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挺拔的身材:培养孩子的价值观
许多人把自主教养误解为“就是让孩子做主”,那就太肤浅了。自主教养的目标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自主的人,而一个自主的人必然有健全的价值观;反过来,一个人如果没有价值观体系指导自己的行为,那他所谓的自主,其实就和断线的风筝、无根的浮萍一样,看是自由自主,其实完全是随风飘荡、随波逐流,根本没有真正的自我。
给孩子一个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影响,是自主教养的重要内容。当然,这很难。本章从多个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入手,讲讲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明是非、懂道理的人,从而发展出他的整合动机,做事不是听从别人的摆布,而是遵循内心的指引。
第一节:暗黑小邪神,还是光明小天使?
你更希望孩子成为下面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A:不太有主见,也没有什么爱好,甚至可以说是随波逐流,但是淳朴、善良,乐于助人,为人公平正直。
B:很有主见,也很有激情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但自私自利,为了自己的欲望,不惜损害他人利益。
我虽然是自主教养的倡导者,但在这种情况下,我宁愿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不自主的好人,也不愿意他成为一个自主的坏人。因为好人不自主,顶多就是自己时常会感到困惑、迷茫、沮丧、无力,但遇到大是大非,他仍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可坏人自主,那就要爆发出加倍的暗黑能量,不遗余力地破坏社会了。
当然,幸运的是,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假设。在现实世界,并不存在这样的两难选择。因为善良、助人、公平、正直是人的天性,社会又在这些人类天性的基础上,构建出提倡善良、公正的主流价值观。
所以,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会被形成这样的正面价值观,当他帮助别人、伸张正义时,他会感到内在的快乐和满足;只有那些受控动机过强,沉迷于金钱、权利、虚荣、执念等外在因素或者内摄心理的人,才会违背自己的善良、公正的天性,损人利己,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些人其实并不真的自主,他们的内心其实也经常发生冲突。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人类的善良、公正不仅仅是后天教养的结果,绝对有先天的成分。比如德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当实验者需要帮助时,比如东西掉了,打不开厨门,才1岁半的小宝宝看见后,都会主动帮忙。(有实验表明人类近亲大猩猩也会相互帮助。)
这在进化论上很好理解:进化的单位是基因,而非生物体;生物相互帮助,对于基因的繁衍更有利,因此,促进生物互助的基因就流传开来。
道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进化的结果,在鼓励相互帮助的同时,进化还为我们发展出另一种武器:惩罚那些被帮助后却不回报的坏蛋。愤怒、憎恨、厌恶等心理的进化,都是为了帮助我们不被那些坏蛋占便宜,以及威慑其他想白占便宜的潜在坏蛋。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也做过实验,让婴儿看录像,录像里有个圆心要上山,有个三角形会帮它,推上去。但也有个正方形会害它,把它踢下来。放完录像,几个月的婴儿看过简单的录像以后,都会选择助人的三角形玩具。
可见,人天生就有道德观,会进行善恶判断。
那么,怎么才能保护孩子的仁善本性,使他发展出正向的价值观呢?你要注意一下两点:
第一,你要分清成长型价值观和匮乏型价值观。因为所谓价值观,就是你认为什么东西最重要。那些可能会威胁孩子生存的,就属于匮乏型价值观,比如安全感。你必须让孩子在情感上感到安全,他才不会渴求别人的慰籍;才不会特别渴求别人的认同;你必须让孩子在物质上感到安全——并不是要满足他一切物质要求,而是不要让他经常为物质苦恼。
善良、助人、公平、正直、感恩、真诚、宽恕、谦虚、合作精神等,都属于成长型价值观的范畴。你越鼓励孩子去追求,孩子就越认为它重要。因此,当孩子有这方面表现的时候,应多肯定、多表扬;而对于相反的表现,则要多否定、多批评。
第二,培养孩子的价值观,最重要的原则是身教重于言传。
你的孩子说千遍万遍,不如自己做一个好人、做一件好事管用。育儿本身就是育己的过程,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其实也是校正你自己价值观的好机会。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理智脑还远远没有发育好,他有善良、公正的天性,但怎样把天性发展为理性、成熟、坚定的价值观,绝对离不开家长的引导。
只是在培养孩子的价值观时,要注意和他多讨论,让孩子多思考,父母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规范。让孩子自己构建价值观的可能,就和让孩子做大学数学一样不可能实现。
第二节:善良:价值观的根本
我儿子小学第一学期结束时,班主任和我们沟通情况,问我对孩子如何评价。我说:“我对孩子很满意,因为他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有我最看重的品质——善良。”
人性本善,所有的孩子,天生就有善良的本能。但是,仅仅依赖先天本能是不够的,你仍然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是他变得更善良。
我推荐三个方法:第一,扩大孩子的关注圈;第二,让孩子多做善良的事;第三,以身作则,自己先做一个善良的人。
第一个方法,扩大孩子的关注圈。
关注圈就是有一个人关心的人组成的圈子,这个圈子里的人,他是关心、爱护的;出了这个圈子,他就比较冷漠了。一般来说,我们对于家人都是关心、爱护的,还有和自己感情比较深的朋友、同学。也很关爱;但是对于陌生人,或者关系一般的人,就不太在乎了。
善良的人,通常关注圈比较大,能够不计回报地帮助别人,替别人着想。所以,要培养孩子的善良品质,可以从帮助他扩大关注圈开始。
具体怎么做:比如在吃饭的时候,点餐服务员态度不好。我们端了餐盘坐下后,我问儿子:“你觉得刚才那个姐姐为什么心情不好呢?”
我一开始对这样的问题都不太适应,会直接说:“我不知道。”
我就举了两个例子:“我来猜吧,也许是因为她工作太累了。说不定她已经加了一夜班了。或者呢,也许她昨天晚上没睡好觉,所以现在还没恢复过来。”
儿子这下听懂了,说:“啊,那也许她早饭不好吃,她没吃多少,所以现在饿了,就不开心了。”
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轻易把别人“非人化”,而是可以尽量把陌生人,哪怕是让自己不爽的人,也往有情感、有血有肉的方向想,就会关注而不是讨厌这些人了。
第二个方法,让孩子做善良的事。
可以参加公益活动。比如把自己用不着的衣服、玩具和书捐给贫困地区的儿童。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做的事,比如看到路边的垃圾,就把它拣起来扔进垃圾桶,在开门的时候注意后面有没有人,如果有人就把门帮他挡住;如果小伙伴病了,给他打个电话、发个微信,或者写一张问候卡;如果班上有个同学不太受欢迎,邀请他到家里,或者和他一起去公园玩。
特别提醒大家,不要用物质奖励孩子的善良,而是应该让他们觉得,善良是理所应当的,他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对待别人。你可以口头表扬,但是最好就像我们一直主张的,肯定一下他的好行为就行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做家长的,自己一定要做善良的榜样。
孩子每天看见父母是善良的人,才能觉得自己也做善良的事情,是天经地义,不需要额外的表扬和奖励的。
善良是一种能力,但它不仅仅是帮助你成功、帮助你交朋友的能力,最主要的,它是告诉你如何度过一生、是一生充实、有意义的能力。
所以,无论孩子在不在身边,我都尽量做到善待每一个人,这并不是说一个人需要不停地捐钱,或者无休止地拿自己的时间帮助别人。在物质层面上,我们做到力所能及即可,我们可以在其他方面传达善意。
你是一个善良的人,孩子也一定会是一个善良的人。
第三节:真诚:你会向孩子道歉吗?
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真诚的人?最重要的一条,当然是你自己要做一个真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注意不欺骗孩子,还有一点也很关键:犯了错误,你会向孩子道歉吗?
作者自己的故事,发现卫生间又是一塌糊涂,转身就骂了儿子。结果妈妈出来解释说是小女儿弄的。
误解了儿子,有些家长觉得,大人怎么能向孩子道歉呢?那孩子眼里还会有大人的权威吗?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单位的领导犯了错误还死不承认,你是会对他更尊重还是更鄙视呢?
孩子也一样,你真诚地向他道歉,反而会使他更尊重你,更接纳你,以后会更听你的话。
怎么向孩子道歉呢?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描述自己错误的行为;第二步,交流可能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也就是为什么你的行为是错的。第三步,如何改正,和孩子一起商量出一个将来避免再犯的方案。
第一步只要用简单的对行为的描述开头就行了,如:“爸爸刚才错怪你了,对不起。”“对不起,刚才爸爸情绪太激动了,话说过头了。”
不用上纲上线,批评孩子要注意归因,别把暂时的、特定的、受环境影响的错误说成是永久的、全面的、本质性的问题。我们分析自己的错误也是一样的。不要说什么:“对不起,宝贝,我真是个坏爸爸”
第二步,和孩子交流他的情绪。比如,“我错怪了你,一定让你很委屈,你现在是不是很生气,很难过。”或者“刚才我发那么大火,可能吓着你了吧。你现在有点儿害怕,又对我很生气吧。”
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的时候,他的怒气也就消失了一大半。
最重要的是第三步,和孩子商量以后如何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比如,给孩子一个保证:“我保证以后责怪你之前一定要先把情况调查清楚。”
这时候,你可以把主动权更多地交给孩子:“你能做些什么,帮助爸爸改正这个缺点呢?要不以后我们约定个手势,你一看爸爸要发脾气了,就做出这个篮球里面暂停手势,然后爸爸就明白你的意思了。”
(向孩子道歉要注意:不要找借口,不要用物质贿赂孩子,不要逼孩子接受。)
第一,不找借口道歉,必须是真诚的,无条件的,错了就是错了,不要找各种借口辩解,甚至又怪到孩子头上去了。比如我上次错怪孩子,可不能这么道歉:“对不起,爸爸错怪了你,但那也不能怪爸爸啊,谁叫你以前总是把卫生间弄得乱七八糟呢?”(翻旧账)
那哪里是道歉,不还是责怪孩子吗?道歉的时候,就集中在这次错误的行为上,不要把道歉又转化成一次教育孩子的机会。
第二:不要用物质来贿赂孩子。
你认识自己错了,很内疚,很多家长就容易走到另一个极端。:“哦,对不起。宝贝,妈妈错了,我给你买个巧克力蛋糕赔罪好不好。”
因为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一个人犯了错误,他的弥补方法应该是改正这个错误,而不是用物质来掩盖这个错误。重点在于“我的缺点需要改正”,而不是讨好对方。
(防止孩子学习你的方法,以后犯了错,不改正,反而各种找借口掩饰,结果后果更恶劣。)
第三,不要逼孩子接受。
如果有时候孩子很生气,就是不接受你的道歉怎么办?那也没关系,给孩子时间,千万不要逼孩子原谅你。“喂,你不要太过分啊!妈妈都道歉了,你还要怎么样?”
大家想想自己,是不是有时候别人伤害了你,他跟你也这样说。你碍于情面,也接受了。但其实心里还是生气了很久。
所以,你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错误。孩子以后也会向你学习。
总结:
三步骤:1,描述错误行为;2,交流孩子的情绪;3,商量解决方案。
三不要:1,不要找借口;2,不要用物质贿赂孩子;3,不要逼迫孩子接受。
父母这样向孩子道歉,有助于孩子真诚品格的培养。孩子以后犯了凑无也不会去掩饰,而是知错能改,更加大方、自信地与人交往。
第四节:公平:孩子经常抗议不公平吗?
自从小女儿出生,儿子就经常抗议这不公平,那不公平,比如,为什么他晚上必须按时睡觉,早上不想起床也会被从床上拖起来。小妹妹为什么可以。
听上去很不懂事,是吧?相信你也常被孩子各种不公平的抗议所困扰。孩子虽然抗议不公平,但其实在他们的心目中,“不公平”的意思就是“对我不利”。
所以,家长需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帮助孩子逐渐发展出真正的公平观。
第一:讲道理;第二:让他亲身体验;第三:大人要以身作则。
1:讲道理。
最重要的道理,就是要让孩子认识到,公平不等于一模一样。比如我儿子的抗议,我就会跟他解释:“这是因为你和妹妹的年纪不一样。对你是大小孩的要求,对妹妹是小小孩的要求,你要是觉得不公平,你看看妈妈对我的要求呢?我不但要像你一样按时睡觉、起床,还要去工作,还要帮你辅导作业,还要会开车,带你们出去玩。不过,你现在还小,所以就没有这些要求啦。”
讲道理有个捷径,就是在他占便宜的时候讲。比如圣诞节,他收到了圣诞礼物,特别开心,我就叹了口气说:“圣诞老人真不公平,只给你送了圣诞礼物,我和妈妈都没有收到。”这个时候讲道理会非常省力。
2:让孩子亲身体验公平的过程。
比如作者让孩子蛋糕,孩子每次都切的比较精准。这就是让孩子亲身体验到公平是要对每一个人的,而不仅仅是对他自己。
公平的另一层含义是要遵守规则。公平并不一定意味着结果相同,但是过程一定要公正。所以,我常会和孩子玩一个游戏,就是让他随意发明游戏,由他制定规则,规则一旦定下来就不能再改。看他能不能遵守。在游戏过程中,如果孩子觉得吃亏,又说不公平,想要改规则,就可以顺势教导孩子。和孩子讲道理。
这样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公平的复杂性和艰难性,可不是自己吃亏就是不公平,自己占了便宜就是公平那么简单。
3:以身作则
大人切机不能为了自己方便,就不跟孩子商量一些规则。
你对孩子的要求,也要有公平的处理。你要让一个3岁的孩子达到6岁的要求,这也是不公平的。
包括在公平这件事上,两岁的孩子还没有公平的概念。三四岁的孩子有了公平概念,但是理解不正确。这时候你不要强求他讲理。而是可以顺势引导。
关于公平观的培养,总结三点:
第一:讲道理,公平不等于一模一样的,也不等于自己占便宜,这些道理在他占便宜的时候讲更有效;
第二:让他亲身体验公平,比如让他分东西,让他制定规则;
第三:大人要以身作则,可不要跟孩子一样,忽略孩子的需求,把自己方便当成公平。而且要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逐步调整公平培养策略。
(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