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光》 卓别林

作者: 關伯蘭 | 来源:发表于2020-07-22 10:36 被阅读0次

by 胡戳戳

喜欢的话就关注我叭

电影截图

我可以选择让你看见,也可以选择坚持不让你看见。

----卓别林


戳戳对于卓别林最开始的个人看法是,仅仅是在那个默片时代用滑稽的肢体语言,招牌的小胡子,礼帽,拐杖,大皮鞋这样一个形象逗笑观众,也就认为他的作品也仅仅是停留在能够让人捧腹大笑的层面,所以也并没有怎么看过他的作品。

但事实证明,在这点上我错了,错的很离谱,并且被狠狠的打脸…


电影截图

例如《从军记》《淘金记》《马戏团》这些广为人知的作品,喜剧的定位加上影片的名称,给戳戳的第一印象就是喜剧,也仅仅是喜剧而已,所以兴趣不大,也没有对卓别林的作品有更进一步了解的想法,直到最近,《城市之光》这样一部和喜剧元素搭不上太大关系的卓别林作品引起了戳戳的注意,便抱着好奇决定观看。

很庆幸这次《城市之光》的观影,否则可能将一辈子不会涉及卓别林这位大师的作品。


影片的主角很明确,流浪汉(卓别林),买花女,富人,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戏剧跷跷板的人物设定,三人各自的人物状态,发生的事件,都在微妙的影响到另外两人的故事情节走向。

电影海报

偶然的机会流浪汉救下了想要自杀的富人,而醉酒的富人也因此与流浪汉称兄道弟,让流浪汉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利益,从而有更多的资本去加深与买花女的联系,但酒醒后的富人对他和流浪汉的这段友谊是不承认的,也就促使了流浪汉被迫去参加拳击比赛,为卖花女攒下未结的房租和治疗眼睛的费用,可输的一败涂地的流浪汉未能得到奖金,还因此迟到被老板训斥,在事情看似无法解决的时候,流浪汉又遇上了醉酒的富人,一千块的资助让流浪汉看见了希望,可在此时出现的强盗让事情发生了逆转,流浪汉受陷害只能抢走了那一千块给了卖花女,自己却被押入了监狱。


这样的跷跷板关系在此片中体现的无可挑剔,看似喜剧荒谬的巧合手法,在细细斟酌下却有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况且这只是这部高分佳作的冰山一角,更为触动人心的在于其无处不在的对所处背景下的讽刺,以及对人性光辉(城市之光)依旧温存的肯定。


在这里不妨挑几个影片中戳戳认为有意思的点简单感受下。

电影截图

这个镜头中,流浪汉买下了卖花女的一束花,两人交谈甚欢后产生了微妙的关系,可由于卖花女眼疾的缘故,误将一桶水泼在了流浪汉的身上。

这里的一桶水可以简单的只看作是一桶水,作为电影中喜剧元素而发生,可在当时的背景中,这样的一桶水更像是现实向流浪汉泼出的一桶冷水,告诉他作为流浪汉的自己,在当下的窘迫和贫穷现状下,实现同美丽的卖花女的未来交集是希望渺茫的,也借此讽刺着那时受经济危机影响下的社会。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直接导致了社会迎来了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萧条,大规模失业的现象遍布在了各各角落,而卓别林在影片中的失业流浪汉的身份与这点恰恰相符。

(因无充分证据,此镜头戳戳可能有过度解读嫌疑)

电影截图 电影截图 电影截图

在影片中,富人在醉酒和醒酒状态下对流浪汉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偶然的一次机会,流浪汉救下了寻死的醉酒富人,富人也感激不已,并发自内心的说出“You are my friend for life”这番话,甚至在之后的酒会上愿意为自己的流浪汉朋友与男舞者干上一架。

醒酒状态下的富人是完全不一样的,见到那个曾经救下自己性命还相谈甚欢的流浪汉却转脸不认人,还让管家将其逐出自己的房子。

其实,醉酒状态下的富人或许才是真实的他自己,被妻子抛弃,痛苦不已,想要寻死才是他最为真实的写照,而被流浪汉救下,一起参加酒会,舞会,重新面对生活,也是真情流露。反之,醒酒状态下的富人,拥有的只是一栋豪宅和金钱,是孤独的,不尽人意的,人情味淡,处处都有着一副“装”的样子。

影片中对于富人酒醒时和酒醉时的描写,也正是对当时处于萧条的的社会,资本家们手握财富,享受着优质生活,却丝毫不为那些失业者们着想的一次暗自抨击。

电影截图

影片的最后,出狱的流浪汉再次遇上了卖花女,此时卖花女的眼疾已经靠着当时他资助的那一笔钱治好了,并且开了一家属于她的高档花店,在她认出流浪汉后,两人含情脉脉的对视着,宛若“城市之光”。

(后面大概就是美好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戳戳认为,电影艺术的本质便该是用镜头反应问题,记录生活(问题),而在卓别林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能够开怀大笑,又在隐约中感受到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抨击,对人性光辉的肯定,所以这也是他不用于其他电影艺术大师的区别之一,他的艺术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在将近百年后的今天也不为过时,依旧能够让影迷们在感受电影魅力的同时发自肺腑的笑出声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城市之光》 卓别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rz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