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大多同情喜爱阮玲玉,但是我一点也不。
阮玲玉是20世纪初的一代默片影后,她精彩纷呈的情感故事搁到现在是分分钟上头条气煞汪峰的程度。先是被初恋渣男张达民纠缠、威胁、勒索,不堪其扰又软弱地无法甩脱。后被富豪唐季珊包养而后始乱终弃。各种利益纠缠之下,张达民和唐季珊互相起诉闹上法庭,逼迫着阮玲玉在媒体们猎奇的长枪短炮之下出庭作证,公布各种隐私情史。后来遇到有妇之夫蔡楚生,蔡楚生虽爱慕阮玲玉,但碍于个人名声和家庭,选择放手。情场失意,事业不顺,再加上各大小报肆意编造的诽谤她的流言,都重重压在这个柔弱的女子身上,最终她不堪痛苦的煎熬,吞药自尽。死后遗言成迷,大略是“人言可畏”吧。
时年不过25岁。
当时的《申报》评论:“若是最大的天才,若是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爱护,阮玲玉不了解这个社会,她把爱护天才寄托在新夫和故夫上,这是最大的错误……”。
是的,阮玲玉生性太过于优柔敏感,又把命运寄托在男人身上,最后死于“人言可畏”。性格决定命运,这些,都不能一味地命苦怨社会。
同时期的“电影皇后”胡蝶遭遇的挫折和磨难,跟阮玲玉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阮玲玉遭受的是只是对于一个女人生活作风的指责渲染,一些风流韵事的蜚短流长。那么胡蝶所承受的,除了女人名节的诋毁,还有对其人品、民族气节的千夫所指。
胡蝶的初恋林雪怀也是个渣男,他们相识相爱于友联公司拍摄的《秋扇怨》。林雪怀作风轻浮、好逸恶劳、事业惨淡,及至后来的赌博、嫖妓,醉生梦死。他一味寄生于胡蝶,变本加厉地向她讨要钱财,恬不知耻。与阮玲玉的软弱纵容不同,胡蝶毅然决定解除婚约,这场婚变使得整个上海滩都在讨论“雪蝶分飞”。奋斗了整整一年,这个“蝶雪解约案”终于在1931年底了结。
人于浮世,独来独往,独生独死,苦乐自当,无有代者,男人更是不可依靠,倘若有拖累和辜负,还是一脚踢开轻装上阵比较好。很明显,面对同一个难题,胡蝶解决地比阮玲玉爽快干脆,这种性格和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和宽度。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迫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被迫放弃沈阳。国人不解其因,一概指斥张学良是投降卖国的吴三桂。日本人更是编造了“九一八”事变当夜,张学良与胡蝶歌舞通宵的谣言,企图掩盖侵华的真实意图,祸水东引。还有人编了《不爱江山爱美人》的舞台剧,一时间,少帅张学良和影后胡蝶都承受了千夫所指的唾骂,胡蝶更被冠上了亡国妖姬的罪名。但其实,胡蝶根本不曾认识少帅,“九一八”那夜她甚至不在北平。胡蝶登报声明,但在滔滔谣言悠悠众口面前,这样的辟谣根本无济于事。国人的愤怒需要一个发泄口,没有勇气去打日本人,不负责任地找自己人开刷泄愤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
这样的耻辱要是搁在阮玲玉身上,恐怕是要吞药一万次了。但胡蝶登报声明后,便安然处之,只待时间与她清白。
她晚年在回忆录说:“如今我已年近八十,心如止水,以我的年龄也算高寿了,但仍感到人的终身其实是很短暂的。对于个人生活琐事,虽有讹传,也不必过于计较,紧要的是在民族大义的成绩上不要含糊就可以了。”
“我并不大在乎,如果我对每个传言都那么认真,我也就无法生活下去了。我和张学良跳舞的事情,闹了近半个世纪。如今不都澄清了吗?”
世间烦恼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无关紧要的事,而是无能为力的事。胡蝶是个极为聪慧的女子,她明白:对决定权不在自己手里的事,烦恼就是庸人自扰。对于别人泼在自己身上的脏水,不必急切辩白,不必锱铢必较,更不必咬牙切齿地喊着“人言可畏”寻死觅活。钝感一些,万事万物总会柳暗花明。
而后,胡蝶遇到了在上海礼和洋行当职员的潘有声。潘踏实稳妥、勤恳上进、儒雅体贴,两人相识相恋六年后喜结良缘,生下一双可爱的儿女。
然而,生逢乱世,命不由人。抗战爆发,胡蝶一家逃亡香港,可当他们千辛万苦逃到广东韶关时,却听说30箱财物在东江被打劫了。多年积蓄化为乌有,急火攻心的胡蝶向当时军统特务头目兼任水陆交通统一稽查处的处长戴笠求助。
戴笠和胡蝶戴笠是个人格复杂、心思细密、城府极深又风流好色的人,偏偏又是胡蝶的超级粉丝,他步步为营,金屋藏娇,将胡蝶软禁了三年。
民国时期的几场空难都适时地改变了中国历史和个人命运。1946年3月,还在积极执行筹划反共事宜的戴笠抽空去重庆看胡蝶,想尽快与她完婚,谁知路遇雷雨,飞机在南京近郊炸裂,戴笠一命归西。
胡蝶重回丈夫潘有声身边,两人一同创办“蝴蝶牌”热水瓶,生意红火。六年后,丈夫去世,胡蝶重返影坛。她加盟邵氏公司,先后主演了《街童》、《苦儿流浪记》等多部影片,其中,和李翰祥合作的《后门》让她获得了第七届亚洲电影节大奖。
1975年,胡蝶和事业有成的儿子移居加拿大温哥华,更名潘宝娟,再也没有嫁人。
青年胡蝶和老年胡蝶作家张恨水曾这样评价胡蝶:
“胡蝶落落大方,一洗女儿之态,性格深沉、机警、爽利兼而有之,如与《红楼梦》中人相比拟,十分之五六若宝钗,十分之二三若袭人,十分之一二若晴雯。”
胡蝶有黛玉之姿,更有宝钗袭人般的高情商,深谙为人处世的道理,内心顺遂平和。面对人生难题,不过分敏感,却又异常坚韧。同时,还有一份晴雯的真诚与直率。这样一个聪慧又有钝感力的女子,命运若不垂青于她,又应该垂青于谁呢?
钝感力是日本的渡边淳一发明的词,即凡事不能太敏感,要有厚着脸皮抗压的能力,是难得糊涂的洒脱、吃亏是福的自我消解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坦然等中式哲学相加而产生的一种人生哲学,是一种在现世实用的智商、情商和职商。
阮玲玉很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敏感多愁,心中块垒很难排遣。黛玉和她都是缺乏钝感力的,即便她是贾府最高统治者贾母的心头肉,即便她有宝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情有独钟,无奈敏感聪慧的她面对格格不入的俗世现实,却每每感到“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冷冽与伤怀。
宝钗有与黛玉同等的聪慧和才情,也有一样的敏感力,但黛玉的敏感是刺,向外向内都扎人。宝钗的敏感力被她使用在人情往来上,再加上钝感力加持,内心平和坦然。对她来说,钝感力更是一种大智若愚的生存智慧和与生活和解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最佳姿态。
在人际交往中,她长袖善舞,常对别人的挑剔刻薄一笑置之。黛玉因着宝玉,对她心存芥蒂,口不择言,以至“孟光接了梁鸿案”。宝钗丝毫不动气,“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使得敏感多愁的黛玉对这个情敌倾心相对。这不是虚伪做作,这正是说明宝钗她有足够的钝感力,足够成熟到有自信和能力,用理性来控制全局。回答越是温和友善,越显得大方有尊严,其中的火候宝钗控制地炉火纯青,正因此,宝钗才能在与黛玉的博弈中胜出。
钝感力是一种不理会谣言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坦然;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钝感力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认知力,它可以造就聪慧憨钝而命途顺畅幸福的女子。
人生在世,烦恼多多。打电话给父母,那种冷淡的语气;婆婆无意间的一句“某某人家媳妇干活勤快又嘴甜”;丈夫微信上同一个女网友暧昧又尚未出轨的聊天记录;单位里同事的冷漠和势力……换做心思敏感缺乏钝感力的人,事事较真,耿耿于怀,做人还怎么舒畅自如?
人到中年,泥沙俱下,苦难重重,及至生老病死,哪一桩事不让人愁肠百结?
人生中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是需要咬牙跋涉的岁月——承担着渐长的责任,拿着与工作不匹配的薪水,艰难地权衡事业和感情,不情愿地建立人脉……像黛玉、阮玲玉一般期期艾艾,凄风苦雨地悲天悯人,于事无补。你总得像胡蝶一样凭着钝感力撑下去,你要相信:上天只会给我们能过得去的坎。不管是一次考试失利,一次失恋,一份工作的丢失,一次生意上的失败,一段婚姻的结束,一次重大的疾病,只要生命还在,无论发生什么,稍待时日,那都是身后的风景。
莫迫桑曾曰过: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地那样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说到底,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呢?
愿你我都拥有钝感力,在泥沙俱下的人生中,畅快地前行。及待来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