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说,一面命香菱收拾了衾褥妆奁,命一个老嬷嬷并臻儿送至蘅芜苑去,然后宝钗和香菱才同回园中来。【庚辰夹批: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Qín),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píng),所惜者青年罹祸,命运乖蹇,足为侧室(按:《后汉书•吴汉传》: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俞平伯改“足”为“是”),且虽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划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然阿呆兄又如何方可远行?曰名,不可;利,不可;无事,不可;必得万人想不到,自己忽发一机之事方可。因此思及“情”之一字及呆素所误者,故借“情误”二字生出一事,使阿呆游艺之志已坚,则菱卿入园之隙方妥。回思因欲香菱入园,是写阿呆情误,因欲阿呆情误,先写一赖尚荣,实委婉严密之甚也。脂砚斋评】【靖藏眉批:“湘”(香)菱为人,根基/不下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 “龙”(袭)平/,惜幼年罹祸、命/薄运乖,“至”(足)为侧室——虽“会”(曾)读书,而不得与林、湘等并驰于海棠之社。然此人岂能不入园,惟无可入之隙耳。必使呆兄远行,方可。试思[呆]兄如何可远行?名利不可,正事不可,因借“情[误]”二字,生一事方妥。】(按:P1108。靖批毛国瑶先抄在纸上,然后再过录到一本六十四开有横蓝线的练习本上。根据对第五十三回第123条靖批的分析和自其中抽象出的靖批“六字一列”格式特征,我们判定:第四十八回第116条靖批中,“‘湘’(香)菱为人根基/不下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为第一、二、三列,毛抄漏文“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为第四、五列,“不让‘龙’(袭)平惜幼/...”为第六列及以后列。毛抄“不让”同词窜行脱文漏了两列眉批[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共十二个字。12÷6=2。此脱文属视觉思维错误。
根据眉批不以“此批”字样自我指涉批眉批的规矩,我们判定:靖藏本第四十八回【靖眉批:此批甚当】,指的是宝钗批香菱甚当,即【靖眉批:[宝钗]此批甚当】;第三回甲戌侧批中,【前四十九字迥异[于王夫人批宝玉]之[侧]批,今始方知】可资参考。“苑去然后宝钗和香菱才同回园中来香菱道”为靖藏[甲戌]本第四十八回第四页背面第二列。“作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为背面第十列,与前合计9列,可纳眉批9*2*6=108字。而包括漏文在内,靖批共有102+12=114字,故知眉批自第一列批起共可纳10列120字。【此批甚当】(稍后眉批)四字与上条眉批只隔一列眉批半列正文。
俞辑庚辰本批语也出现了相似的脱文(俞脱“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毛脱“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都是十二个字,组合无异,而排列有别),但其脱文是“秦平”同韵窜行脱文。也就是说,俞平伯辑录脂评时至少在此批上是一人报一人抄的,两人因注意力分散于“足为侧室”的“足”字的校勘上而产生了“秦平”同韵窜行脱文,属听觉思维错误。毛抄视觉思维错误,俞辑听觉思维错误,两者脱文机制并不一样,脱文结果相似但仍略有差别。
脂批此处之所以是用典“侧足而立”,是因为脂批本身对“侧”字的理解就是藏词修辞指“足”。重加批评于“侧”,侧批针对的就是下文或后文——“足”文。而夹批则针对的是上文或前文。这就是侧批下向定理和夹批上向定理。也就是说,作夹批时可以不看后文,作侧批时须看后文。)
香菱道:“我原要和奶奶说的,大爷去了,我和姑娘作伴儿去。又恐怕奶奶多心,说我贪着园里来顽;谁知你竟说了。”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了,只是没个空儿。就每日来一趟,慌慌张张的,也没趣儿。所以趁着机会,越性住上一年,我也多个作伴的,你也遂了心。”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功夫,教给我作诗罢。”【庚辰夹批:写得何其有趣,今忽见菱卿此句,合卷从纸上另走出一娇小美人来,并不是湘、林、探、凤等一样口气声色。真神骏之技,虽驱驰万里而不见有倦怠之色。】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也不必特意告诉他们说搬进园来。【靖藏眉批:此批甚当】(按:【此批】指宝钗批香菱“得陇望蜀”。“得陇望蜀”出自《后汉书•岑彭传》:赐岑彭等书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而上批【足为侧室】所用成语“侧足而立”则出自《后汉书•吴汉传》“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皆与吴汉有关,故可骈俪钳证脂批中是【足】字而非【至】字)若有提起因由,你只带口说我带了你进来作伴儿就完了。回来进了园,再到各姑娘房里走走。”
【庚辰夹批(靖藏眉批):此亦南北互用之文,前注不谬。】(按:《石头记》假借汉唐名色:“东干”是陕西方言词,意思是“遥远的东方”,现在陕西西安及其周围不少地县仍使用这个词,不过他们都写作“东岸”。‘[西]海沿子’为东干方言,指西部沙漠边沿地带。在贾珍口中,直呼“山坳”;但贾蓉模仿乌进孝口吻,又称之为“海沿子”,故上面须用勾引号,中间须用破折号。东干话带后缀“子”的词特别多,这也是如兰州等地的汉语西北方言的特点,而东干话更向前发展了一步,尤其是名词更突出。在东干方言中,“海”指“海洋”,“海子”指“湖泊”,“海沿”指“海岸边”,“海沿子”则指“湖岸边”。《偕声[品]字笺》可证明批书人祖籍杭州,但正文中形形色色的所谓“方言”则至多只能证明作书人在“上层建筑”中所处的位置较高,所接触者众。
靖藏本批语中,“此”字起头,独立为一行;“亦南北互用之文”为第二行,“前注不谬”为第三行。毛国瑶抄录靖批时与所有红学家一样对脂批一窍不通而神经过分紧张,误将汉字上的笔画兼认作旁添符号,如将“之”字上的点和“不”字下的点均误认作旁添符号,故出现【前注“不”/亦南北互用/此/“之”文/谬】这样怪诞的靖批,使靖批的权威受到极大的质疑。
毛抄靖藏本批语之“令人大跌眼镜”的颠倒错乱部分,是散光性脂批。它是脂批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不是脂批本身固有的,而是脂批在毛国瑶眼中所呈现出来的。因此我们推测,毛国瑶先生生前或害有散光眼病。)
第六十三回
正顽笑不绝,忽见东府中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宾天了。” [按:六月初三]众人听了,唬了一大跳,忙都说:“好好的并无疾病,怎么就没了?”家下人说:“老爷天天修炼,定是功行圆满,升仙去了。”尤氏一闻此言,又见贾珍父子并贾琏等皆不在家,一时竟没个着已的男子来,未免忙了。只得忙卸了妆饰,命人先到玄真观将所有的道士都锁了起来,等大爷来家审问。一面忙忙坐车带了赖升一干家人媳妇出城。又请太医看视到底系何病。大夫们见人已死,何处诊脉来,素知贾敬导气之术总属虚诞,更至参星礼斗,守庚申,服灵砂,妄作虚为,过于劳神费力,反因此伤了性命的。如今虽死,肚中坚硬似铁,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便向媳妇回说:“系玄教中吞金服砂,烧胀而殁。”(P1512)众道士慌的回说:“原是老爷秘法新制的丹砂吃坏事,小道们也曾劝说‘功行未到且服不得’,不承望老爷于今夜守庚申时悄悄的服了下去,便升仙了。这恐是虔心得道,已出苦海,脱去皮囊,自了去也。”尤氏也不听,只命锁着,等贾珍来发放,且命人去飞马报信。一面看视这里窄狭,不能停放,横竖也不能进城的,忙装裹好了,用软轿抬至铁槛寺来停放,掐指算来,至早也得半月的工夫,贾珍方能来到。目今天气炎热,实不得相待,遂自行主持,命天文生择了日期入殓。寿木已系早年备下寄在此庙的,甚是便宜。三日后便开丧破孝。一面且做起道场来等贾珍。
荣府中凤姐儿出不来,李纨又照顾姊妹,宝玉不识事体,只得将外头之事暂托了几个家中二等管事人。贾[ ]、贾珖、贾珩、贾璎、贾菖、贾菱等各有执事。尤氏不能回家,便将他继母接来在宁府看家。他这继母只得将两个未出嫁的小女带来,一并起居才放心。【己卯(庚辰)夹批(列藏正文括出)(靖藏眉批):原为放心而来?终是放心而“去”。妙甚!】(按:靖藏本分三行书写。第一行为“原为放心”,第二行为“而来?妙!”,第三行为“终是放心而去”。毛国瑶将第二个“心”字上的最后一点兼视为旁添符号,故出现【原为放心/终是放心/而来妙/而去】这样怪诞的批录。列藏本抄录了靖藏本眉批)
且说贾珍闻了此信,即忙告假,并贾蓉是有职之人。礼部见当今隆敦孝弟(按:通“悌”。同甲戌本第一回用典《礼记•曲礼》“僚友称其弟也”的畸记【其弟棠村序】,【“其弟”】藏词修辞指僚友),不敢自专,具本请旨。原来天子极是仁孝过天的,且更隆重功臣之裔,一见此本,便诏问贾敬何职。礼部代奏:“系进士出身,祖职已荫其子贾珍。贾敬因年迈多疾,常养静于都城之外玄真观。今因疾殁于寺中,其子珍,其孙蓉,现因国丧随驾在此,故乞假归殓。”天子听了,忙下额外恩旨曰:“贾敬虽‘白衣无功于国’,(按:贾敬虽是进士,但却迷于修道。“白衣”为状语,意为象白衣一样于国无用。“白衣”是正文文本中对贾敬的批评。“白衣”进士宁国公,尸位素餐,这就是贾敬。“贾敬虽白衣无功于国”中不能加挑逗号书为“贾敬虽白衣,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功,追赐五品之职。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之门进都,入彼私第殡殓。任子孙尽丧礼毕扶柩回籍外,着光禄寺按上例赐祭。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吊。钦此。”(按:P1514。《宋史/志第五十五礼五(吉礼五)/社稷岳渎籍田先蚕奏告祈禜》:古者祭社,“君南向于北墉下,所以答阴也”,今社稷壝内不设北墉,而有司摄事,乃设东向之位,非是。请设北墉,以备亲祠南向答阴之位,有司摄事,则立北墉下少西。)此旨一下,不但贾府中人谢恩,连朝中所有大臣皆嵩呼称颂不绝。
第六十三回
【己卯(庚辰)夹批:妙极之“顽”。天下有是之“顽”?亦有趣甚。此语余亦亲闻者,非偏(己卯本作“编”)有也。】【靖藏眉批:有天下是之亦有趣甚玩余亦[之玩极妙][此语编有也]非亲问】(按:P1517。靖批中出现了作书人与批书人的上下对话。批书人说“之‘玩’极妙!”“此语编有也?”作书人回答说“有”(旁添字,第零行)“天下是之”(第一行)“玩?”(第二行)“亦有趣甚。余”(第三行)“亦非亲问?”(第四行)。毛国瑶将“下”字下的旁添符号混视为“下”字内的点号,故将“有”当做独立一行,出现【有/天下是之】怪诞批录。又将“余”字中的最后一点兼视为旁添符号,将独立一行的“玩”字当作旁添字,故有【亦有趣甚/玩/余】怪诞批录。且将“亦”字最后一点兼视为旁添符号,将上位的问批[之玩极妙!][此语编有也?]插入,出现【亦/[之玩极妙!][此语编有也?]/非亲问?】这样的怪诞批录)
无人批书不批全部完璧。所有带脂版本中,脂批只有八十回。故知全部完璧就是八十回。
若你认为狱神庙是80后问题,就需要提供80后带脂残页作为文献证据,否则就违背了形式逻辑充足理由律,犯了煞有介事的逻辑错误。
【“《十二钗》”书】(又称【今作】或【今书】)首尾皆“不分回”版本学分析:
第十七回至十八回
第十八回标题上联•第十八回标题下联“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第十七回标题上联“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第十七回标题下联=第十七回标题上联“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第十八回标题下联“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第十七回标题上联“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第十七回标题下联×第十八回标题上联•第十八回标题下联“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第十七回标题上联“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第十八回标题下联“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第七十九回至八十回
第八十回标题上联•第八十回标题下联“贾迎春误嫁中山狼”/第七十九回标题上联“薛文龙悔娶河东狮”•第七十九回标题下联=第七十九回标题上联“薛文龙悔娶河东狮”•第八十回标题下联“贾迎春误嫁中山狼”/第七十九回标题上联“薛文龙悔娶河东狮”•第七十九回标题下联×第八十回标题上联•第八十回标题下联“贾迎春误嫁中山狼”/第七十九回标题上联“薛文龙悔娶河东狮”•第八十回标题下联“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p1•q1/∑p0•q0=(∑p1•q1/∑p1•q0)×(∑p1•q0/∑p0•q0)
(按:“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这说的是知晓大前提的重要性即悟性的重要性。没有任何人会批书不批全部而只批部分——这与脂批是真是伪无关,就像曹雪芹无款非人与是真名还是假名无关一样。根据这种常识,我们判定:脂批覆盖多少回,正文就有且仅有多少回。也就是说,正文的存在性须以脂批“森林覆盖率”来判定:体积以容积来判定,脂批八十回容积判定正文八十回体积。正文中,全书分为原书(前十六回)与内在续书(后六十三四回)两部分。内在续书才是真正续书和合法续书。它在版本形态上的特征就是首尾皆不分回,称《石头记》版本学“马其诺防线”。
没有悟性,就没有任何人能救得了你的脂批质疑病。你应该在还没入手之前就知道无人批书不批全部的道理。有此基础,你才能逐步玩转脂学、版本学和曹学。并不是你先把脂学、版本学和曹学都玩转了后,才想到要拿“无人批书不批全部”来堵别人的嘴。大前提必须是先知先觉的,它绝不应该是马后炮。
脂批的真伪问题只存在于抄本中。原版抄本脂批为真,盗版抄本脂批为假。而甄别原版与盗版只须一两个典故即可速决。如第三十一回:
袭人正在阶下倚槛追风,忽见湘云来了,连忙迎下来(按:阶有级。阶下是指门槛的那个阶下,而非平台的那个阶下),携手笑说一向别情。况一时,(按:P728。用典宋代陈造《定海县厅事落成致语口号》“翚飞华屋酒如池,宾主风流况一时”,藏词修辞,意为宾主风流。诸盗版在此出现了各不相同的异文。关汉卿《西厢寄寓》:“娇滴滴小红娘,恶狠狠唐三藏。消磨灾障,眼抹张郎。便将小组央,说起风流况。母亲呵怕女孩儿春心荡,百般巧计关防;倒赚他鸳鸯比翼,黄莺作对,粉蝶成双。”)进来归坐。宝玉因笑道:“你该早来,我得了一件好东西,专等你呢。”)
2)思维的第二道工序——不矛盾律
狱神庙回是有小红(红玉)的。自脂畸最后一次提及狱神庙处CTRL+F检索得知,第28回、29回,和第67回简文版有小红。第六十七回简文版存在“夏末秋初悖论”,与前后回时序严重冲突,故是盗版。繁文版中无小红,有巧姐。
第六十七回
袭人说:“如今这园子里这些果品有好些种儿,倒是哪样先熟得快些?”祝老婆子说:“今方入七月的门果子(按:方入七月才挂果的第一批果子。本月是八月),都是才红上来;要是好吃,想来还得月尽头儿才熟透了呢。姑娘不信,我摘一个给姑娘尝尝?”(按:第六十七回诸繁文版中,只有列藏本“今方入七月的门果子,都是才红上来”是个单句(非复句),可消歧解悖:既与前后回在时序上不矛盾,又避免了祝老婆子“答非所问”悖论,使段落文脉通畅。故现存诸本中,列藏本第六十七回独真,为准原版。列藏本第六十七回文字独真,说明它抄录了甲戌本。列藏本第六十七回因抄自靖藏本而独真。列藏本第六十七回因故独真的标志,就是它有妈却没有妈妈(即妈的平方,老妈妈子)。第六十七回祝老婆子不是第二回“无米粥之法”的龙钟老僧,龙钟老僧可以“所答非所问”,但祝老婆子却是不可以这样的。由乾隆时期续书人曹家“雪芹”制作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梦稿本此回与其第二十二回一样,使用了其不同于原著“不知”字样的章回结尾套语“未知”,这是续书人曹家“雪芹”对康熙时期原版进行文化犯罪的核心证据。导致续书人犯罪的原因,是续书人将挑逗号用错了位置,此以其自作聪明的第六十七回简文版中“夏末秋初”字样(如今方入七月的门,果子都是才红上来)、祝老婆子答非所问为标志。这就是红学史上著名的“果子门”事件。果子门事件深刻地改变了红学史,是红学史上划时代的重特大事件。与第二回“竟亡故”问题一样,第六十七回“门果子”涉及的是时序悖论及其消解,十分重要。“果子门”事件显示简文版的蒙府本和梦稿本为盗版,其中蒙府本在此回沿袭了梦稿本。)袭人正色说道:“这哪里使得?不但没熟吃不得,就是熟了,一则没有供鲜,二则主子们尚然没有吃,咱们如何先吃得呢?你是府里的陈人,难道连这个规矩也不晓得么?”老婆子忙笑道:“姑娘说得有理。我因为姑娘问我,我白这样说。”口内说,心里暗说道:“够了!我方才幸亏是在这里赶马蜂,若是顺手儿摘一个尝尝,叫她们看见,还了得了!”袭人说:“我方才告诉你要口袋的话,你就回一回二奶奶,叫管事的做去罢。”言必,遂一直出了园子的门,就到凤姐这里来了。
3)思维的第三道工序——排中律
狱神庙回是有小红(红玉)且有“茜雪”(藏代修辞指倚势奶娘)的,第二十八回只有小红(红玉),并无茜雪或与茜雪事件相关的人物出场,故第28回也被排除。
第二十八回
宝玉吃了茶,便出来,一直往西院来。可巧走到凤姐儿院门前,只见凤姐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庚辰侧批:也才吃了饭。】看着十来个小厮们挪花盆呢。【庚辰侧批:是阿凤身段。】见宝玉来了,笑道:“你来的好。进来,进来,【庚辰侧批:如闻。】替我写几个字儿。”宝玉只得跟了进来。到了屋里,凤姐命人取过笔砚纸来,向宝玉道:“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宝玉道:“这算什么?又不是帐,又不是礼物,怎么个写法?”凤姐儿道:“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庚辰侧批:有是语,有是事。】宝玉听说只得写了。凤姐一面收起,一面笑道:“还有句话告诉你,不知你依不依?你屋里有个丫头叫红玉,我合你说说,要叫了来使唤,总也没说,今儿见你才想起来。”【甲戌侧批:字眼。】宝玉道:“我屋里的人也多的很,姐姐喜欢谁,只管叫了来,何必问我。”【甲戌侧批:红玉接杯倒茶,自纱屉内觅至回廊下,再见此处如些写来,可知玉兄除颦外,俱是行云流水。】凤姐笑道:“既这么着,我就叫人带他去了。”【甲戌紧接(庚辰)侧批:又了却怡红一冤孽,一叹!】宝玉道:“只管带去。”
4)思维的第四道工序——同一律
狱神庙回只可能是第二十九回。所有版本中,只有靖藏[甲戌]本迷失了第二十八、二十九回。故知:畸记所谓狱神庙回指的是靖藏[甲戌]本第二十九回。脂批从未提及迷失问题,故原稿是完整的;事实上,若原稿不完整,脂砚斋根本就没法作批。
第二十八回
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庚辰侧批:百转千回矣。】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甲戌(庚辰)侧批:非大善知识,说(道)不出这句话来。】
正是:
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甲戌(庚辰)侧批:二句作禅语参。】【甲戌眉批:一大篇《葬花吟》却如此收拾,真好机思笔仗!!令人焉的不叫绝称奇?!】(按:用典苏轼《书鄂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边莺雀写生,赵昌花传神”。“正是”乃第二十七回结尾联,形式上属于第二十八回。故靖藏[甲戌]本第二十八、二十九回【迷失】后,第二十七回尾批作为第二十八回批语被挪于第八十回后)
5)形式逻辑与辩证论理
正因为遵循形式逻辑四律相当于四道思维工序,在一些大的论题上,四律遵守完毕甚至要经历很长的时间,所以就一个陌生的研究对象,我们对自己的思维应该进行有错推定,对自己的思维进行管理。只有基于这种认识,才能分步排除自己思维中的谬误,逐渐逼近真理。无错推定则意味着我们的思维没有章法,信马由缰。谦虚与骄傲的区别,就在于此。
违背形式逻辑四大基本规律,就会犯下煞有介事(违背充足理由律)、自相矛盾(违背不矛盾律)、模棱两可(违背排中律)、骑马找马(违背同一律)的逻辑错误,形成四大类基本悖论。问题俗称谜,雅称悖论。揭谜、答问、解悖,其实是同一回事。形式逻辑制定这四大基本规律,实际上是给出了一种万能的思维工序。任何问题,无论难度高低,只要在这个流水生产线上处理,都会最终得到成功的解决,否则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的组合种类总数为2^4=16种。而每完成一道工序(即遵循一律),谬误就会被腰斩一次,因此,追求真理呈现出美妙的“蝴蝶效应”,其快乐自是不言而喻。
若要将形式逻辑四律压缩为阅读一律,那这阅读一律就是“循序渐进律”。CTRL+F红内检索得知,脂批、畸记论及狱神庙,自第二十回起至第二十七回止,根据“循序渐进律”,我们知道:狱神庙是第二十八回及其后的事情。再检索版本,可知有【迷失】章回的版本应优先判定是靖藏本。命运、结局“问题”也一样:书至第五回,总共也不过5回。后面75回的文本是5回的15倍,这么多的东西还不够你玩命运、结局?所有被作书人的结局都在第五回之后,而非什么80后。传统红学之所以玩80后迷失,是因为他们完全违背了读书的基本规律——循序渐进律,一下子从第二十七回空中加油“飞”到了第八十一回。而“CTRL+F”检索方法,却是遵循循序渐进律的(反向检索则是循序渐退律),不存在跳跃,乃完备检索。电脑比人脑要懂事得多。所谓逻辑,就是要一步一步来,循序渐进,杜绝思维跳跃。莫里斯告诉我们:谈恋爱要经过十二道工序。可见,就是这么浪漫的事情,也是按照逻辑规矩进行的,不守规矩就会引起感情冲突,使浪漫漫而不浪。
形式逻辑四大基本规律只能管得了形式,也就是说,它能让我们GPS知道畸记所谓狱神庙回指的是靖藏[甲戌]本第二十九回,但它无法提供为什么清虚观=【狱神庙】的解释。清虚观=【狱神庙】,需要利用“四月二十六日 四月二十七日 圣诞”为关键词百度反演检索并深度挖掘而知。经检索,我们知道:【狱神庙】是[唐装]狱神庙而非[汉服]狱神庙,这是一个民俗问题。传统红学是基于【狱神庙】=[汉服]狱神庙这个恒假的民俗预设进行红色娘子军福尔摩“丝”推理的,故是80后一团乱麻。
今传后四十回续书的续书人(曹家“雪芹”)是最早的探佚分子,只是他处理“问题”的方式跟今天的80后人风格不同。他也不懂【[唐装]狱神庙】民俗(以为是都察院),对待这个“问题”,他用的是修改80前的办法,将第六十七回繁文版改写为简文版,将巧姐情节去掉,换入小红,简文版第六十七回章回结尾套语就留下了续书特有的“未知”字样胎记(此记第二十二回结尾也有)。但其80后续书则玩的是奉脂续书,凡他一知半解的比较“重要”的脂批(如第十八回【伏四事】)他都演义为续书。也就是说,他是80前据“畸”探佚,80后奉“脂”续书。这两项行为,都是对相应脂批和畸记不懂的结果,与今天的80后虽花样不同却并无本质性的区别。
曹家“雪芹”(康熙时期原著原版中的“曹雪芹”无款非人,两者不是同一个概念)是最早的探佚分子,高鹗是最早的索隐分子(将神瑛侍者与石头混为一谈,为索隐学提供了“逻辑”支点)。搞清楚了他们的逻辑思维错误,才能把住红学史和版本传播学的主脉。二人分别是盗版抄本和印本的轴心人物,应优先研究。很显然,把他们两个真正研究清楚了,万里长征还只是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还更长。
形式逻辑可以帮助我们提出一个论点,如吴玉峰曹雪芹不是人,迷失回特指靖藏[甲戌]本第二十九回。形式逻辑的论证和论据也只够助理提出论点,它只能使人口服。让人心服须进一步使用辩证论理,进行“逢一进二”的思维,构造列名水平数据,如吴带-曹衣纲目体裁转换,唐装狱神庙与汉服狱神庙。如果说形式逻辑是逻辑的话,那么辩证论理就是哲学了,我们就从亚里士多德单因素分析进入到了亚里士多才双因素分析阶段。一个红学研究者,如果连形式逻辑都不能遵守的话,要想一步到位跳跃式进入辩证论理的境界,那是非常困难的。
【甲戌(靖藏)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按:哭成此书即作成此书。“解”为排解、【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
第二十二回“此后‘破失’”文字(用典宋代黄庭坚《次韵君庸寓慈云寺待韶惠钱不至》“问安儿女音书少,破失壶觞梦寐同”,指贾政悲谶语)未完成。作书人“梅溪”张廷瓒 (1655–1702)壬午年十月去世,校书人“畸笏叟”张英(1637-1708)在此年除夕合家团圆夜曾哭芹。从原版落款分布情况看,壬午年到乙酉年间隔三年无题记,此为守制之期(父母为长子守制也是守制);壬午九月之后畸笏叟就再无题记,而甲戌本泪笔眉批提及壬午除夕这个团圆时间,那就说明作书人死于壬午九月之后壬午除夕之前,康熙时期只有张廷瓒满足这个条件。)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獭头和尚,(按:指批书人脂砚斋)何怅怅!】【甲戌(靖藏紧接)眉批: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按:再出一最后整理版即此本甲戌本。“造化主”典出崇祯七年进士李悦心《谒太昊庙》之一“大圣生为造化主,河图忽献心之谱。信心一画鸿蒙开,千古斯文称鼻祖”),一“脂”(v.)是书何本(按:用典屈原《天问》“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三”“九”为“多”意)——余二人(校书人畸笏叟和作书人梅溪),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
[康熙丙戌年]甲午[月]八日,泪笔】(按:甲戌本制作的计划时间。此时间在脂砚斋高士奇(1645-1702)去世后,甲戌本丁亥(1707)春起抄前。
今传甲戌本是四大原版中的最后整理版,它以名副其实的甲戌本——靖藏本为底本,两者版本格式一致。甲戌本和靖藏[甲戌]本第一回比其他诸本多(12*18)*2=432字石变玉文,但靖藏[甲戌]本无棠村序两页。这说明棠村序两页是制作己卯本时开始追加的,这种追加造成的后果是己卯本、庚辰本石变玉文两页432字被删去,此增彼删。最后整理版的甲戌本则将棠村序言纳入凡例,恢复了靖藏[甲戌]本石变玉文两页432字)【甲戌墨眉批:此是八月。】
【靖藏(夹条):此是第一首标题诗。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脂,一芹是书有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原矣。甲申八月泪笔。】(按:甲申年三月十九日作书人张廷瓒妻刘氏去世,此条乃原始批评。己卯本【内缺】部分壬午年殉葬张廷瓒,庚辰本【内缺】部分甲申年殉葬张廷瓒妻刘氏,靖藏[甲戌]本【迷失】第二十八二十九回,三大预备版本均不完整,故须一个最后整理版甲戌本。甲戌本的计划甲申八月作过一次,丙戌年甲午月八日又重启,丁亥春张廷瓒立碑(父母双亡且守制期满方可立碑)后甲戌本才正式起抄)
http://book.5ilog.com/usr/hqq/fakephoto/JiaTiao.gif
第五回
却说薛家母子在荣府中寄居等事略已表明,此回则暂不能写矣。【甲戌侧批(戚序、蒙府夹批):此等处实又非别部小说之熟套起法。】
如今且说林黛玉【甲戌眉批(戚序、蒙府夹批):不叙宝钗,反仍叙黛玉。盖前回只不过欲出宝钗,非实写之文耳,此回若仍续写,则将二玉高搁矣,故急转笔仍旧至黛玉,使荣府正文方不至于冷落也。今写黛玉神妙之至,何也?因写黛玉实是写宝钗,非真有意去写黛玉,几乎又被作者瞒过。】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甲戌侧批(戚序、蒙府夹批)(甲辰夹批:妙极!所谓一击两鸣法),宝玉身份可知。】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甲戌侧批(戚序、蒙府夹批):此句写贾母。】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甲戌侧批(戚序、蒙府夹批):此句妙,细思有多少文章。】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甲戌侧批(戚序、蒙府夹批):总是奇峻之笔,写来健拔,似新出一人耳。】【甲戌眉批(戚序、蒙府紧接夹批):此处如此写宝钗,前回中略不一写,可知前回迥非十二钗之正文也。】【甲戌眉批(戚序紧接)夹批:欲出宝钗便不肯从宝钗身上写来,却先款款叙出二玉,陡然转出宝钗,三人方可鼎立。行文之法又一变体。】【甲辰夹批:欲出宝钗先叙二玉,然后转出宝钗,三人方可鼎立。行文之法又一变。】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甲戌侧批(靖藏夹批)(戚序、蒙府夹批:此句定评),想世人目中各有所取也。按黛玉宝钗二人,一如姣花,一如纤柳,各极其妙者,然世人性分甘苦不同之故耳。】(按:甲戌本将靖藏[甲戌]本的夹批改作甲戌本的侧批,是因为甲戌本添入了“却说薛家母子在荣府中寄居等事略已表明,此回则暂不能写矣”一节文字。这节正文与此节双行夹批占用的版面空间相等。甲戌本多出一节文字后本不必要改夹为侧,它改夹为侧的目的,是使甲戌本与靖藏[甲戌]本版面协同,便于独立抄录,是为靖甲“版面协同律”。根据“版面协同律”可知:凡甲戌本有夹批的地方,靖藏[甲戌]本也有相应夹批,但反之则不一定成立。并知:甲戌本与靖藏[甲戌]本一样,凡挤占正文有效版面空间的夹批,其中是不可能有涉及后五十回的【伏】字号脂批的)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第七回
那周瑞家的又和智能儿劳叨了一会,便往凤姐儿处来。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隔着“玻璃窗户”(按:“玻璃窗户”即敞开着的窗户,比喻修辞格。用典宋代释宝昙《题磐庵作玻璃窗》。高士奇《蓬山密记》载畅春苑观剧处“高台宏丽,四周皆楼,设玻璃窗,上指示壁间西洋画。”),见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觉呢,【甲戌(戚序、蒙府)夹批:细极!李纨虽无花,岂可失而不写者?故用此顺笔便墨,间三带四,使观者不忽。】(按:甲戌本出现“过过”串行脱文,脱20字。蒙府本(和戚序本)、“甲辰”本、列藏本(和舒序本)亦脱,己卯本、庚辰本、梦稿本未脱。梦稿本未脱乃是因靖藏[甲戌]本未脱之故。这说明整理者有删除正文中备注性文字,腾出文本空间做夹批的搞法。这种搞法是版面编辑手段,就像人口统计学中所谓生产力压迫人口一样,可称作“形式压迫内容”,它是靖甲“版面协同律”在原版版本异文问题上的体现)遂越过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中。
科学红学通过“四月二十六日 四月二十七日 圣诞 康熙”百度检索发现了五府千岁的资料,当时之所以有此检索,是为处理陈传坤所谓“列藏本抽老千”问题,检索出来后,泛读了一下,资料就搁置了,没有进一步深入。后来网上传出了由梁归智鉴定的所谓“庚寅本”,也玩狱神庙,这就让坏鸟出离愤怒了,发誓一定要将80后处决掉。众所周知,80后的核心要件就是狱神庙。而其他东西,都是他们对脂批一窍不通形成的。
坏鸟当时所知道的是,狱神庙一定在第二十九回。当我发誓要清洗梁归智后,就静下心来揣摩,想到了“狱神庙就是清虚观”这么一个古怪观点,并料想五府王爷中或有某府王爷是狱神,于是就进行深度检索,细读各王爷的履历,这才发现五王范承业是狱神,其圣诞千秋为四月二十七日。至此,“狱神庙就是清虚观”这个观点也就化奇为平,不显得古怪了。
后来,面对顽固不化、淆乱视听的80后死党,为进一步突出强调狱神庙在第二十九回,科学红学创造出传统红学【[汉服]狱神庙】的天敌概念【[唐装]狱神庙】来PK【[汉服]狱神庙】,有了这个科学概念,也就正式地建立了靖学。
以下是五府千岁的资料:
0)五府千岁
因为地缘关系被尊为“南鲲鯓王”,台南北门乡南鲲鯓代天府建于康熙元年(西元1662年),又称为“南鲲鯓庙”,也是台湾五府千岁的开台首庙,因此又有“开山庙”之称,南鲲鯓王的信徒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当时人民的主要生活产业,就是依赖捕鱼为主,加上当初五府千岁的由来传说源自于海上,因此居民相信南鲲鯓王能够保佑出海平安,如今云林、嘉义、台南、高雄一带均有分灵祭拜,每年进香人潮更是不计其数。
1)传说
本宫主祀五府千岁,而镇殿主神则是二王爷池府千岁。关于五府千岁的由来,有许多不同版本的历史传说。根据《南鲲鯓代天府沿革》的记载,五府千岁是隋代末期人氏,隋炀帝执政时荒纵无道,战争四起,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当时李、池、吴、朱、范五人,乃是结拜为生死之交的异姓兄弟,知道隋炀帝不是他们所欲辅佐的明君,于是变卖家产,赈济百姓,五兄弟相偕投靠唐高祖,帮助高祖打败隋炀帝,建立唐代。唐武德五年(622年),李、池、吴、朱、范五兄弟奉命领兵平定广州,路过九江时又智擒叛贼辅公佑,回京之后,唐高祖嘉许其功劳,赏赐奴婢。但是五兄弟生性仁慈,不但使百名奴婢回归故里,又赠送金银,从此五兄弟的仁慈以及丰功伟绩传遍各地。另一种传说是这样的:相传唐明皇时代,有新科进士三百六十人,朝中奸臣想设计谋害,又适逢唐明皇想试试张天师的法力。于是奸臣奏请皇上将三百六十位进士请入地窖中,吹笙弹琴,饮酒作乐。唐明皇召来张天师,说宫廷里有妖魔作祟,经常自地窖传出扰人歌声,问张天师可有办法治妖?张天师自知地窖里并无妖魔作祟,又不敢违逆皇上旨意,只得催动咒语,手持宝剑比画一番。没想到地窖此时顿然一片寂静,唐明皇立刻派人进入地窖查看,发现全部进士都已气绝身亡。唐明皇深感懊悔,便册封无辜身亡的三百六十位进士为王爵,并下令兴建庙宇,四时祭祀。三百六十位进士中,有李、池、吴、朱、范五位王爷,成神后英灵显赫,经常巡狩四海,除暴安良,护国佑民。有一天,池王爷遇见一位瘟神带着一包瘟药,要到某一地方惩罚乡民。池王爷心中不忍,使计将瘟神的瘟药骗得手,一口将瘟药吞下肚里。这时的池王爷,脸色发黑,眉毛直竖,两眼突出,痛苦难当。仁慈的池王爷于是拯救了乡民的劫难。这也是池府王爷神像这般面貌的由来。瘟神这时只得返回天庭禀报玉帝,玉帝非但没有惩罚池王爷,更鉴于池王爷的慈悲情怀,封他为代天巡狩,令其永镇凡间,巡狩善恶,护国佑民,各地也纷纷建庙祀奉。
2)李府千岁
俗名李大亮,泾阳人,文武双全,乃是五王之首,由于辅助开国有功,唐高祖封赐为金州总管司马,不久又加封安州剌史。唐贞观年间,先后出任交州都督、凉州都督、西北道安抚大使、剑南道巡省大使、左卫大将军、工部尚书等职,晋爵武阳公。贞观八年(634年)李大亮领兵征伐吐谷浑的番兵番将,贞观15年(641年)又大败番将筛延陀,受封为行军总管。李府千岁为唐代立了不少功劳,也帮助建立不可动摇的唐王国。由于功在社稷,李大亮在朝廷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名将,又因为父母早已过世,平日在家侍奉兄嫂如同父母,倾尽家产帮助需要的百姓,可以说是一位十全十美的圣贤。根据《唐书》记载,李大亮是唐代的开国功臣,由金州总管晋升到行军总管,对唐初稳定政局贡献良多。他不但忠君爱国、体恤百姓,又有君在臣在、君亡臣亡的伟大情操,在唐高祖驾崩之后,竟追随唐高祖于九泉之下。相传玉皇上帝知闻李大亮之事,就敕封他为代天巡狩,驻守人间,拥坐王船,巡狩四方,以驱疫除瘟,圣称为大王李府千岁,四月二十六日为其圣诞千秋。
3)池府千岁
二王姓池名梦彪,陈留人氏,文质仁心,天资聪颖,性情刚直,治军严正,用兵如神。唐高祖入关时,因助唐开国有功,授封中郎将、折冲都尉。贞观17年(643年),随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势如破竹,又加封为宣威将军。池府王爷是一位文质彬彬的神圣,为何金身造型是黑脸,眼大如豆,看起来威严无比呢?传说池府王爷某夜梦见一位瘟神,奉玉帝旨令下凡降灾、散布瘟疫,池王知道这件事后,便请这位瘟神到府中饮酒畅谈。瘟神畅饮之后,已有几分酒意,就吐露下凡之意,池王心肠慈悲,害怕百姓受灾,托言借看药粉,趁瘟神不注意时将那包瘟疫粉全部吞下。药粉进入池梦彪腹中,药性发作,随即满脸变黑,两眼突出而亡。瘟神带着池梦彪的灵魂参见玉帝,玉帝感念他爱民救民的精神,敕封他为代天巡狩池府千岁,六月十八日为圣诞千秋。
4)吴府千岁
三王吴孝宽,江苏吴县人,志烈秋霜,嫉恶如仇,对地理风水,非常有研究,又会观星望斗,文业武功受众兄弟的敬仰。由于帮助唐高祖开国有功,授封“中郎将”,不久又高中进士,奉命出任知府,爱民如子,深得唐高祖的器重。继封吏部尚书,经常教导百姓开垦圳沟,引水灌溉田地,当时的人称赞吴孝宽为“眼望天、心在地”。三王五府千岁何时升化并无资料记载,但五兄弟中只有吴府三王爷没有留胡须,九月十五日是三王的圣诞千秋。
5)朱府千岁
四王朱叔裕,嘉兴人,才学出众,公正无私,明辨是非,执法森严。唐高祖建国时,曾奉命镇守土门,攻退前来侵犯的胡人。武德五年(六二二年),领兵平定广州,授封绵州刺史、大理寺卿,又官拜吏部天官,何时升化已无资料可查,玉帝也敕封他为代天巡狩,朱府千岁圣诞是在八月十五日。
6)范府千岁
五王范承业,和吴府三王同是江苏吴县人,博通经史,智勇超群,精通医术,时常医人救世,做官时,打败巴东流寇,授封折冲都卫。唐高祖在位之时,以七篇文章高中进士,不久出任刑部大司寇。唐太宗在位时,担任武州刺史以及太原尹,四月二十七日为其圣诞千秋。五府千岁在世时有功于国家,有德于百姓,升化之后又庇佑先民,由大陆来到台湾。经过三百多年来人民的辛勤开发与王爷公的庇护,已经使原本荒芜的土地成为后来的蓬莱仙岛。自五府千岁称神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他的神威灵感,深入每一个人的心灵。奉着玉帝的旨令,五府千岁拥坐王船,代天巡狩,驱瘟除疫,在他神威广大之下,台湾的瘟疫已经消失无踪。
7)五府千岁圣纪
郑成功入台,尊明朝“正朔”,在民族大义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就当时满清入主中原的大环境说,有些政治忌讳民间不得不回避,如宗教信仰方面,把延平郡王,以“代天巡狩”祀之,以“王爷庙”“代天府”名之即明证也。“台湾通史”云;“延平郡王入台后,辟土田,兴教养,存明朔,抗满人,精忠大义,震耀古今。”及亡,民间建庙以祀之,但当时在清廷统治下“语多避忌,故闪烁其辞”所谓“代天巡狩者,以明室既灭,而王开府东都,礼乐征伐,代行天子之事”。此为明证。因此王爷庙,代天府,或“尊之为大人,为千岁者”,均由此而来。综计台湾庙宇中,奉祀王爷台湾庙宇中,奉祀爷的代天府数量为第一,但代天府奉祀的王爷数目及来历都不相同,有只奉祀一位的,也有奉祀二位、三位、五位、七位,甚或更多至三百六十位的。奉祀一位的,就称为某府千岁,二位就称以二府千岁,三位为三府千岁::以致五府千岁、七府千岁,其中又以奉祀五位而称五府千岁庙者最多,但各庙所奉祀的五位王爷的来历、言人人殊,并不相同。兹将台湾香火最盛的五府千岁,其最普遍的说法,扼要分述于后:大王爷姓李,二王爷姓池,三王爷姓吴,四王爷姓朱,五王爷姓范,均为隋唐年间之人。李公讳大亮,经阳人,兼资文武,与池公梦彪,吴公孝宽,朱公叔裕,范公承业,效桃园故事,结为生死之交,以忠义相切磋,情谊笃若同胞。唐高祖入关,自归投效,旋李公挣金川司马,池、吴、朱、范四公,亦并授都尉。后李为凉州都督,及西突厥安抚大使等。李公恭俭忠谨,池公沈毅刚直扫荡妖氛,捍灾御患,护国佑民,宜乎历朝褒祀,四海尊崇。另一传说则谓,唐代闽南有五名读书人,联袂赴考,于中途投宿驿站,梦中听到有瘟神相商,该地人民不仁,应予惩处,拟于天明时投瘟毒于各井,五人惊醒后,决心拯救当地浩劫,乃分投五井而亡,翌晨居民见井中有尸,不敢饮用井水,因而免除一场瘟灾,玉帝怜悯五人舍己为民,而封为“驱瘟之神”。又有一说则云:唐开元中,及第新科进士三百六十名,为奸佞所害,唆使明皇将此三百六十人隐于宫中地下室,而且使操乐器,一时丝竹并陈,乃诡称地下有妖,昭张天师施法镇之,天师明知其伪,但未便违旨而挥剑演法,三百六十人随即应劫而亡,明皇悯其无辜,一律封为王爵,其中李、池、吴、朱、范五王英灵不泯,到处以神功扶弱除暴,保境安民,乃蒙玉帝敕封为“五府千岁”可以“代天巡狩”云。道教传道宗:五府千岁五府千岁系台南县南鲲身与麻豆,均有代天府庙,称为代天巡狩之五王爷曰五千岁,其来历不详!据续修台湾县志云:“邑又有称王公庙、大人庙、三老爷庙者,不知何神!查各坊里社庙,以王公大人称者甚伙,庙宇大小不一,概号曰代天府,神像俱雄而毅,或黝或赭,或白而皙,诘其姓莫有知者”。又台湾通史云:“延干郡王入台后,辟土田,兴教养,存明朔,抗满人,精忠大义,震耀古今。乃亡后,民间建庙以祀之,而时已归清,语多避忌,故闪烁其辞,而以王爷称。其言代天巡狩者,以明室既灭,而王开府东都,礼乐征伐,代行天子之事。故王爷之庙,皆曰代天府,而尊之为大人,为千岁者,未敢昌言也”。依此可知台湾自延平郡王入台后,所有地方祀奉忠贞义烈之神灵庙宇,皆曰代天府。至南鲲身代天府五府千岁者:乃大王爷李府千岁,二王爷池府千岁,三王爷吴府千岁,四王爷朱府千岁,五王爷范府千岁。其事迹来历,据南瀛文献第十二卷代天巡狩考,引古闽史贻辉之五府千岁传略云:“盖闻有功德于民则祀,惟聪明正直者神。本庙(代天府)供奉代天巡狩五府千岁,神威远播,威灵赫濯。稽诸史乘,神生于随唐之季;李公讳大亮,经阳人,兼资文式,与池公梦彪,吴公孝宽,朱公叔裕,范公承业。效桃园故事,结为生死之交,以忠义相切磋。虽异姓胜同胞焉。唐高祖入关,自归投效,旋李公擢金川司马,池、吴、朱、范四公,亦并授都尉。后李为凉州都督,及西突厥安抚大使等。李公恭俭忠谨,池公沉毅刚直,吴公嫉恶如仇,朱范二公则皆守正不阿,并称于世。升化之后,超授显秩,代天巡狩,楼船迈贺,扫荡妖氛,捍灾御患,护国佑民,宜乎历朝褒祀,四海尊崇也”。按南鲲身之庙,建于清之嘉庆年间,其神云系由大船自大陆漂来,抵台海滨。因五千岁后各屡显灵异:乃为台民崇奉日隆,其香火以台南县为最发达,今仅台南一县其庙宇即有一百余座之多,而其他县市亦多有建庙祀之。
诸版本中,以康熙时期航祖母级原版本靖藏[甲戌]本和乾隆中期最具原版形式风味的列藏本最为神秘。其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靖藏本比列藏本还要神秘,以致传统版本学诸家纷纷藏拙,都不敢涉足靖藏本,生怕自己出了红学洋相。科学红学通过对80后四十回续书和80后原稿探佚学这两股80后流氓恶势力的清剿,用白描的方式,写出了靖藏本的大致模样,并继而建立了史无前例的版本学科学体系,结束了传统红学在版本学问题上的混乱状态。
在【迷失】问题上,科学红学在概念上甄别了【[唐装]狱神庙】与【[汉服]狱神庙】;判断上,作出了【狱神庙】是供奉以曾做过刑部大司寇,圣诞千秋为四月二十七日的五王范承业为代表的五府千岁的清虚观的科学命题;推理上,使用了“四月二十六日 四月二十七日 圣诞 康熙”关键词百度检索——这是一种基于高科技和完备数据库的新式推理。论证上,澄明了第二十四回【探庵】即第三十七回探春秋掩书斋,所谓【仗义探庵】就是“男是亲男”的贾芸送白海棠(第二十七回【“红玉”后有宝玉大得力处】之【“红玉”】乃藏代修辞指贾芸,两批所指同为贾芸送白海棠——同一概念不同语词),切断了80后原稿探佚学分子子虚乌有的“庙庵”联系。可以看出,科学红学所谓信息增值,就是用逻辑学的方法使数据形成真实的有机的简练的体系,而信息衰变,则必然是违背形式逻辑四大基本规律造成的。因此,形式逻辑四大基本规律是红学研究的学术底线,红学研究者的研究是玄学还是科学就靠这个底线来区分。学术之所谓术,不是别的,就是逻辑,不遵守逻辑就是学而不术、术将不术,无论你是名流还是鼠辈,是雅士还是俗流,是博览群书还是白丁文盲。红学论辩者无论正方反方,亦或是非方,都必须坚守这个底线,其他东西则或无守的必要。例如传统曹学、传统脂学、传统版本学、传统索隐学和传统探佚学等所谓“学术共识”,都可以被抛弃,有的甚至可以被彻底抛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