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摘17社会热点教育
《"红楼梦"家庭教育启示录》前言

《"红楼梦"家庭教育启示录》前言

作者: 田园泥土香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8-05-12 21:11 被阅读693次

    《"红楼梦"家庭教育启示录》前言

    《红楼梦》是一本什么书?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对于《红楼梦》,毛泽东评价是很高的,1956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谈中国和外国关系时提到:“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由此可见,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对于《红楼梦》的评价,远远多于高于任何中外名著。

    有历史记载1973年12月中央召开八大军区司令员调动会议,毛主席突然问前排就坐的许世友问:“我要你读《红楼梦》,你读了没有?”“读了。”许世友回答得很干脆。"读了几遍?"“一遍。”“一遍不够,要读三遍。”毛泽东随口背了《红楼梦》第一回中的一大段。

    泽东一生嗜书如命,而其中最令他倾心的无疑就是《红楼梦》了。

    毛泽东晚年曾对人说:“《红楼梦》我都读过十几遍了,有的地方也还是没看懂,这个不稀奇嘛!” 他常常把《红楼梦》带在身边,收藏的《红楼梦》线装木刻本、线装影印本、石印本及平装本,有20种之多。

    据作家李锐回忆,毛泽东家的床边甚至卫生间的凳子上都放着《红楼梦》。

    毛泽东还曾表示:《红楼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西方评论称,中国只有一本书,就是《红楼梦》,这句话,虽然不全面的,不过,恰恰说明,《红楼梦》这本书的确牛的很

    贾宝玉

    鲁迅.对于《红楼梦》评价是“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到了淫,经学家看到了易,才子佳人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

     我认可鲁迅的这句话。

    我想, 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座巍峨的高山,山顶之路条条通”的话,那么,我们读者就是一个攀登者,不同的攀登者,走不同的路,看到的“山”不一样,看到的“景”就会不一样,所以,不同的攀登者,其“感”不同!其“情”就更不同!

     事实上,《红楼梦》是一本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涉及到的政治、历史、教育、饮食、医疗、文学、医学等等,历史上许多大家都进行了考证与探究,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艺术之高峰。

     实际上,《红楼梦》是一本教育孩子的书,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其实《红楼梦》里面都有,中产阶级的贾政对儿子贾宝玉态度,是否考上“北大、清华”焦虑情结,与当下很多父母的焦虑是一样的。

    在《红楼梦》中,“爷与奶、父与母”,对孩子教育的理念不同,导致孩子教育结果截然不同,不仅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而且,更重要的是应该引起我们家庭教育的反思与反省:在AI时代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好孩子?

     那么,《红楼梦》,这本家庭教育书,给我们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启示?

             

                              附录——

           《"红楼梦"家庭教育启示录》


                             目        录

    贾宝玉,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主要的人物,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富贵闲人。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还泪一说,出生时口含一块玉,是贾府的宝贝,他曾说“女孩都是水做的骨肉”,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讨厌男人,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世间少有的纯纯之爱。

    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

    贾宝玉厌恶封建知识分子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

    贾宝玉这些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偏僻”、“乖张”、“大逆不道”的言行,正是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而“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那种傲岸倔强的叛逆性格的颂扬。

      贾宝玉的叛逆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但他毕竟是一个生长在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他厌恶封建统治阶级的人情世故,不追求功名利禄,却过惯了锦衣玉食的剥削阶级生活。

    所以,一旦富贵云散,家道败落,也就必然“贫穷难耐凄凉”了。

    宝玉,一出生,就被身边的奶妈、丫环日夜相伴,抱他、触摸他、逗哄他、吻他,使他无时无刻不沉溺在一片美丽的女性的海洋里。他闻到的是女性身上散发的脂粉芳香,他触到的是女性温柔绵软的身体的各个部位,他看到的是女性绮丽的衣衫和闪光的钗环,他听到的是柔弱婉丽的说话声和叮铛的环佩声,官能肆无忌惮地接受着这些来自女性世界的种种印象,印象造成刺激,刺激唤起反应,反应积累成一种经验,所以宝玉在“抓周”时,才专抓脂粉钗环,而其他的象征着读书长进、升官发财的物件,与一个周岁的孩子有什么干系呢?

               《"红楼梦"家庭教育启示录》

                                         目 录

    第一章  红楼贾氏之“衰”:根源何在?

    第二章  宝玉“抓周爱红”:永久商标“酒色之徒”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红楼贾氏之“衰”:启示何在?

    《红楼梦》是一部内涵丰厚的作品,展示了一个多重层次、又互相融合的悲剧世界。《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人,而贾宝玉是其中最主要的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那些循着这个教育路线培养的老爷少爷们是那样的庸陋可憎,他对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那些围绕着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丫环,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丫环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照: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和虚伪,善良和邪恶,美好和丑陋。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

    宝玉从社会、家庭的角度看,他一无用处!

    宝玉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看一看人的——

    丫头有——“袭人、晴雯、茜雪、麝月、秋纹、碧痕、檀云、绮霞、小红、惠香、柳五儿、定儿、春燕、坠儿、佳蕙”15人。

    小厮有——“焙茗、李贵、扫红、锄药、伴鹤、双瑞、王荣、墨雨、张若锦、赵亦华、钱升、寿儿、喜儿”等13人,奶母李嬷嬷1人。

    佣人宋妈、黄婆2人。

    共计31人。

    大家可以想想,宝玉一人就有31人供他使唤。他既不会象劳动人民那样劳动,也不会赚钱,不必说“守业”更不必说“创业“了!

    宝玉的日子比皇帝还牛逼。

    你说他会什么?

    他虽然能写几首诗,但只是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想罢了,绝不是认认真真的治学,孜孜不倦的追求文学。

    你说他会什么?

    对家庭有什么用处?

    真正是“百无一用”呀!

    贾宝玉根本不想为家承担哪怕那么一点儿责任。可以说是一个完全没有责任感的人!

    他把自己当成一个局外人。在第二十六回中,连“孤标傲世”的林黛玉都为贾家的命运担忧,黛玉对宝玉说:“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而我们大家可以看看宝玉是怎么说的,他说:“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人的”,他完全一个局外人的形象,说穿了便是寄生虫一个,纨绔子弟一个!

    脂本在第十九回写明了宝玉以后过的生活是:“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

    完全是他真实生活的写照,家庭中道败落后,使他体会到了下层劳动人民为糊口而劳碌终身,失尽自己的尊严与生活乐趣。与自己以前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有众丫环伺侯左右相比,真是天上地下!他深深责备自己“富贵不知乐业”。

    当时为什么自己不多学点本事呢?

    此时此刻宝玉应该感受到父亲对“自己责之深,爱之切”了吧?

    最后落到“寒冬噎酸齑”的地步, 才知道自己是“于国于家无望”痛定思痛后,寄言“纨裤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宝玉是个弱者,只能在家族的庇护下生存。家族如果没有出事,则做个富贵闲散人,也还没有贾链、凤姐那等本事,连家也当不了。

    于是,家族出了事,就只能贫寒度日,没有一点反抗命运的能力,更不用说像贾兰一样从科举上复兴家业了。

     说到底,宝玉就是个没有担当的弱者,从小被家人惯大,只能做温室里的花朵,一旦经了点风雨,就只能像曹公一样认命,最多写写小说聊以自慰,40岁便死了。

    同时,宝玉的结局凄凉,恰恰体现曹雪芹的经历和创作基调。

    有人说曹雪芹就是贾宝玉,有人会反驳说,不可能的。

    其实,曹雪芹是以自己为原型写的贾宝玉。

    毛泽东说“贾宝玉在曹雪芹笔下是封建家族的逆子。贾宝玉的叛逆思想,在当时那个特定的时代里,具有进步意义嘛。”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

    童年曹雪芹淘气异常,厌恶八股文,不喜读四书五经,反感科举考试、仕途经济。虽有曹頫严加管教,请了家庭教师,又上过几天家塾,但因祖母李氏溺爱,每每护着小曹雪芹 。幸而曹家家学渊深,祖父曹寅有诗词集行世,在扬州曾管领《全唐诗》及二十几种精装书的刻印,兼管扬州诗局。

    曹家藏书极多,精本有3287种之多。曹雪芹自幼生活在这样一个很富丽的文学美术环境之中,接受父兄教育、师友规训,博览群书,尤爱读诗赋、戏文、小说之类的文学书籍,诸如戏曲、美食、养生、医药、茶道、织造等百科文化知识和技艺莫不旁搜杂取。(曹雪芹 百度百科)

    曹雪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宝玉的“纨裤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其实,是在告诫他人不要向他学习!

    这个教训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青少年锻炼身体,男的不要学贾宝玉,女的也不要学林黛玉”。

    1951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毛泽东接见周世钊等几位湖南教育界人士时说:“你们都是干教育工作的,应该把青少年的体育运动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必须记住:有志参加革命工作的人必须锻炼身体,使身体健强,精力充沛,才能担负起艰巨复杂的工作。《红楼梦》中两位主角:一位是贾宝玉,一位是林黛玉。依我看来,这两位都不太高明。贾宝玉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连吃饭穿衣都要丫头服侍,这种全不肯劳动的公子哥儿,无论如何是不会革命的!林黛玉多愁善感,常好哭脸,她瘦弱多病,只好住在潇湘馆,吐血,闹肺病,又怎么能革命呢?今天的青年学生应该既有文化,又会劳动;既用脑,又用手;既能文,又能武的全面发展的新人。男的绝不要学贾宝玉,女的绝不要学林黛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伯庸2:亲,贾宝玉的奶娘有四个,李赵张王四个奶母,详见寿怡红一章
      • 花小趣:不错,老师真是高人啊!算不算又一个对红楼梦独到新解。
        田园泥土香教育:@九月花荆 呵呵,没有什么独到新解,过奖啦,谢谢认可,并问好
        田园泥土香教育:@天下教育 谢谢认可,并问好
        天下教育:我基本上,不看红楼梦,认为这本书是情情爱爱的,看起来与教育有关系,有时间买一本看一看。

        如果博主能够把这本书,写出来,真是对红楼梦一种独到新解。
      • 树人教育ABC:没有看过红楼梦,不知道还有教育意义,看起来,以后应该看一看。

        这些,都是以前父母说的,看过红楼梦,光得相思病,吓得我,红楼梦,就不敢看。
      • 教育的名义:宝玉的“纨裤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其实,是在告诫他人不要向他学习!

        这个教训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田园泥土香教育:@教育的名义 谢谢,并问好。
      • 何薇舒:说得好——

        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座巍峨的高山,山顶之路条条通”的话,那么,我们读者就是一个攀登者,不同的攀登者,走不同的路,看到的“山”不一样,看到的“景”就会不一样,所以,不同的攀登者,其“感”不同!其“情”就更不同!

      本文标题:《"红楼梦"家庭教育启示录》前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uc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