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读书让生活美好
《学习之道》:告别低质量学习,秒变“学霸体质”

《学习之道》:告别低质量学习,秒变“学霸体质”

作者: 肤浅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1-12-03 15:22 被阅读0次

    一遍遍重复死记硬背知识,过不了多久又忘记了;学习很努力,别人在玩你在学,可成绩还是很差;大神的课程没少上,自己还是老样子;看了不少书,没记住多少东西,跟没看过一样……

    这些都是典型的低质量学习症状。

    不了解学习的原理,就是在无效重复;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在消耗天赋。

    接下来,我为你分享《学习之道》这本书,为你揭秘学习的原理和高效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01

    输入:如何高质量输入学习内容?

    学习的起点是知识的输入,输入的质量决定输出的效果。

    1. 运用2种思维模式: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

                        专注是发散的前提

    我们与生俱来有2种思维模式: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你把注意力集中到某样东西上,就开启了专注模式。

    当你放松注意力,任由思维漫步时,就开启了发散模式。

    发散思维的特点是漫无目的的,随心随欲的,时间短、善变。

    专注思维的缺陷之处在于会让我们陷入“牛角尖”,也就是“定势效应”和“先入为主”。

    手里拿着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这种思维误区可能会让我们事倍功半。即使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仍然会失败。

    因为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也只是徒劳而已。

    发散思维的优势在于可以把我们拉出这种思维误区,能够把错误的方向“拨乱反正”。

                如何长时间专注地做一件事

    有一个很火的番茄工作法,这个工具可以助力专注状态。但凡工具必有缺陷,如果你正处于心流状态,设置的闹钟这时响了,你会不会很不爽?肯定会的。番茄工作法太机械了,很可能会打断专注状态。

    那么,有什么实用的方法可以让我们长时间保持专注呢?

    第一个方法是多动手。

    比如在看书的时候,边看边划线,写点想法;在背单词的时候,一边背,一边用手写;在听课的时候,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

    第二个方法是刻意训练。

    刻意练习自己的专注力,慢慢地就能让自己的专注力提高。

    第三个方法是设定截止日期。

    把每个任务设定截止日期,尽量严重化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后果,这样有助于我们专注地去行动,而不是一直拖延,思绪万千。

    第四个方法是睡醒不久后开始工作。

    这个时候大脑里没有什么事情,当天的事情也还没发生,比较容易专注于某一件事。

            如何从专注思维切换到发散思维

    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是互补的,无所谓谁更优。

    比如,要解一道数学难题,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仍然解不出来,找不到思路,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散思维了。在这种情况下,发散思维才能找到方向,助力专注思维。

    那么,如何从专注思维切换到发散思维呢?

    第一个方法是什么都不想。

    放空自己的大脑,可以散散步,赏赏花,聊聊天,跳跳舞,听听歌,把自己拉出专注模式,做到“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具体的方法有:

    慢跑、散步或游泳;

    跳舞;

    开车兜风;

    绘画或者涂鸦;

    听音乐,尤其是纯音乐;

    淋个浴或泡个澡;

    冥想或祷告;

    健身。

    第二个方法是小睡片刻。

    睡觉时间在30分钟内为宜,放松思绪。

    第三个方法是放一放。

    如果现在毫无头绪,那就把这件事情放一放,过段时间再来解决这件事情。

    第四个方法是假装自己是别人。

    比如文科生可以暂时假装自己是个理科生,换个视角,胡思乱想一番,看看有没有什么新思路。

    第五个办法是“做白日梦”。

    首先你要找个不需要费力的事情做。

    比如织毛衣、摆弄花草、散步之类,目的是让大脑放松下来,进入默认模式网络。然后主动想点好事儿 —— 好玩的事儿、在树林里穿梭,在游艇上躺着,或者纯粹是白日做梦,想想你期待的一个什么事情。

    02

    构建组块对抗发懵

                      什么是组块?

    组块是根据意义将信息碎片组成的集合。

    在认知科学中,为了方便记忆,我们把一些需要记忆的东西加以分类或加工,使之成为一个小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组块。

    如一个成语、一个公式、一张卡片、一个知识点、一个手机号码都是组块。

    组块有大有小,因人而异,因对象而异。

    构建组块除了方便记忆之外,最大的作用是整合碎片化信息,更新迭代自己的心智。

                    如何构建组块

    第一步,专注于需要组块的信息。

    这个时候需要开启专注模式。

    第二步,理解组块和组块间各碎片信息的关联。

    如市场的供需关系这个组块,理解其作用,供和需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第三步,获取组块的背景信息。

    弄清组块的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在什么条件下如何运用该组块。

    03

    预防拖延


    拖延是我们的共性,谁也避免不了。

    不同的是,有的人拖延小事,有的人拖延大事,有的人能够合理安排拖延的进程,有的人被拖延左右,一拖到底。

    拖延是我们的天敌,谁能有效克服拖延,谁就拥有了对自己的掌控权。

    那么,如何解决拖延呢?

    第一, 将任务“严峻化"。

    设置严峻的任务,如定期地向上千人交代,最好是隔天交一份报告,可以很好地解决拖延。

    第二,幻想一下完成目标的好处。

    尽量把这件事和个人收益关联起来。

    比如说,做完它能让你获得什么好处?你的个人能力会提升吗?未来会因此得到更多的机会吗?这件事有可能帮助到更多人吗?想得越细致,你的动机就会越明确,也就会感到越兴奋,动力越足。

    第三,分解目标,设定小目标。

    长期目标如果太长太宏大,会增加实现过程当中的痛苦。设定小的目标,把大的目标细化成一个每天可以坚持完成的事情,比如男士每天比前一天多做一个俯卧撑,女士每天比前一天多做一个仰卧起坐。

    完成了小目标的练习之后,建议你先去学一些找到感觉就能掌握的技能,例如游泳、骑自行车,这些技巧性稍强的东西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

    第四,倒推:做一个任务时间表。

    先写好最后一天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往回倒推,依次写下每一个时间点完成的小任务,一直写到今天为止。

    举个例子,你要做一次公众演讲,一共有10天的准备时间,那时间表就要从第10天开始列,比如:

    第10天:完整排练三次

    第9天:熟练背诵整篇演讲稿

    第8天:做完PPT,和文稿对照,确定翻页的时间点

    ……

    第3天:先写出开头

    第2天:收集和整理所有可用素材

    第1天:理清演讲目的,构思结构框架

    用“倒推”的方式设计时间表,你会更合理地安排小任务,不会出现到最后几天任务量积压的情况。

    第五,公开自己的目标。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都十分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公布自己的计划,相当于给自己增加不完成计划的成本,没有人希望别人觉得自己很好笑或是很懒惰。比如,很多人在报名马拉松之后,会告诉所有的朋友。

    02

    输出:如何检测知识吸收程度?

    没有反馈,就不知道自己学习的效果如何。

    那么,如何检测知识的吸收程度呢?

                        提取练习


    试着回想学习材料,即提取练习,效果比单纯阅读材料好得多。

    心理学家杰弗里·卡皮克发现:

    “大多数学生不断重复阅读笔记或课本(撇开这种学习策略有限的优点不说),却很少有人在学习时进行自我测验或做提取练习。”

    在学习中进行回想——让大脑提取关键概念,而非通过重复阅读被动地获取知识,这将让你更加集中高效地利用学习时间。

    第一次提取练习的时间间隔在学习后24小时内最佳。

                      参加考试


    毫无疑问,参加考试、做练习题是检验学习效果比较好的方式。

    考试常见的策略是由易到难,而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种由难入简法。

    就是先从难题入手,但是马上跳回简单题目。

    试卷一发下来,先快速浏览一遍,对试卷内容有个大致印象。(对任何考试你都应该这么做。)放眼去找看起来最难的题目。

    那么,开始做题时,就先做看起来最难的那道。

    不过要做好准备,一旦你发现自己已经一两分钟没有进展,或者感觉可能想偏了,就要立刻抽身出来。

    这个做法不是一般的好用。“由难入简”法会把首个最难题目装进你的大脑,然后转移注意力。靠这两步就能让发散模式开始运转了。

                        以教代学

    《费曼学习法》中写道:

    设定一个传授的场景,当我们要输出这些知识时,才会真正清楚自己究竟掌握了多少,发现那些还需要强化和加深理解的内容。

    你懂什么并不重要,能让任何人都能听明白,才代表你真正地学透了这个知识。

    以教代学就是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讲述给别人听,如果没有合适的听众,可以假想一个听众。

    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的时候,不要照抄别人的观点,即便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你也得用你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要关联自己的经历和经验。

    03

    内化:回顾、反思和应用知识

    学习要把零碎的知识串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改变自己,把知识应用于实践。

    《认知觉醒》中指出:

    从权重上看,

    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阅读量。

    在《费曼学习法》中有这么一个例子:

    有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在六个知识在线学习的平台订阅了十几个专栏,涵盖了财经、管理、情感、美食、文化、地理等领域,每天接收的信息量都足以写一本书。这些信息或说知识让他无比充实,当天只有学完订阅的所有专栏后,才能舒舒服服地进入梦乡,否则就睡不着觉。因为他觉得自己学了很多东西,有一种终于不再焦虑和恐慌的充实感。

    但问题是,当你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时——假设它们对自己的确有用:

    怎样保证自己能够充分地吸收和利用它们呢?

    如果学习的效能很低,学到的知识如同过眼云烟,留不住多少,学习又有什么价值呢?

                            回顾

    回顾就是复习,无论学了什么,都是很容易被遗忘的。

    根据遗忘曲线,我们可以按照1天,2天,4天,7天,15天为周期的进行回顾复习,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按照1天,1周,1个月为周期进行回顾复习。

                            反思

    费曼说:

    “人和人之间的知识差距不是来自学习的资历、年龄甚至也并非源于做实验的次数,而是取决于对知识的反思、总结和升华的能力。”

    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

    为什么听完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讲后的次日,你的行为模式依旧遵循着过去的习惯,生活和工作都没有任何改变?

    为什么读完一本管理学方面的书籍后,你其实并不会按照上面的理论在企业/部门中实践?

    为什么你近十年、二十年的每一天都在学习,却发现自己仍然不能明事理和断是非?

    为什么肚子里积累了那么多的学问,考下了那么多的专业证书,遇到棘手的麻烦时还是觉得自己缺乏解决办法?

    反思的时候一定要关联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地方,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知识是动态变化的。

    《费曼学习法》中有这么一个例子:

    有个学生问我:“您觉得任何一种结论都不是最可靠的,包括我现在学的教材吗?”他拿出一本《高等数学》和《材料物理化学》,“这些也要怀疑地学?”他一脸不可思议。

    我说:“对,你当然应该记住上面的重点内容,理解它们,运用它们,但你要知道,所有的知识都有它的局限性。我们说一种知识是权威的,是说在当下的条件和环境中它是能解释和解决一些问题的,但未来呢?在其他未经论证的条件和环境中呢?我们谁都不知道。

    如果你学习时能拥有一种科学的怀疑精神,那么你不但能很好地掌握这些知识,还有机会去创造新的知识,成为一名优秀的具有突破思维的学习者。”

    学习最忌讳的是“表面的浏览”和“机械的记忆”。


                        应用知识

    学习最重要的是保证效能——无论对学习付出了多么海量的时间,投入了多么巨大的资源,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学习的效能。即,投入的时间和资源的产出比。

    要看你记住了多少知识,理解了多少内容,并且把它们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融会贯通。

    成年人的学习应该是以自我为导向,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的。

    04

    学习的10个好方法和10个误区

                10个好的学习法则

    ① 运用回想。

    读完书,学完知识后开始回想。

    读书的时候不要专注于划线,少做标记,凡划线必写上对应的想法。

    ② 自我测试。

    任何内容皆可测试,无论何时皆可测试。

    ③ 对问题进行组块。

    练习解题方法,归纳解题步骤,自己重新做错题,重复做同一类型题目直到学会为止。

    ④间隔开重复动作。

    学习任务不要安排太集中,任务间得留有一定的间隔时间。

    ⑤ 在练习中交替使用不同解题技巧。

    做任何练习的期间不要只用一种解题技巧,否则一段时间过后,你只是在模仿自己之前解题的老路子。

    每一门作业和考试之后,要回顾错题,确保理解自己犯错的原因,之后重新解答一遍。

    ⑥ 注意休息。

    每天学一点,比集中在一天学会好很多。当你对一道数学或科学上的难题灰心丧气时,可以休息一下,这样你大脑的另一部分就能在后台接着工作。

    ⑦ 使用解释性的提问和简单类比。

    无论何时遇到难懂概念的困扰,都要自己想一想,怎样解释才能让10岁小孩都明白这个概念?使用类比真的有用,比如电流就像水流。不要只想解释,要大声说出来或者写下来。凭着嘴上说手上写的功夫,你能把所学知识编译(将知识转换到神经记忆结构中)到更深的记忆中。

    ⑧ 专注。

    关掉手机和电脑上所有会干扰你的提示音和闹铃,给自己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⑨ 困难的事情最先做。

    最清醒的时候,要去做一天中最困难的事情。

    ⑩ 心理对照。

    想象过去的你,对比通过学习能够成就的那个自己。在你的工作区域贴一张图或几句话来提醒自己的梦想。如果觉得自己缺乏动力了,就看看它们。

                10个坏的学习法则

    你要避免这些方法,因为它们会浪费你的时间,甚至还会让你以为自己真的在学习!

    ① 被动重复阅读。

    一遍一遍的重复阅读,是低效的。除非你能闭卷回忆要点,证明读过的材料进入了你的大脑,否则重复阅读就是浪费时间。

    ② 满眼尽是重点标记。

    在文中标记重点,会让大脑以为自己已经记住了学习内容,但实际上你只是手上动动(大脑记没记就不一定了)。

    在书上各处适当标记是不为过的,有时它会帮你突出重点。但是,如果把它当成辅助记忆的工具,就要确保自己标记下的内容也记在脑子里了。

    ③ 瞟一眼解题方法,就觉得胸有成竹。

    这是学生学习时所犯的最糟糕的一个错误。你要做到的,是不看答案也能一步步解决问题。

    ④ 等到火烧眉毛才开始学习。

    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功夫在平时,切忌临时抱佛脚。

    ⑤ 已经清楚解法,但仍反复解答同一题型。

    已经学会了一种解法,然后重复做该类型的题就犹如被动重复阅读,只不过是在浪费时间而已。

    ⑥ 与朋友一起把学习变成了闲聊。

    学习时不闲聊,闲聊时不学习。

    ⑦ 做题前忽视读课本。

    还不会游泳的时候你会轻易跳进泳池吗?教科书就是你的游泳教练,它会指引你通向答案。在你开始读书之前,快速浏览一遍章节和板块内容,能让你对它有个大致的概念。

    ⑧ 有疑问点,却不找导师或同学核对并解决。

    不会就要问,这是学习最基本的要求。

    ⑨ 时常分心,却还以为自己能学得足够深入。

    每次受到即时短信或谈话的影响,你能在学习上投入的脑力都会变得更少。

    每一次被打断注意力,小小的神经都会被再次连根拔起,无法在脑中扎根生长。

    ⑩ 睡眠不足。

    睡眠中,你的大脑会将解题技巧拼凑在一起,同时它也会对你睡前习得的任何内容进行反复练习。

    05

    总而言之

    学习是有方法的:

    第一,学习的时候要专注,也有必要切换到发散模式,防止钻牛角尖。

    第二,学习要及时回顾,避免遗忘。

    第三,搭建知识组块有利于知识的吸收。

    第四,学习需要刻意练习,避免拖延。

    第五,学习要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

    不要指望知识可以速成,学习是个“以慢为快”的活。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之道》:告别低质量学习,秒变“学霸体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su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