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

作者: 黄小丽的私人订制 | 来源:发表于2024-01-11 08:37 被阅读0次

因为长年的战争,无根的草民居无定所,又没有一块落脚点,就像浮萍一样。

解放后,终于有一个窝了。哪怕是集体化,也会有宅基地和自留地。

树木山林,一草一木的都是集体的。

大家在一起劳作,挣工分。然后分粮食。

但那些土地有限,太多人在一起的集体,难免有偷懒耍滑的人。

到后面,集体大锅饭,填不饱肚皮。

很多人饿死,他们用生命去让历史推进。

土地下放后,为了填饱肚子,大家都跟雕刻金子一样精雕细琢,只为能有更多的产出。

然后也有胆大的人,偷偷的开荒。

开荒出来的土地,经过一两年草木灰的铺陈,慢慢的也变得肥沃了。

山林竹林也分下来了。

除了大树木砍伐需要申请政府批准,其它的杂材荆棘,松毛这些,都是自己处理。能源有了。

慢慢的,人们的生活开始稳定了下来。

开始谋求更大的发展了 。

有的开始搞农副产品副业,有的做一下商品交易。

那个时候,一个山头就是一个大队,下面根据位置再细分很多个村民小组。

几个山头就形成一个公社。

在山脚下建几座房子,分别就是公社、供销社、学校、粮站、邮局等所有机构的办公地。

因为山与山之间的距离远,孩子上下学不是很好集中,在适当的位置还会设置简陋的村小,方便孩子就近入学。

高年级后才会统一去山脚下的完全小学就读。

在山脚下那几栋房子工作的人,就是铁饭碗。他们是按月发工资的。不像农民们望天收成,朝不保夕。

农家子弟最大的梦想,就是跳出农门。不靠土地吃饭,就是山脚下的那些工作人员的。看着他们穿得干干净净的,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按时发钱。感觉他们上辈子肯定祖坟冒青烟了。

而要想鲤鱼跃龙门,就必须要好好读书。

农民家庭里,开始重视教育起来了。

当时还是计划经济,供销社是一个肥缺。

在一条长蛇一样瘦长的街道上,一家是卖盐巴酱油等的,一家是鞋子的,一家是衣服的,一家是床上用品的。

那时物质比较稀缺。

糖、瓜子是可以一两一两称的。

一双农用胶鞋,水靴鞋,都是家里好不容易变出来的钱。

农家里变钱出来的方式很少,无外乎就是粮食和家禽。

稻谷、麦子、苞谷,几角钱一斤。

鸡蛋一角钱一个。

那时候的纸币,有一分、两分、五分最小的度量单位。

在长街上,最记忆深刻的就是粮站了。

共产党领导下,把土地从地主老财手上抢夺下来了,分发到贫苦大众手上。

获得温饱后,是要给国家上交粮食的。

到了上粮的时候,人们得到粮食晒干了晒干净了,挑到粮站,有工作人员负责检查和过秤,记账。

如果不合格的,现场让你在晒坝上重新晒,或者重新在风车是过一过。

那时候粮站可真是个香饽饽。

学校和公社就不说了,都是非常好的单位了。那里有食堂,还可以分房子。

街沿边上,农民们可以在地上铺一块口袋,把青菜、鸡蛋等等摆着,一般都是吃国家粮的人才有购买能力。

那些最好的物质,一般都是吃皇粮享受了。

泥腿子的农民,还得供养泥腿子娃娃。

心里盘算着,也要让自己的娃娃把泥腿子洗干净了,穿上鞋子。

那时候的房子,只有两种。乡坝头的都是土房子。

地基是条石堆砌而成的,上面就用粘性强的黄泥装进墙体磨具里夯实。

屋顶用木棒承重,木条是放泥土烧制而出的青瓦。

窗户也是木制的。

这样干透的房子,冬暖夏凉。

而且墙皮经得起风吹日晒。

办公建的房子,是一直条石垒上去。

这个是集体出工出力的。

那个时候,不但要交粮,还要出工。

国家一穷二白。很多基础建设,都是需要民工的。

修路,挖水渠,挖水库。

无论如何,人民都比以前好过。

修养生息。

旧社会,因为战乱,人口不多。

一旦人民生活稳定后,生育能力开始直线上升。

没有节制的情况下,育龄妇女到绝经结束,生个十多个,都不算多的。

那个时候还没有真正的重男轻女现象。

反正可以生很多个。

生一个女孩子,就是家里的一个好帮手。

只是在受教育程度上有差异,但生女孩不会被送人或者处理掉。

随着人口井喷式的爆发,国家开始强制性的计划生育。

当生育变成了一项国策后,有很多故事就发生了。

后来有个叫莫言的作家,写了一部反应这一段时间生育状态的书,叫《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从无节奏生育,到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这种断崖式的压缩,让很多人接受不了。

如果只生一个,如果第一胎是女儿,就不甘心。要再超生一个,中间要付出很多代价。

所以有的生下来,就把孩子送人,或者丢掉,或者秘密处死的都大有人在。

还是堵不住了,就从源头上堵。结扎,放节育环,就变成了那段时间的国策。

就像一个瓶子一样,这段是瓶口。

然后三四十年后,又是这批人,作为生育主力,会被国家放开二胎三胎政策。

两个都是独生子女的话,赡养四个老人,养育三个孩子。

在乡村里,超生二胎的还是比较多。在城市里,如果超生,是直接开除公职的。

乡村里,超生的主要是罚款,不分土地。

这些是侥幸取胜的。

还有的是没有躲过去的。那个时候村上的妇女主任和村上,主抓计划生育,外兼打胎大队长。

有很多成型的胎儿,都没有能够落地。

而当年处罚最重的罚田地,后来在乡村里无人问津。

后面的土地不在退回也不再重新划分。

有很多长满了杂草和荆棘。

甚至退耕还林。

当年开垦出来的土地,又恢复到了最原始的样子。

那些曾经的路,也找不到了。

没有人走的地方,哪来的路。

相关文章

  • 少年的乡村生活,

    作为一个九零后的人,我相信大多数都是在农村生活过,那么,农村生活的乐趣应该大家还会记得,我们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

  • 不易

    农村生活真的不容易

  • 农村生活

    最近一个月基本在农村生活,仿佛回到了小时候或高中放暑假。不同的是现在家里无需干活,如同旅游住酒店。 刚考完驾照,在...

  • 农村生活

    放了暑假,我就去了外婆家了,外婆家在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但是那里有许多趣事! 我和弟弟经...

  • 农村生活

    散步既能让人们保持健康,也能让人们感到快乐! 每逢夏天,饭后,就会有很多人在路上,田野里,或是找到能让人...

  • 农村生活

    那天太阳很好,我和外婆把鸡端到地坝里来炖,我抱了一捆柴,专注着炉子里火候的变化。外婆到灶屋把煮好的红薯端出来,有加...

  • 农村生活

    我喜欢农村,喜欢田野。 春天,我喜欢到野地里去,小草发芽野花开。我喜欢看看野草,野花,春风吹拂,心旷神怡。小河边的...

  • 农村生活

    一转眼离开了东莞,回到了乡下,可是乡下又带着城市的滋味。人生不过3万天好好活,享受生活的乐趣!“命不可改,...

  • 农村生活

    土生土长于农村,15岁才完全离开到县城读高中。大都市里生活了六年,最后又回到了农村。 常言道,...

  • 农村生活

    回老家了 家里的西瓜熟了,毋庸置疑,自己家种的西瓜最甜,红心沙瓤,汁水甘甜,最重要的是,新鲜! 我的公公婆婆都是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农村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kt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