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昨天《让培训工作上接战略、下接绩效的正确搞法》,今天聊聊第二本。
说到读书,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扰:
1、没时间看书,看了也没有用
2、记不住、理解很浅显
3、一个人读书很孤独、无法坚持
而有本书给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大家碎片化时间也能读书,读了就有用,而且能教学相长地带领身边人读书,甚至对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有极大的帮助。
它就是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今天分享3个工具,分别是:便签拆书法、拆书带领法、拆书帮分舵。这就是拆书帮这个国内最专业读书社群的三件利器,截止18年3月,拆书帮已经在全国有了65家各地分舵,涵盖了除西藏等4个省份之外的全国各地,并被TCL等引进、被腾讯、阿里巴巴等标杆企业认可和模仿。
一、便签拆书法——在有限时间内,把最需要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当我们拿起一本书,总是习惯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我们认为这才是心目中读完一本书的正确姿势,其实这只是学校里的应试读法,而在时间有限、强调产出的职场生活中,却是不适用的,因为我们没那么多时间去字斟句酌,记忆背诵,我们更需要的是将别人的知识快速转化为对我们工作、生活有帮助的能力。
打个比喻,与其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这需要我们进行2个信念转变:化整为零、从记忆到实践。
那具体要怎么做呢?
1、快速阅读,找到书中对自己当下生活、工作有用的片段
2、复述。因为学校里也有归纳段落大意的练习,这一步难度相比于后两步不会太大。当然,深究下去,会发现也别有洞天,不足为外人道也。
3、联系。需要你思考“让我想到什么相关的经历、经验?”。这一步往往会大脑空白,因为2点原因。1、学校教育,更多是把我们当成白纸,灌输知识。因此,很缺少训练反思的练习。2、学校教育重理论记忆、轻实践行动,我们往往缺少经验、经历可供反思。
4、行动。“接下来,我们如何实践呢?”,如果你具备时间管理的能力,你就能很好地拿出一份详尽行动计划,以便去验证作者方法对你而言,是否真的有效啦
而为了方便笔记、提醒行动和追溯,我们会用3张便利贴写出复、联、行动,贴在书内,并抽出行动便利贴,张贴在醒目的位置提醒我们。而在对应页面,放入1张便签提示。
我们来举个例子,当你拿起250页、18万字的《追求卓越-个人成长版》时,就应该快速阅读,最开始绝不纠结于某篇文章什么结构、某句话什么意思,某个字怎么读,而是鸟瞰式找到对你有用或启发的内容。
比如,你看到了“别忘记写感谢卡。 这句话是这本书中最重要的忠告。如果你铭记在心,现在就可以把这本小书扔进垃圾桶,而且已赚回10倍的书价(不,应该是万倍)。道谢(用感谢卡或其他形式都好)的威力,很难有相比拟的东西;不,应该说无可比拟。”
以往我们也许只画根横线、抄个笔记。而现在我们会复述、联想感恩的事情,并且最重要的是,看看身边有些哪位帮助过我们的朋友,然后去感谢。
如果你真的去实践了,你就会得到学以致用的甜头,让有用的知识真正有用起来。
二、拆书带领法——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教会别人
中学时,谁问到我解题方法,我都会耐心讲解。除了乐于助人的本心之外,我还发现,过程中我也受益匪浅,越讲越对知识理解透彻。
我相信大家也有会这样的经历。这其实就是培训圈的那句金句,“教是最好的学”。
那拆书帮里是如何教别人学习的呢?
在此不赘述提前的准备,现场最核心的就是帮助他人理解、联系和行动。
1、通过自己的复述和转述,让拆友理解精华片段知识的价值、做法,乃至适用范围。
2、提供案例或提问,让拆友唤醒自己的旧知,并连接到新知上。
3、设计现场练习,让拆友初试牛刀,并督促课后实践。
还是以上面那段感谢卡知识为例,
首先,我们会细化分享感谢卡的3步应用:1、选择一个要感谢的人,2、写感谢卡,比如用以下格式,“XX,特别感谢你。因为你在xx时候,给予我了xx帮助,让我能够xx,我的内心感到非常xx。这里,特别对你说声xx,今后如果有什么我能做的,请随时告诉我”、3、选择亲手递上卡片,或者微信等方式,送上感谢。
其次,我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并营造一个能让拆友回想起感谢对象的场景。 比如,回首过去的一年,或者你之所以成为现在的你的经历,其中有哪位朋友,给到你帮助、鼓励和温暖呢?你却没有亲口对ta说声感谢,请写下来了。
最后,我们现场可以让大家一起写出创意卡片,并分享,相互借鉴修订。
总结时,我们让两位拆友相互结伴,提醒帮助对方真正去感谢。
这样教一遍,是不是比自己看书更理解深刻,更不会读完就忘完呢?
而且,如果你是培训经理、培训讲师,你有木有发现,这就是一套简约不简单、“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呢?到底相比于传统演讲型讲师的那套声音、手势、走位训练,好在哪里呢?到底对于培训工作中费用越来越需要用到刀刃上有什么启示呢?我只有说,谁试谁知道
三、拆书帮分舵——从孤独的学习爱好者到一群“一切在我、交流双赢”、为他人带来喜悦和幸福的学习促进者联合起来
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就像你节假日会熬夜、睡到太阳直射屁股,但如果你第二天要上班,你是不是定3个闹钟赶到公司呢?
而在社群,没有扣钱的负面激励,有的是你追我赶、相互帮助的温暖支持。
拆书帮,就是这样一个正能量的学习社群。
2014年参加幸福行动家年会,在遇见赵周老师做分享后,我就动了念头,决定在成都也要有这样一个读书人的家,于是成都分舵在12月25日开始了植舵。因为赵周老师的鼓励、因为雪菲、熊赳赳、孟舵细心指导,因为申姐的牵头组织、因为骆轩的一直陪伴和舵名征集(从此叫了蜀汉),植舵小团队相互支持,又陆续加入了杨哥、杨大哥等伙伴,走过了30拆、走出了三个三级拆书家,安营在洪老板儿的啡信,经历了杨哥带领的第二任团队,到了现在骆轩带领的第三任团队,蜀汉分舵已经成为了成都读书人下班后,除火锅店之外的聚集地。
说起来社群很简单,有人分享、有人组织、有人参与,就可以说有了一个社群
说起来社群不容易,是否能持续有干货分享、是否有热心人各司其职,是否大家得到持续成长,是否有规范的运营标准,甚至愿景、价值观、理念等,才能决定一个社群能够存活几年、不断壮大。
如果你翻开书,你会发现有一些社群运营方法介绍,如果你担任分舵运营,你会发现有媲美头马的细致运营手册。
但只有你去跟分舵的元老们、拆书家们、长老们、死忠粉们聊一聊,听听他们的故事,你才会发现,真正重要的还是活生生的人。
不管是在学习型组织热炒的当年,还是学习社群盛行的现在,只有有了一群“一切在我、交流双赢”、为他人带来喜悦和幸福的学习促进者,才会有一个一起成长、交流的家
一本好书,作者花了多少日夜思考、践行和书写,就值得读者花多少日夜去品味。
我2013年1月买来,14年年中开始细看,近4年践行,花了1天写成本文。你呢?
期望这本书也能对你的学习、培训、人生有所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