四,具体的请求。明确告诉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文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母亲可能对他正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我看到咖啡桌下面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
我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这是观察到的事实。
我不太高兴。这是感受。
我看重整洁。这是内在的需要。
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这是具体的请求,告诉别人希望他做什么来满足自己。
非暴力沟通的两个方面,一是诚实的表达自己,二是关切的倾听。不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同时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联系,然后聆听他们的请求,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
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这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具体的字眼进行交流。它不只是语言表达或使用文字的技巧,它所包含的意识和意图,也可以通过沉默,专注以及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表达。它并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并根据个人风格及文化环境作出调整。
非暴力沟通的应用场景有很多,自我对话、与人交谈、小组讨论等,它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亲密关系、家庭、学校、组织机构、外交、商业谈判、任何性质的争论和冲突。
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非暴力以及认识自身暴力的重要性。除非从我做起,我们的梦想就不可能实现,不幸的是,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先开始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