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山东贾姓文化研究之《豫川杂谈》(13)2019.0108

山东贾姓文化研究之《豫川杂谈》(13)2019.0108

作者: 15779efebc8e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14:17 被阅读0次
    山东贾姓文化研究之《豫川杂谈》(13)2019.0108 山东贾姓文化研究之《豫川杂谈》(13)2019.0108 山东贾姓文化研究之《豫川杂谈》(13)2019.0108

    (一)中华氏族的由来

          中华民族和世界其它民族一样,曾经经历了原始部落、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和封建社会等阶段的发展。

          中华民族其实就是由当初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个原始氏族发展来的。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们语言和习俗不断融合,直至发展成为有共同文化背景的广义的民族。所以,中华民族其实就是当初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氏族的总称。他们散布在全国各地,交叉融合,互相合作,直至发展成为我们今天的社会。留下了氏族印记的就是各自的姓氏。虽然从氏族到今天的姓氏经历了许多变化,但毕竞是姓氏的源头。那么氏族又是怎么来的呢?

          在原始部落社会时代从一开始的群居群配到血亲婚配逐步受到限制,母亲的孩子不能和母亲交配,本族生的男人不得和本族的女人交配,而氏族逐步形成。氏族制的第一时期即母系氏族公社确立。当时一个母系氏族公社有一个共同的女祖先。由于全体成员只能确认各自的主母,所以成年的妇女都一代一代地成为确定本氏族班辈世系的主体。成年的男子则分散到其他氏族寻求配偶,实行群婚。每个氏族公社内部,存在着和年龄的不稳定的分工。壮年男子担任打猎、捕鱼和保护集体安全等需要较大体力的事务。而女人们则采集烧煮食物、缝制衣物、制作陶器、养老育幼等。她们是氏族公庄原始共产制经济的主持者,对确定氏族的血亲关系起着主导作用,并逐渐演变成母系氏族。

          从资料和书籍中得知,在距今七八千年到五六千年之间,以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上游以及辽河流域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母系氏族公社已经普遍发展和繁盛起来,原始农业以农业为主的多种经济活动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上游及辽河流域一带的氏族公社,比其它地区发展得较早和较快一些。这些地区众多的氏族公社,大都是长期定居在河流岸边或近水的台地上,形成人口众多,规模较大的村落。

          一个母系公社,包抬几个女儿氏族。每个以大房屋为主体的建筑群,就是一个女儿氏族。每个氏族公社的成员都是依靠氏族公社的整体而存在。他们在共同所有的土地上,共同劳动,协力耕作。每个氏族采用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氏族的名称,这就是图腾。如仰韶文化陶器上的人面鱼、鸟、鹿等,可能是某些氏族的图腾。人们在超现实观念的驱使下,竭力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图腾作为一种假设的祖先和神祇受到人们的崇拜,神圣不可侵犯。同时,图腾又是氏族的旗帜标志。

          与此同时,从各地出土的裸体女子陶像来看,当时,还存在着崇拜女性的观念。到了这一时期,原来的族外婚逐渐发生变化,出现了配偶双方在或短或长时间内较稳定的结合,遂形成了对偶婚制度。但世系仍多从女子计算。

          父系氏族公社及原始母系社会的消亡主要是随母系社会中男子的劳动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的生产部门中逐渐占居主导地位,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社会财富日渐增多,财富分配方式向男子转化。于是对偶家庭逐渐向一夫一妻制家庭转化,母权制自然过渡为父权制。父系氏族公社逐渐形成了。从此,以父权为中心的个体家庭成为与氏族对抗的力量,母系原始社会逐渐趋于解体。

    源于《淄博氏族文化研究》略有删改

    山东贾姓文化研究之《豫川杂谈》(13)2019.0108 山东贾姓文化研究之《豫川杂谈》(13)2019.010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东贾姓文化研究之《豫川杂谈》(13)2019.010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kn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