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挑逗的是看客的味蕾,撩动的是吃客的心性,对于吃货来讲则相当于一次集结令。所以最近的这些个假日,我周边的一群吃货如风之驱鹜,即便极短的假日也用来组团,沿着节目中的美食发源地逐一体验。每次的回归,除了满面的红光,略显臃肿的身躯也向我们表示他们此行的满足。
古龙曾写过一篇《吃客》的随笔,文中用一段文字对吃客作了很详尽且传神的描叙。当一男子拎着两斤肉走进一家小食店,招呼店家再加一两斤哨子(做肉食的辅助材料)加工即食。十来分钟肉食加工好了,在周围人的惊诧余光下,他已风卷残云般大啖食肉,如此食量,非常人所能及。但这样的人也只能称作吃客,胃口好,食量大而已。“那些会吃,并且知道去哪里吃,吃些什么,怎么吃,完了还能对做法食材言及一二的人才可称为吃货。”最后他在文章结尾处说。
我的周围就有这样一群吃货。
他们熟悉这个城市每个角落里的有着好吃的大小店子,即使在弯弯绕绕的小巷深处的平常人家。他们对每家店的特色和招牌菜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他们对不远不近的特色农庄更是无一不知晓。每有外地朋友来了,便喝五邀六找一别人认为不显眼但他们却打探体验多次的隐秘地方吃吃私家菜,将最浓郁的地方特色风味逐一介绍逐一品尝,也将吃客们对朋友的情谊袒露无遗。
再或者在平常的日子,约上三五知己,征求意见后买回材料,每人都上厨房或轮庄做上一顿大餐。然后看着其他人大朵快颐而神情自得的点燃一根烟,享受最享受的时刻!
对于他们来说,对吃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对得起自己的身体才是对得起每个爱你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