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小玉老师在个人画展上为学生进行导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经常在培训中接触到这样的理念:生活即课程,教师即课程。“生活即课程”好理解,早在课改开始之前,我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大量挖掘课程灵感,在学段目标指引下,设计应用适合学生的课程,比如前海路上的黄花风铃木,催生了《春天的街景》一课,得到了大量精彩的作品;又比如《城市剪影》一课,来源于深圳早晚的天空美景,变成课程经过实践后,还获得了中央电教馆颁发的二等奖。
对“教师即课程”这个说法的理解,是在朋友圈里顿悟的。
美术教师的朋友圈,当然不缺少美术老师。小玉和春梅老师是其中特别优秀的两位。
小玉老师毕业于广美动画专业,在绘本、儿童插画领域深耕多年,出版了绘本专著《小宝生气了》《一起玩吧》等,《千面夏娃》系列画作在深圳地铁14号线拗背站A出口、深铁置业城市会客厅展出,为深圳这座创意之都增光添彩。除此之外,课余还开设过若干次绘本创作与阅读讲座等,是颇有名气的艺术家。
虽在专业创作领域收获颇丰,但小玉老师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在日常美术课中倾注了少有的热情和创意,师生由此获得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她把自己绘本创作、动漫创作的经验带到课堂上,领着孩子们学动漫,画插画,开发了一系列适合小学生的动漫与插画课程。同时课余组织有兴趣的同学去参观自己的个展,为他们导览,讲解创意等。除了她依据自己的特长开发的课程,她本人的言行举止、专业水准和知识人格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她的言传身教影响了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作为丰富个体的存在以及她所开发实施的课程,两者合二为一,成为“教师即课程”的完美阐释。我也从她身上,进一步理解了“教师的视界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这句话。
和小玉老师相比,春梅老师低调许多,但她的纸艺特长及所开发的纸艺课程助力她在刚去新学校不久,就迅速建立了“江湖”地位。巧手创作的各种纸艺精品让学生羡慕不已,纸艺社团一开,孩子们为了一席学位几乎抢爆头。从个人爱好到社团课程,到成立学校“纸约空间”特色工坊,再到代表学校在深圳美术馆参加罗湖区美术特色工坊展演,一步一步,从愉悦自己到成就学生,她走得既快又稳。
在朋友圈里围观春梅老师的成长,由衷地替她高兴。她和她的经历,让我想到了曾在《教学导报》上看过的成都市树德中学徐洪林老师撰写的《经验的流转》中提到的一段话:“教师是课程活动的灵魂,教师的兴趣爱好、价值观、思维方式、理想信念等林林总总的全部信息都会通过教学场域影响到学生知识的生成,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学生从教师身上具有的‘活知识’、‘鲜活生动的教师行为中所隐含的情感价值观和人格特质’得到感染,从而习得这些或显或隐的带有丰富体验的知识,产生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模仿效应”。
从小玉老师和春梅老师身上,我领悟到,作为美术学科教师,在新课程标准“坚持正确导向、开放课程资源”理念引领下,我们既可以向外求索,开发和利用各种地方和社会文化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建设校本课程;也可以向内审视,去挖掘自己的特长,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履历和人生体验渗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开发具有明显个人特质又能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的课程,真正做到把自己变成课程。
春梅老师为主创设的“纸约空间”美术特色工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