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5个步骤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乔布斯曾说过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编程,因为它会教你如何思考。
《如何像程序员一样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有一套解决问题的步骤。比如,遇到问题时,1.尝试一种解决方案;2.失败了,尝试另一种;3.如果再次失败,重复第二步,直到侥幸成功。理查德认为,即使偶尔成功了,这也是解决问题最糟糕的方式,而且非常浪费时间。
最好的方式,就像优秀的程序员练习编程一样,建立一个思维框架,然后在这框架下反复练习。
5个步骤,帮你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
1、理解。
遇到问题时,先搞清楚问题本身。如何确定自己真正理解一个问题?有效的方法是,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它,看有没有逻辑漏洞,当你能讲清楚一个问题时,说明你理解了它。确定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没有偏差。
2、计划。
没有明确的计划时,不要轻易着手解决问题。制定计划,就是制定解决问题的战略步骤。当计划不清晰时,暂停一下,给你的大脑一些分析问题和处理信息的时间。尝试像程序员做思维导图那样,做出一个好的计划,然后思考下面这个问题:如果你输入X,采用哪些步骤可以得到结果Y?这样可以训练你的思维计划性。
3、分解。
这是思维框架中最重要的一步。不要尝试一次解决一个复杂问题,而应把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简单问题。从最简单的开始,一个一个逐级解决,最后合并成原始问题的答案。这也是优秀的程序员在编程中最常用到的算法,对于他们来说,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比编程语言的熟练度、系统设计等技术更重要。
4、卡壳。
当你理解了问题,做出了计划,分解了复杂任务后,依然卡壳怎么办?首先,深吸一口气;其次,告诉自己,这很正常。好的程序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别在于,他们的注意力更多在如何解决棘手问题上,而不是为此恼火。可以试试这几种方法:调试错误;重新评估问题;利用搜索引擎找到相似问题的解决者,向他们学习。
5、最后一步,练习。
以上四个步骤已能让你建立一套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但距离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高手,还差一步,那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在问题中练习,训练你的思维系统。
方法:怎样用正确的心态应对压力
1、不要把眼下承受的压力投射到未来。很多人都有思考未来的习惯,但是未雨绸缪并不总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可能会让人想太多,拉长焦虑的时间。而你当下应该做的,就是处理好眼前的事情,不要过分担忧未来。
2、不要牺牲休息的时间。压力不仅会带来精神上的疲惫,也会让我们的身体疲惫不堪。需要足够的休息时间,而不是用牺牲休息时间的方法来应对压力。
3、不要试图解决所有的事情。面对压力时,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事情特别多,一件接着一件。会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很重要,都需要马上处理,导致自己手忙脚乱,做事没有头绪。这时候更需要对事情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和排序,理清思路才不至于被压力压垮。
4、不要忽视自己的情绪健康。当朋友或者家人有压力时,我们会照顾他们的情绪。但是当压力落到自己身上时,我们却会对自己很苛刻。不管是否处于压力中,自我同情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我们要像对待家人朋友那样对待自己,告诉自己有压力很正常,允许自己的消极情绪存在一段时间。
5、不要强求生活一帆风顺。生活其实是不可预测的,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当你接受了生活的不可预测性,遇到压力时你的心态就会更平静。
培养超强专注力的7条建议
1、学会“积极专注”和“消极专注”。在面对“想做的事”和“不得不做的事”的时候,要使用不同的专注方法。“积极专注”就是把“开心”当成努力的动机。想要发挥“积极专注”的效果,关键在于一开始不要挑战太难的事情。如果必须专注处理不想做的事情,就要利用自己的危机感和恐惧感。就会激发“消极专注”。“消极专注”可以让你挑战稍微难一点儿的事情。
2、你可以用截止时间来强化注意力。手里的事情快到截止时间了,就会非常集中注意力。因为当大脑发现自己陷入危机时,就会分泌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叫做“正肾上腺素”,这种物质会让人发挥无比强大的专注力。利用这种方法来提高注意力。1、设定截止时间,2、把简单的任务和困难的任务交替做,3、注意休息。
3、你可以了解一下自己是怎么犯错的。常见的“粗心大意”有四种情况:一是重复的错误,比如咖啡加了两遍糖;二是转换目标,比如下班想去超市,却直接回家了;三是缺乏必要的条件,比如锅放在了灶上却没有开火;四是混乱,比如想刷牙却拿了洗面奶。了解自己是怎么犯错的,然后制定对策,就可以少犯错,提高专注力。尽量把自己犯过的错做个记录,找出原因,然后通过清单和备忘录来提醒自己。
4、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会对你的专注力更有帮助。白天在固定时间晒太阳,每天都保证充足的睡眠。还有一种方法是和别人沟通,每天找人聊一次天,可以调整身心的节奏,帮你的身体保持正确的生物钟。
5、制订尽可能详细的目标。当你设定目标的时候,最好把每个因素都设定得非常明确,目标才容易实现。比如说,制订“学英语”的计划不如“做英语题库”,“做英语题库”不如“做英语题库一小时”,而更好的目标是“在咖啡馆做一小时英语题库”,总之越详细越好。抽象的内容没办法激发你的专注力。在你决定大目标之后,你需要进一步决定类似“时间”、“地点”这样的明确的细节,才能想象出自己专注的样子。
6、珍惜可以长时间远离网络的时间。你可以试着在一天中给自己留一个远离手机的时间段。比如在午间休息时,去楼下走一走,不带手机;或者在睡前把手机放到另一个房间,读一会儿书,困了就睡觉。
7、避免给自己找借口。有个概念叫做“自我设限”,比如考试前通宵打游戏,或者答应做一个你绝对做不完的工作。这种限制自己能力发挥,失败了也能找借口推脱的做法,就是“自我设限”。当人们面对结果不确定的任务时,就很容易出现这种心理现象。应该学着养成扛起责任的习惯,次数多了,你就能培养出超强的专注力。
方法:怎样挑出值得听的建议
决策——怎样挑选外界建议,过滤信息的。
1、要看对方是否曾经这么干过。实战经验>而不是理论。
2、如果他们干过,问对方是在什么时候干过的,现在是否仍然在做。经验也是有有效期的,重视那些对方会长期践行的建议。
3、考虑他人提供建议的动机。如果某个人试图出售某款产品或某项服务,当他向你提供建议时,请直接忽视。如果是为了分享并给予指导,且没有售卖企图,那么可以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4、看看这个人给出建议的频率有多高。如果是专业的建议提供者,比如他接二连三地出书,就要对他的建议持保留态度。擅长一件事本已实属不易,更不必说几十件事了。
过滤建议时,最重要的是要考虑相关性,以及应用情景。应该学会如何忽略建议而不是采纳建议,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怎样通过思维训练解决焦虑和痛苦
学习能力和自我迭代能力,跟他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关,称为“智慧系统”。
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总结为三步:
1、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宣传
2、知道要放弃的是什么——隐私
3、知道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里的责任就是,每次报道都要认真对待,努力做好。
车和家: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希望做扎扎实实的企业,扎扎实实的企业才能招来扎扎实实的员工,才能招来真正追求价值的用户,而不是追热点的用户和比你还能忽悠的员工。这是我们的需求,会损失什么也很清楚,我们会损失一些融资上的快钱,一些短期的光环。”
“想清楚了,就不会纠结了。纠结和动作变形,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愿意放弃,不愿意妥协,也不愿意承担责任。”
这套思考问题的方式被李想反复运用。只要遇到重要的事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在感到痛苦的时候,都会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自己想要什么?
要放弃什么?
以及要承担什么责任?
会把这套思维方式介绍给身边的人。“我不会钻牛角尖,当有任何焦虑和痛苦反应的时候,我立刻跳出来问自己。当身边的人痛苦焦虑的时候,我马上开导他,问他,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套系统来进行自我训练。
今天的大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很多行业的变化也非常快,所以,大部分人很容易感受到焦虑和痛苦。“焦虑和痛苦最大的核心原因是缺乏智慧的训练。不是说我们没有焦虑和痛苦,而是说能够用训练来解决这些问题。”
焦虑和痛苦的来源有两个:
1、缺乏智慧,“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要妥协什么,不知道自己要承担什么责任”。这是通过智慧系统的训练能够解决的。
2、关注人而不是关注事。如果去关注人,其实就不会焦虑和痛苦,因为你关注的是人的成长,而不是某一件事的成败得失。一件事的成败得失,也可以推动人的成长。
一个人只要在现实世界中生活、工作,跟其他人发生协作关系,就会有焦虑和痛苦。因为永远会有新的挑战和预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但是,如果能做到这两点,不断训练智慧、关注人而不是关注事情,焦虑和痛苦就会被消化掉。
建议:怎样得体地寻求帮助
怎样才能更得体地求得他人的帮助呢?给出了三个建议。
1、不要一味索取,而是试着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当你向人索取时,不要只想着怎样获得对方的想法和观点,还要问问自己能给对方提供什么有用的信息。可以先说一下自己对某件事情的观点,然后再问问对方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越是把这个过程当成一种给予和索取的交流过程,跟你交流的人越有可能从你那里学到一些东西,这样你获得沟通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
2、你要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期望。认为跟一个不熟悉的人见面沟通15分钟,看起来并不是一件很靠谱的事情。“你需要花5分钟打招呼、热场;再花5分钟开始进入交谈状态;剩下的5分钟是不可能有什么实质性对话的。”觉得这个人虚伪,要么觉得这个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如果你能这样表述,比如,“我是否能花一小时左右请教一下有关产品的问题”,对方或许会认真考虑一下你的需求。
3、尽可能方便对方。约某人时,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你去找对方。首先要表示,你愿意到对方那里去,或者在对方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去和他见面。这表明你很有礼貌,在乎对方的时间,愿意做更多的努力去促成这件事。
方法: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高效?
高效,指的是,能够做好自己职责要求的所有事。
1、我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是否完成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求。比如,销售目标是否达成,是否在特定的时间里回复了客户等。
2、这是我自己的期望而非他人施加的吗
你完成的工作,是出于自己的期望,而不是其他人对你的要求,因此你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
3、以及我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我是否善用了周围的资源
要能够分清楚工作的轻重缓急、要在工作时保持专注、要善于使用各种工具。
帮你改进自己的效率的建议
1、调整预期。
无论是时间管理还是资源管理上都做的不错,但是仍然满足不了工作预期,需要的是调整预期,包括调整任务截止日期、工作量等。
2、精进自己的时间管理和工作管理。
要求你善于规划、安排好任务的优先级,在必要的时间段能做到高度专注。同时,也能够善用帮你有条不紊工作的各种工具,从纸和笔到各种任务管理工具。
怎样做一个拥有全局观的人
什么是全局观
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被规律作用着,以一种叫做“系统”的方式存在着。要素是系统中你看得见的东西,关系是系统中你看不见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看到要素,看到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看到这些关系背后的规律,就叫做“全局观”。
怎样拥有全局观呢?
学习“系统论”,就是学习用关联的、整体的、动态的方法看问题的能力。关联性是说,事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的。整体性是说,很多事物和要素,加上若干相互之间的关联,构成了系统。一旦相对边界清晰的系统形成,就会浮现出输入、内部机制、输出三个物体。系统内部在用你理解、或者不理解的方式精密运作着。动态性指的是,一个系统的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联,不是恒久不变的。
当你拥有关联地、整体地、动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你就拥有了真正的全局观。
断舍离就是生活的新陈代谢
“断舍离”,表示对一种简约生活的认同。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在2001年提出来的,《断舍离》。
“断舍离就是生活的新陈代谢,让人生焕然一新”。
“断舍离”其实是一个不断训练的过程,它是一门行动哲学。它最终要引导人们,先由自己判断,再选择每件物品,进入自己的生活空间。
通常居住空间里的东西,80%是不会使用的,正在使用的只占了20%。“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去思考,都会知道对自己来说什么东西重要,但你可以先通过舍,让自己的心情轻松起来,通过不断锻炼,就能明确、快速、有效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这个循环你做得越多,越知道什么东西适合自己。”
关于人和物品的关系,最好的关系,就是你周围的所有物品,都能被你好好利用起来,让它们最大限度地展现使用价值。
“在物质丰盛的当下,我们应该好好享受时代带给我们的恩惠,但任何相遇都有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别离。东西也好,信息也好,人也好,经过一段时间的享受,我们必然有一个阶段要和它说再见。因为它已经不适合我们了。如果它还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空间中,更好的东西就无法进来,再丰富的物质也没有用。”
做出正确决策要克服的四种障碍
常见的决策障碍,以及怎么克服这些障碍
1、过于重视你的“锚”。
当过于关注最初的信息或者数据时,就会产生一个锚点。比如,在买房子时,对有些人来说,“锚”可能就是中介正在给他展示的某个房子的价钱。但是,做出正确决策的人,会把自己的预算当成一个“锚”来看待。
为了克服“锚”带来的干扰,可以把要做的决定写下来,然后列出相关的障碍和挑战。在你了解了障碍之后,写下你面临的一系列选择,以及每个选择的优缺点。这个过程可以让你慢下来,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被某一个潜在信息左右。
2、过度自信。
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是另一个陷阱。过度自信是因为人类是社会动物,天生喜欢自我感觉良好。防止过度自信的办法是谦逊地从别人那里获得反馈。你可以强迫自己去问问别人是怎么看待你的决定的,尤其是当别人不同意你的看法的时候。
3、确认偏误。
我们会用支持自己的观点的方式来寻找和解释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会屏蔽某些信息,或者歪曲事实。
想要克服这个障碍,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并且从多个来源获取信息。你可以多考虑一下相反的解释或解决方案,而不是你最初的倾向。
4、群体思维。
“害怕被拒绝、尴尬或者被嘲笑,并且因此同意一个声音或者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会导致群体思维。群体思维是指群体里的人倾向于同一个想法,而不是挑战规范、提出新的方法。
”打破群体思维的方法就是鼓励人们挑战规范,寻找不同的观点。另外,提问也是对抗群体思维的好办法。比如,可以这样问:如果我们要反对这种做法,应该怎么做呢?还有什么解决办法?如果我们错了怎么办?如果没有任何限制,我们会做些什么不同的事情?这些问题都可以激发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决定人类幸福的五个要素
1、对工作充满热情。
工作不仅是那种能获得收入的工作,还包括志愿者等公益活动。重要的是,一个人是否对他投入大量精力的事情有激情。工作带来的幸福感是五个要素中最重要的。
2、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幸福的人,平均每天花6小时在人际关系上。也就是说,只要多花一些时间跟别人进行沟通,就能提高人生的整体质量。另外,拥有挚友,也是提高人际关系幸福度的有效方法。
3、经济稳定。
经济稳定,是能把负债控制在自己能偿还的范围内、并且能慢慢增加积蓄的人,经济上的安全感和幸福度都会很高。经济幸福度高的人,花钱的方式也很聪明,跟物质消费相比,这些人更喜欢各种体验性的花销。而且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会为了让别人高兴而花钱。
4、身心健康,充满活力。
健康的饮食、定期的运动和睡眠很重要。在运动方面,每天只做20分钟的运动,一天的心情都会变好,每周运动2天以上的人和没有运动的人相比,压力会小一些。有运动习惯的人也会变得更自信。
5、为社区做贡献。
社区幸福度高的人,一般会为自己的社区而自豪,反过来他们会给社区做更多的贡献。这种对他人的付出,也会提高自身的幸福度,而且为社区做贡献之后,成果很容易被体验到,这也会增加人们的幸福感。
阻碍深度思考的9个思维定势
平井孝志《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从模型及动力机制来思考现象》
初级的思维定式,包括因果倒置和“满足于普通解”。
1)因果倒置
最常见的思维定式,指的是人们不理会现象背后的本质,反而把现象作为原因去回答。比如,当你感到疲惫时,首先会想到休息一下。累了当然需要休息,但这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疲惫的原因,有可能是你失去了对未来的目标,也可能是你生病了。这时,你需要的是重新规划目标和治疗身体,而不是单纯地休息。
2)“满足于普通解”
当你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时,只停留在原来普通的解决方式上。如果减肥失败的真相是刻意忽略了肥胖的事实,那么你每天称体重、让体重变得可视化,就比减少食量多做运动要更有效。
第二类里的思维定式,可能会让人陷入“两难窘境”。
在这些思维定式下,你越想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就越有可能变得肤浅。
3)依赖框架
当我们学习到一些框架或模型后,会用来整理信息,通过整理信息本身所获得的成就感,会让人觉得自己思考了,也理解了。于是,就会停止进一步思考。框架只是辅助思考的工具,而不是可以导出答案的机器。
4)范围适应
从事物所属的范围中寻找原因。比如,说一个人太爱较真了,就会认为他可能是理科生。当一个小公司总招不到优秀员工时,我们就会认为是因为公司不够大。
5)思考止于关键词
一味追逐流行的关键词,容易让自己产生错觉,会停止思考。比起关键词本身,更有意义的是,为找到关键词而进行探索的时间、付出的努力和思考的过程。
6)那些执着于初步假设的人
容易局限在自己最早提出的一些假设中。人们做出的假设,也需要随着新的信息和发现来不断进化。如果你执着于最初假设,也就陷入了思维定式,会赌上进化的道路,摆脱不了那些最初的想法。这样造成的结果可能是,会让思考停留在刚刚发现的“冰山一角”,而忽略了全貌。
第三类里的思维定式,都是在思考的入口处原地踏步。
陷入这种思维定式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其实并没有真的在思考”。
在这一类里包括下面3个思维定式:忘记了思考初衷、偏重过程、失去独立思维。
7)忘记思考初衷
咨询公司里的新人,很容易陷入为分析而分析的误区,忘记了自己的分析到底是为了支持哪种论点才进行的,所以会得出大量前后矛盾的资料。
8)偏重过程
人们会误把“执行程序”当作自己的思考。 结果是,“回答内容空洞、只把脑子用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思考”。比如,当上司问你“顾客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时,你也许回答,“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顾客需求,我会做些准备下次开会说”。这样的回答就是偏重过程。 上司希望得到的回复,类似于:“顾客真正需要的是应对速度而不是应对方式,这应该能在顾客调查问卷中有所显示。”
9)失去独立思维
指的是在不知不觉中,依赖他人的想法,而懒得自己思考。要知道,没有深入思考,就会对自己的想法没有自信,全盘接受对方的观点。
感觉自己正在思考的事情“因果倒置”了,就要试着努力寻找其他答案;如果意识到自己沉溺于关键词了,就试试不用关键词去说明问题;当你察觉到自己满足于用框架整理问题,那就放弃框架从其他角度切入,甚至你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新框架;如果你提出的初步假设,不能带来进一步的思考,那就想想反例,试着去否定自己的初步假设。
“从行动上具体改变自己,是克服思维定式的有效手段。人类其实是意志很薄弱的动物,所以,比起通过改变意志去改变行动,先改变行动,更容易改变你的意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