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挺拔的身材 培养孩子的价值观
自主教养的目标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自主的人,而一个自主的人必然有健全的价值观,反过来,一个人如果没有价值观体系指导自己的行为,那他所谓的自主其实也就和断线的风筝一样,看死主,其实是随风飘荡,没有真正的自我。
第一节 暗黑小邪神,还是光明小天使
我们大多数父母也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人类的善良公正,不仅是后天教养的结果,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显示,也是先天的成分。那怎样保护孩子的人善本性,使孩子发展出正向的价值观呢,首先你要分清成长型价值观和匮乏性价值观。(这一部分之前提到过)
第二,培养孩子的价值观,最重要的原则是身教言传,孩子最可能模仿的是他们认可和信赖的人。
有人认为各种价值观都有道理没有对错高下之分不应该对孩子进行价值观教诲,而应由他长大之后自己去判断选择,作者反对这样的育儿观。作者认为,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他的理智脑发育还没有完成,他有善良公正的天性,但是怎样把天性发展成理性成熟坚定的价值观,绝对离不开家长的引导,只是在培养孩子价值观时,要注意和他多讨论,多让他思考,父母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规范。
第二节 善良:价值观的根本
如何培养孩子善良的价值观?作者推荐三个方法:第一,扩大孩子的关注圈,引导孩子多关注他人的心理感受。第二,让孩子多做善事,不要用物质奖励孩子的善良,这样会破坏他的内在动机。第三,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自己先做一个善良的人,怎样对待别人折射的是你如何对待自己,是你一个善良的人,你的孩子一定会是一个善良的人。
第三节 真诚:你会向孩子道歉吗
比如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真诚的人?最重要也是你自己要是一个真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不要欺骗孩子,还有一点很关键:犯了错误,你会向孩子道歉吗?
父母偶尔情绪失控迁怒小朋友的事情时有发生,但若是意识到了错误,需要及时道歉。如何道歉?第一步,先描述自己的错误行为,比如“对不起,爸爸刚才错怪你了。不应该没有问清楚情况就认定是你弄脏卫生间,对你发火。”不要上纲上线,简单客观描述就好。第二步,和孩子交流他的情绪,比如刚才爸爸发火是不是吓到你了?让孩子知道你认可他的情绪,他的怒气也就消失了一半。第三,和孩子商量,以后如何笔仙出现类似的错误。
道歉的时候,不要找借口,不要用物质贿赂孩子,不要逼孩子接受。父母向孩子道歉,有助于孩子真诚品格的培养。孩子以后犯了错误也不会去掩盖,而是知错就改,更加大方、自信地与人交往。
第四节 公平:孩子经常抗议不公平吗
很多时候孩子抗议的不公平。其实在他们心中就是“”对我不利,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真正的公平观呢,第一,讲道理,公平不等于一模一样,也不等于自己占便宜,这些道理在他占便宜的时候讲更有效,第二,让他亲身体验公平,比如让他分东西让他制定规则,第三,大人要以身作则,可不要跟孩子一样忽略孩子的需求,把自己方便当成公平,而且要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逐步调整公平培养策略。
第五节 物品所有权:孩子抢玩具怎么办
无论孩子是喜欢抢别人的东西,还是东西被别人抢了不反抗,我们的应对之道都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从孩子两岁开始就要让他确认物品所有权,不要强迫他分享。
2~4岁之间,要帮他发展物品所有权的概念,如果他抢了别人的东西,一定要他还给别人,如果他的东西被抢了,一定要坚决要回来,在这个期间要反复的教孩子怎么向别人表达友好和抗议。这样一来,每次他跟其他小朋友发生了冲突,反而是一个锻炼他公平的机会。
第六节 孩子打人或被人打了,怎么办
为什么孩子之间总会发生打人和被打的事情?孩子在需要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说,只好用他们最习惯的方法就是身体语言。所以有的时候他拍一下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反而不是很介意。这并不是说被打的孩子就怯懦没用而是因为两三岁的孩子习惯用用身体语言表达,他们知道对方只是打个招呼。
孩子经常打人的第2个原因是他们习惯于自我中心。打别人一下,他不疼,他就以为别人也不疼,要能够感受别人的感受,叫共情能力,也有人把它叫做同理心,这是两岁以后才开始发展的,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所以34岁的孩子是很难替别人着想的。
第三,孩子的社会认知能力不足。在三岁以前根本不理解那些复杂的社会规则,所以他根本不知道打人是错的,同样被打的孩子有时候也不会愤怒,因为他不觉得这是一件多大的事儿。
4岁以上的孩子被打,家长该如何干预呢?第一,要安抚孩子的情绪,第2步要和对方的家长一起商量解决。
4岁以上的孩子打人,家长该如何干预呢?第一要教给孩子语言表达的方法。第二要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第三要让孩子承担打人的后果。
第七节 原谅,记仇不可怕,只要能原谅
孩子开始记仇了,这是正常现象,那父母应该如何处理呢?记仇不可怕,只要能原谅,让孩子学会原谅,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原谅对方不等于不要对方承担后果,第二,原谅不等于忘记,第三,不要催促还是原谅。
要知道记住别人以前的行为,并以此来预测他下次的行为,这是人类的正常策略,这说明孩子对于坏事有正确的反应,而原料属于心理范畴,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原谅,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良好,而是为了孩子自己内心的健康成长,如果不原谅别人,心里就会累积太多的负面情绪,那些过去不愉快的经历,会时不时的从你的心里跳出来咬你一口,这不仅会影响你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更不用说能够原谅别人的孩子,会有更多的朋友做事不太受情绪的影响,将来也会更成功
我们心理上应该尽量原谅别人,但是行为上还是要坚持原则。不要强迫孩子,在对方还没有承受自然后果时就原谅他,对方做错了事,别人记住了下次不跟他玩儿了,这不也是自然后果的一部分吗?我们同样不应该强迫孩子忘记冲突,那违反人的本性是错误的社交策略。
如何发展孩子原谅的能力?第一,教给孩子原谅的方法,第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第三,父母要以身作则,原谅不是一句简单的没关系,或者我原谅你就完了,它包括了感受,原谅和希望。父母要帮助孩子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孩子在冲突中肯定有情绪,我们要帮他引导,和排解这些情绪,当负面情绪清扫干净之后,再告诉他,我们要如何原谅。原谅之前,我们也要帮助孩子找到问题和发生冲突的根源,要知道孩子不肯原谅,有时候不见得是小心眼,而是出于害怕,担心一个问题将来会重复出现,所以我们要帮他设计策略,第3点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在鼓励孩子原谅的时候,也不要犯三个错误,把原谅当成不要对方承担后果,把原谅当成忘记或者催促孩子原谅。
第八节 欣赏:看到别人的优点
学会欣赏别人,不仅能使孩子有更多的朋友,将来还会使他更成功,如何教会孩子欣赏别人呢?第一,从人到优点,就是为一个人找到优点,第二从优点到人,比如说告诉孩子一个优点,让他想想周围的哪些人或者虚构的故事中,谁有这个优点,第三,给孩子示范怎么欣赏别人。欣赏优点,也包括欣赏自己的优点。
第九节 感恩:别把内疚当成感恩
怎样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这里有一正一反反面就是激发内疚,这个之前已经讲过了,感恩是一种正面情绪,而内疚是一种负面情绪,那什么才是真正的感恩呢?第一对方必须不图回报,第二,必须能感受到对方的善意现在很多孩子之所以不知道感恩就是因为他把父母的的付出看成理所当然。这就意味着你要拒绝还是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哪怕是那些合理的要求,如果你自己不方便,也可以适当拒绝,比如孩子一定要你背着她,但是你确实累了,就告。就告诉他,爸爸也很累,虽然爸爸也想背你,但是爸爸也很累,那我们一起坚持一下好不好?
当然你的拒绝和满足一定要跟前面讲的第1个原则保持一致,绝对不能你学习好,所以我就满足你的要求,你丢了我的脸,我就拒绝你的要求,而是根据生活规则和情景作出合理的解释,总而言之,在为孩子付出时要把握好一个平衡,既要让孩子感觉到我对你好是因为我爱你,我对你的爱是无条件的,又要让她明白,我对你的付出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我选择为你付出,而且要注意不要激发孩子的内疚,这样孩子才能发展出真正的感恩,很多研究发现。那些心怀感恩的孩子在学校里成绩会更好,长大后会更成功,家庭更美满,身体更健康,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能获得心理安慰,更是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
第十节 自律:建立家庭规范
习惯比目标重要,家庭规范能给孩子安全感,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为孩子节省大量心里资源。怎么建立呢?
- 第一,制定家庭规范
父母和孩子一同商量家庭规范的内容,要征询孩子的意见,理由要正面,目标要宽松,数量别太多。如果孩子的意见不合理,我们在劝说孩子的时候,要用正面的引导,而不是负面的“威胁”,比如让孩子早睡,理由是“休息的好明天玩得更开心”,而不是“不好好睡明天就会迟到,老师会批评你。”目标不要太高,一次不要定太多目标,要在合理范围内,让孩子一点点的增加成就感,从而更自主的遵守。 - 第二,颁布家庭规范
要让大家共同签字,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这甚至比大人监督还有效;在颁布的时候,可以把奖励方法一起颁布,做得到就加分,做不到就减分,让他每天每周可以自己复盘回顾,更有成就感。 - 第三,执行家庭规范
执行的时候要提前预告,不能马上开始之前临时通知;家长要身体力行,父母要先做到,这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要正面引导,,不可以负面的威胁或羞辱,让孩子不断尝到甜头而被鼓励;要适当灵活,规范不能指定的要紧凑要留有空间和余地。
第十一节 合作:父母意见不一致怎么办?
父母有分歧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知道如何解决分歧,如何解决分歧,比分歧本身更重要。解决分歧的原则很简单,就如同我们平时在单位和同事产生了分歧一样,第一,说明你的立场;第二,认真倾听对方的理由;第三,商量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做到这些,父母之间的分歧,甚至可以作为教育孩子如何处理分歧的好机会。但是,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另一半的坏话。
第十二节 别人违背了你教给孩子的价值观,怎么办?
价值观是什么?就是你推崇、喜欢、看重的东西在发生冲突时,你如何选择。遇到别人做了不好的示范,你应该如何?
第一,解释道理:有时我们在遇到急事也会打破原则,需要做一下变通,但人天生有一种坏习惯,就是觉得自己打破规则是迫不得已,别人打破规则,那就是道德败坏。所以你将心比心,在孩子面前帮别人解释,也能提高他的公情能力。
第二,以身作则:父母的言谈举止是孩子的行为向导,如果父母不能做到言行一致,那么要求孩子的时候,孩子肯定会觉得不公司,没有说服力。所以在解释道理和以身作则后,我们有时候还要进行第三步,捍卫孩子的公平。比如有小朋友抢了你孩子的玩具,你必须干预,用行动告诉孩子,公正比表面和谐的关系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