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人生关键字】系列征文第六期【技】主题征文。
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告诉我,人一定要有一技之长,方能安身立命。
不过父亲口中的“技”只是手艺,最初父亲希望我将来做个木匠,像村里的光贤那样,名闻乡里,从年头到年尾,不是给这家造房做门窗、梁柱椽檀,就是为那家打造家具、置办嫁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春节,几乎天天拿工资,天天有烟有酒,天天有鱼有肉,天天像过年。
那时木匠、泥工、裁缝、篾匠等都雇请到家干,除了工资,还得管饭,一天一包烟,酒肉管够。
父亲那辈人,受够了饥寒交迫的苦日子,贫穷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能求温饱便非常知足,在他们眼中,天天有烟有酒有肉,无疑是天上神仙的日子了。
在父亲的影响下,一度我也非常向往当个木匠。不久高考恢复,我上了初中,一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流行语,拓宽了父亲和我可怜的眼界,也让我们对“技”有了新的理解,那就是:读好书。因为读书好就有望跳出农门,拿上铁饭碗,自然也可安身立命了。
读好书要有个不笨的脑袋,还要勤学苦读,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但那时顽皮的我想把书读好,却不想吃苦。感谢当时教语文的马老师,在上到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卖油翁》一课时,他告诉我们:读书也一样,读好书有什么难的,熟能巧尔。
熟能巧尔!马老师说得那么容易,让我也一下感到读好书是那么简单的事了。后来我遵循马老师的教导去做,学习果然轻松多了,不用去死记硬背,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多看教材和复习资料,难题便迎刃而解了,成绩不断提升,初中毕业时顺利考上了中师,提前锁定了铁饭碗。
由于中师没高考压力,精力充沛的我喜欢上了文学。当时年少气盛,血气方刚,嫉恶如仇,觉得平生最爽的事,就是写出鲁迅那样像投枪、像匕首直击社会黑恶的文章。
可惜我志大才疏,虽在中师三年,读文学名著和练习写作占去了我大部分课余时间,可我却连个豆腐块也没在小报上发表。
中师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义乌一所乡中心小学,而有不少同学被越级分到初中,初中要求教师须有大专以上学历,故分到初中的同学有被直接送到教育学院带薪脱产进修的,也有让参加轻松的函授,学杂费、差旅费等全部报销的,拿到大专、本科文凭,还有丰厚的奖励。
但当时在小学,公办、民办、代课差不多各占三分之一,中师毕业生是最合格的教师了,因此学校根本不支持我去提升学历,不要说脱产了,函授也不给名额。但我觉得技不压身,趁自己还年轻,一定要圆自己的大学梦,便自费报名参加了高教自学考试。
因爱好文学,我选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当时高教自学考试在每年四月和十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各举行一次,考两天,可以报四门。为了省钱,我只从自考办买了大纲,对照文学辞海及师范时的文选教材,摘录出考试内容复习。
三年师范的读写练习,让我考专业课时倍感轻松,记得我第一次报考就报满了四门,过了三门,没过的一门是古代汉语,59分,要再对个单项选择题,就及格了。二年半考了五次拿到了大专文凭。
而从大专到本科的十几门课,我却考了四年,因师范没学英语,大学英语考了三次才及格,三次成绩分别是28、46、72,一个英文单词都读不准的我,最后能过关,靠的还是“熟能巧尔”。
1993年上半年拿到本科文凭后,我就去报考杭大古代文学唐宋文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结果又是被英语一票否决,第二年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哑巴英语的复习上,可郁闷的是,去报名时教育局却以稳定教师队伍为名拒不盖章。
不考研闲得实在无聊,得知考律师资格不需要教育局盖章,第二年六月我去报名考律师资格。赖自己学中文所得的阅读理解及写作能力,加上“熟能巧尔”的秘技,七月底拿到正式教材,九月中旬的考试,不是法律专业的我轻松地以超过合格线三十多分的成绩,一次过了关。期间暑假,下田抢收抢种,帮衬带小孩做家务,一样也没落下。
三年后,受不了太多约束和领导教条主义的我,毅然辞了教师职务,去了律师事务所。正是我无意间考的那本证,让我任性了一回。
一晃我当律师快三十年了,没过得人们想象的那样风光,但确实过得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自由。
多年来,家乡小山村中一些不明就里的人,竟以我为榜样来教育子女,让子女来向我取经。
我跟他们说,人一定要有一技之长,才能安身立命,要拥有一技之长也不难,熟能巧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