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象要趁早
最近的P2P领域貌似有些过于聒噪了,连被很多人称为清流的小象,都收到了几条骂娘的留言。
一个专心于解读政策,积极在做研究的人,都会被这样对待,可想而知这个领域的投资人,已经不理智到什么程度了。
看来,小象不来支杜冷丁,大家是很难安静下来了,希望今天的文章,能起到同等的治疗效果。
首先,我们来继续说说流动性风险这个问题吧。
这是一个小象早在半年前,就跟大家反复提到的风险点,也写过很多相关的文章:
但同时也告诉大家了,这个风险是平台自己作出来的,并不是本质上的风险,而且它的最坏结果就是持有债权至到期,我记得我在阐述这个观点的时候,大部分的投资人朋友是能够理解并接受的,但现在为什么又都失去理智了那?
甚至看哪个平台的现金流旺盛,就往哪个平台去,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平台的现金流为什么旺盛,它的产品结构是否全部为散标?它是否在你们看不见的地方做了大量的广告和投放?
大家究竟是在炒币还是通过P2P把钱借给借款人以期获得他们的利息?现金流是否旺盛跟这个平台的安全性有什么关系吗?连参与制定暂行办法的法学教授,都诧异于,P2P作为一个信息中介,为什么会有流动性风险,暂行办法里,从来没有要求平台要设置“债转”这么一个选项,甚至正在提议,要把这个选项彻底取消。
所以,如果结合现实的市场环境来看,接下来即将出台的以全国为单位的验收细则,肯定要在债转和产品结构方面,提出明确并严苛的要求,初步分析,债转会被保留,但是频率会设定在一个极低的标准,以借款期限36个月为例,可能只允许转让三次,而六个月以内的不允许进行转让。同时在产品结构方面,可能就是散标形式,不允许有任何其它产品结构的存在。
如果,大家现阶段,还在通过现金流旺盛来选择一个平台的话,你们的行为将会非常危险了。
目前P2P领域的投资人队伍由三部分组成:
一种是羊毛党,他们投资P2P的心态跟炒币无异,就是判断自己当所谓的接盘侠的概率有多大,这种人对于现金流的关注度是最高的,甚至到了畸形的程度。
一种是拿P2P当国债了,把买房子钱,孩子上学钱,老人治病钱都放在里面了,甚至还有借的钱,然后理所应当的认为,这个领域不仅没有风险还有高息拿,这部分人,现阶段已经吓破胆儿了,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开始叫苦连天,什么逻辑,道理都已经听不进去了,谁跟他/她讲道理,他/她就骂谁。
第三种人,则是相对理性的,知道这个领域的不成熟,但是也知道通过学习和研究,能对风险进行控制,从而获得与之匹配的高收益。
小象很清楚自己属于第三种,我也一直以为,关注小象的朋友,也属于这种,我特别不希望前面这两种投资人的关注,甚至是所谓的信赖,我希望大家都是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只是借助小象做一个验证,并能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现阶段暴雷的平台,无论体量多大,知名度多高,其实都是本质上出现问题了,而这里的本质,就是以下四点:
1、实际控制人是否清晰;
2、核心业务是否外包 ,是否具有自主研发的核心风控体系;
3、资产表现是否良好;
4、是否能靠核心业务实现盈利。
其实这四点是层层递进的,如果第一条就不满足,那么就不用进入到第二条了,而第三、四条则是在前两条满足的基础上的纵向延伸,没有绝对,但是可控。
针对这四点的分析,小象打算以语音直播的方式跟大家进行分享,具体的参与方式,小象会以告示的形式通知。
最后还想跟大家明确的是,小象这里不是投诉站,更不是平台客服,我只会对平台的本质性风险给出我个人的判断,所以不要把投资体验类的问题都扔给我,有问题就去问客服,如果你怀疑我就请直接取关,用不着旁敲侧击,以后只要看到有这种留言,我都会直接拉黑。在这么动荡的时期,还能在这里,继续保持正能量的人已经所剩无几了,请大家珍惜这片净土吧。
同时还想告诉大家的是,目前,最高层对于P2P的态度是肯定的,只是要求去伪存真,大家不要忽视这个态度,在整个金融体系强监管的大幕刚刚拉开的早期,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宝贵的信号了,也足以让大家目前所有的研究没有白费,不要觉得周围的老奶奶都来笑话你投资P2P就感到丢人了,这跟大家都知道股市赚钱然后疯狂进入后的崩盘如出一辙,历史总是在不断上演,大部分人都认为好的事情,不一定好,大部分人都认为不好的事情,可能就是机会。
【小象智投频道】
懂风控、会投资,一个爱分享的小姐姐~
PS:这里还有小象的平台观察文章音频等着你来收听哦:)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为小象原创,如若转载,请联系小象获取授权,谢谢配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