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哲学的时候恰恰是生活非常黑暗的时候,那时候哲学无疑是给了我方向。虽然并没有像所罗门所言“她带我走向生活,告诉我生活乃是艺术”,但也告诉了我作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的看待生活,如何不把自己的眼光局限于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以及从一个更深的层次去发现一个人作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存在,如何寻找存在的意义。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这一名词最早由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赛尔提出。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流派,包括有神论、无神论和人道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认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
其余的哲学都有本质的设定,而除了存在主义。这是一种没有依附载体的主义,是一团无用的激情——存在主义哲学更像是一种情绪。无人会告诉你,上帝死了,没有人会告诉你,如何去选择。于是就会充斥着一种无力感,一种存在主义的焦虑。这与整个二战和自然科学的进步息息相关。“把一整个理念世界作为无用的建筑物彻底抛却,他们陷入了某种矛盾,必须在无选择的权利,没有任何他们可以衡量他们是否选择好的权利的情况下进行选择。”而语言是存在的家,所以存在主义后期转向了对语言的分析。
无意义是存在的既定事实也是作为一个人的终极关怀。如果我们注定得死,如果我们构建自己世界,如果我们构建我们自己的世界,如果每一个人最终都是独自一人处于一个无关紧要的世界之中,那么生命有什么意义?我们为什么要活着?我们要怎样活着?如果并不存在为我们预先设计的蓝图,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必须构建自己的生命意义。然而,一个人创造出来的意义能否坚强到令其能坚强到容忍生活?人类这种寻找意义的生物,却被投入到毫无意义的宇宙之中,于是,存在的动力性冲突便从进退维谷的境地中滋生出来。
于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而言,这种冲突尤其明显。当他偶尔从日常忙碌的生活中暂时的分离,感受到了那一瞬心灵的冲击。于是他追问:活着是为了什么。他在想的问题可以具体化为:它所创造的意义是否可以支撑起生活?普通人的生活就像路边的野草,独自在那里一代又一代,没有人会去在意。但它们确实在一代代的更新,它们确实以这样一种方式在世界上存在过并将永远存在下去。野草在那里不动,它们没有选择。但人有,如果说,人活着是为了责任,是为了承担。那么,人就在这个层面上拥有了选择的权利,一个人可以选择责任,也可以选择碌碌无为。或者,只要意识到意义是由自己创造和选择的,我们接下来面对的就是选择的冲突。
“存在先于本质”,萨特如此定义。人类的“自为存在”和其他的“自在存在”的区别在于:being-for-itself 和being-in-itself。他反复重复,人类是以存在为目的的所在。人类需要选择自己的生活,而非依赖于先天的规律或宗教准则——无论是信仰、道德、科学还是其他任何东西——来告诉他们需要怎样做。即使选择了这些原则中的一种,比如道德或宗教原则,也只不过是其选择的形式罢了。所以,无论你做什么,怎样生活,终究只是个人自由意志的表现。就像萨特说的,人生来自由。单正从这一点,人恰恰又是最不自由的,其他的生物都可以依靠自己的本质而存在,比如狼,自然就已经提供了它唯一合理的生存方式。也许这只是一种预设:为什么是人,且只有人,有能力过形形色色的生活,而其他的生物却生来注定成为遗传法则的奴隶,自然历史的仆人呢?这也就是最令人感兴趣的地方——“存在的灵活性”(existential flexibility)这样一个整体的概念。
或许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于时间的理解,在存在的层面上。我借以从这个层面上说明人的本质性。根据海德格尔的观点,此在即显示为时间性。必然要本然的领会时间“为了摆明着一层,我们需得源源始始地解说时间性之为领会着存在的此在的存在,并从这一时间性出发解说时间之为存在之领会的视野。”这是从存在的层面,在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中,时间是由一段段的目标加实现的过程,而反观动物,他们只会把精力集中于眼下的每一分时光,抓到食物是欢乐的,抓不到食物也是欢乐的,因为他们没有设立目标,没有分步实现自己的计划,也就没有那种付出努力并仔细实施而不得的失落感。打个比方来说那就是:人是“时间段”的生物,而动物是“时间点”的生物。所以,人是没有自然规定的合理性的,时间更像是从人的脑中流过的一种东西,一种人能通过它切实地的感受到生活的工具,而且更多的存在于头脑中。
“莫骚不痒之处。”既然有很多人对生命、死亡产生了令人痛苦而不可更改的现实,那么为什么还要聚集于令人痛苦而不可更改的现实?存在主义取向的治疗师,虽然希望减轻焦虑的破环性成果,但却不希望消除焦虑。因为没有焦虑,也就无法活出真正的生活,也就无法面对死亡。焦虑既是敌人,也是向导,它可以指出真正地存在之路。
向自我深处探索的过程中(海德格尔的“揭露”)使我们认识到自己是有限的,我们必然会死亡,我们是自由的,我们也无法逃避我们的自由。而同时人也必然是孤独的。个体常常与他人隔绝或者和部分自我隔绝,但是在这些隔绝背后有一种更根本的、因存在而存在的孤独。即便和别人有着圆满的沟通,或者是有着高度的知识整合,这种孤独也依然存在。也许个体和任何其他生命之间都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有一个病人从孩提时代起就一直做着同一个噩梦,而且在门中他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只是梦中他的世界消融了,他不得不面对虚无:
我在自己的房间,突然发现每样东西都在变化。窗框开始拉长,然后像波浪一样扭曲;书柜被压扁;门把手不见了,只留一个空洞在门上,洞越来越大。每样东西都失去了原本的形状,开始融化。然后什么东西都不见了,我开始尖叫
存在孤独是许多入口的寂寞之谷,面对死亡和自由都会让人无可避免的进入这个山谷。而死亡和存在孤独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联系,因为认识到“自己的死亡”会让人彻底认清无人可以和他一起死亡,更无人可代替。海德格尔说:“虽然可以为别人赴死,可是这种为他人死一点也不代表另一个人的死亡可以被带走。”而一个人活着,还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意识到自己是自己生命的作者意味着没有人可以创造和保护自己。人生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蕴含着深刻的孤独感。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详细论述了各种孤独感的来源和表现。但特别强调了人类根本的分割所必然带来的孤独感。意识到自己的孤独与隔绝,意识到个人在自然和社会力量面前的无助,所有的这些都是人孤独的存在成为难以忍受的牢笼。当我们发现自己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被放入无法选择的存在时,强烈的孤独和无助感都是可以理解的情绪反应。这种感受如海德格尔所描述的“被抛入”,虽然人自我创造,但这种创造是有限度的,因为人本身就是有限度的。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种对普遍意义的追问,我们为了什么而活?现代尘世中的人类面临的任务是在没有外在坐标指引的情况下,找到生命的方向。人们该如何建构自身的意义,而且这个意义要足以支撑个体的生命?加缪使用“荒谬”这个词来形容人在世上的基本情境,即寻求超越和意义的人类却必须生活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中困境。人类的渴望和世界的冷漠之间的构成了加缪所说的“荒谬”的人类处境。然而人生重要的是成就和完成某件事。三种意义体系分别是创造、体验、态度,这三者都寓于人生经历的事情之中。弗兰克尔说:“重要的不是活动的半径有多大,而是你如何能够填好这个圆”。休谟说:“只有沉醉于生活之中,才能继续活下去。”参与生活是解决无意义最有效的方法。
小结
意志是人生活的动力,是完成每一事物的计划和目标。人生的意义展开需要以意志为基础,参与建造与他者的关系,创造性的活动,还有一些哲学的,文学的,艺术的解决方案。但是做出改变的基础和动力是意志,是亚里士多德的动力因。决定、愿望、使命等等都是根源于人类本性深处的动力,也是人获得人生意义的自觉自在自为的本质。人活着往往伴随着责任、自由,这是人自我选择,自我超越的维度,也是作为人的尊严与价值。加缪:如同世界有白昼亦有黑夜,生命又诞生亦有死亡,两者既相反又互补,皆为生命的真实面,人应平心接受并尽力维持二者之间的张力与平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