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研读一本书

作者: 顺锅 | 来源:发表于2017-01-06 00:04 被阅读565次

    研读不是精读,它比精读更上了一个层次。精读有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只字不差地阅读,而研读,不仅是只字不差地阅读,而且是只字不差地阅读不止一遍,读完还要有自己主动的思考,边思考边做读书笔记,边做笔记边写出自己独到的感悟。

    选一本值得研读的书

    不是每一种书都值得研读,有的书也不需要研读,比如小说,可能读它就是读的一种愉悦感,一种畅快感。读它其实有种看电影的性质,只是紧随其剧情的发展。不会给你主动思考的余地,所以你也不会觉得累。

    而真正需要研读的书,是那种读了之后能够加深自己对某一领域的理解,能够获得一种智慧上的提升,认知上的升级的非小说类的书。说实话,读这样的书才是叫真的读书,抛开小说你仔细想想,别说是研读,就算是从头到尾只字不差地读完的书有几本?

    《万万没想到》中提到一本书名字就叫做《如何阅读一本书》,当中认为阅读分为三个层次,为了娱乐而读,为了信息而读和为了理解而读。首先,只有为了理解某个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而读,才值得认真对待。其次,读书应该以我为主,而不是以书为主。小说和虚构类书籍几乎都是为娱乐而读,它并不利于我们去理解原来不懂的东西,而且小说的剧情会牵着你以书为主,而非以自己的思考为主。

    找一本非虚构类非小说类并且有很多真正牛人推荐的而且畅销的书,你的书如果符合这些条件,那么你不用太担心浪费了你的大好时间去读了一些不值得读的书。

    我很惭愧的告诉大家,我第一本只字不差在我看来算是真正研读的书叫做《万万没想到》,而此时此刻的这篇文章就是这本书里关于研读一个章节的读书笔记。所以这本书严格意义上来说,我还没有读完,但这本书读过的每个章节我都读了不下两遍,且每个章节都坚持做了笔记,这个笔记不是简单地摘抄,而是有感而发的一篇完整的文章。

    研读是快速阅读的基础

    我们的惰性总是驱使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急于求成,读书也是一样,今天听到某某人一年读了多少本书,有了怎样的收获,明天又看了某个人的读书经验和方法,读书是何等的高效和有用。于是,自己也希望自己马上就能博览群书,甚至恨不得一天读上几十本书。于是去找各种各样的捷径和各种各样快速阅读的方法。

    后果是,自己的心永远沉淀不下来,一本书明明看不懂还要不断提醒自己快点看,学着各种牛人一目十行,于是越快速就越看不懂,搞得眼花缭乱甚至脑子缺氧,终于扫了十多页,停下来一想,前面看了什么,全然不知。所以,如果我们是读书的新手,那么我们应该一开始就沉下自己的心,埋下一颗仔细研读而不是快速阅读的种子,那么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也就会不紧不慢,不显得那么狂躁。

    而事实证明,你读得越慢,成就感越高,心情就越不狂躁。为什么读得慢,因为你为了读懂而去主动的理解,为什么读得慢,因为你为了得到认知升级而仔细做笔记写心得。

    真正的理解加上自己心得式的笔记是你快速阅读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基础。因为,书与书之间是有联系的,很多新的知识都建立在旧的知识之上,如果你对待前面的书没有认真研读,那么读后面的书是没有联系基础的,本来有的知识在前面的书中已经提到过,但是你因为没有认真研读,没有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那么你可能第二次碰到仍然如同陌生人一般,又要重新认识一遍。

    而如果你对前面的每一本书都做到了细心的研读,那么你在接触到一本新书的时候,如果看到一个相似的观点,那么你只看到开头,就已经知道讲的是一个什么道理了。对于这样的道理,你完全可以轻松跳过,而专注去找那些你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和领域。

    这样看来,会随着你的阅读量的增加,读得越来越快,而且质量还会越来越高。如此一箭双雕的事,值得我们一开始耐住性子认真的研读几本书。

    研读让学习成为快乐

    研读意味着做笔记,而且不仅仅是做笔记,还要有自己的感想,最好是看了某个章节通过自己的体会写一篇完整的文章,这篇文章可以是基于该章节整体内容,也可以是这个章节中的某个亮点所引发的思考。

    我们可能也有过读完一本非小说类书籍的经验,也达到了所谓的只字不差地阅读,当我们读完以后总会有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但是往往会有一种恐惧感会不期而至。恐惧感来自哪呢?来自没有安全感,对什么没有安全感?对我们自己的记忆没有安全感。因为你知道,就在你读完的这一刻,书中前面的内容你已经忘记了。久而久之,你有可能会全部忘记。但是你怎么甘心呢,只字不差地阅读一本书可是花费了你大量的时间的,你怎么舍得眼睁睁的让它付之东流。

    唯有边看边做笔记,边做笔记边写自己的感想。以研读的方式,以刻意练习的方式,将你看到的东西转化为你自己的东西,才能将读到的东西真正“长”在自己的脑中,以实现脑中的硬件升级。读到哪儿就将带走哪儿的知识,读到最后,自然而然也就带走了整本书的知识。脑袋会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除了自豪感就是成就感,除了成就感就是充实感。而再没有那所谓的恐惧感和空虚感。

    研读使脑中产生了如此多的好的感觉,说明此时,阅读对你来说,已经被你培养成一种乐趣,原来,一开始觉得难以坚持的被视为一种痛苦的事情后来也会成为一种快乐,而这种快乐,是你来之不易的,你会无比珍惜。如果我们做一个简单地等式:阅读等于学习,阅读等于快乐,那么学习等于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76260a9e37a2:受教了,最近我也是看到各种牛人读了多少多少书,整个人都变得有点浮躁,总想着快快看完这一本好开始读下一本:joy:
        顺锅:@sanch :blush:我很认可只有内心不浮躁做事才能很有效率,从自己所读的一本书中有没有真正获得收获只有自己内心最清楚,所以只有当我们内心真正感觉到收获了,受教了,就可以进入下一本了:blush:望一起进步哦🤝
      • FrogWang:今天三小时看完《我的职业是小说家》,画好重点之后又写了一遍阅读笔记啊,看了一天了,感觉好累,但是印象深刻、
        顺锅:@Vanny_Wang 棒棒哒:+1:
      • 25d9396fd68f:感觉之前读书就是这样的,囫囵吞枣,没有效果,以后得注意读书方法了,切不可追求速度、追求数量,读的书都是自己的!
        顺锅:@梧桐秋雨0 🤝加油:+1:
      • losepos:个人不是很同意你的说法,不是说读书要囫囵吞枣,但是不能是你这么个读法,如果仅仅是为了背诵某些很优美的句子例外。

        比如我读一本关于历史方面的书,具体一点就说关于甲午海战的书吧,很多书上介绍的当然是感情丰富了,但是很遗憾,这不是我想要的东西,因为有很多问题我没搞清楚。

        海战当时是个什么形式,当时为什么要这么打,他们作战的时候的队列是什么样子的,由来是什么,技术上有什么限制,当时的技术已经发展到哪个阶段了,这些特性决定了双方的什么决策,当时各种火炮和炮弹是种什么特征,为什么是这种特征,船舶的船体是什么样子的,装甲防护水平如何,为什么要这么设置,这一些列的设在海战中有什么表现和具体的考虑,为什么要这么设定,当时海军的编制情况是什么样子,这些编制是建立在什么情况下来的,如何指挥和协同各种舰只之间的关系,又有那些船只参与,他们各有什么样子的作战特点,在舰队当中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么安排,他们的武备是如何来确定的,原因是什么,北洋海军和日本海军的战备情况如何,他们如何进行相关的准备的,这与他们当时所面目的经济,国策,科技,外界情况有什么相适应的因素,为什么会如此,海战的过程是什么样子的,如何评价这场海战,各个国家对此的表现如何进行评估的,视角各是什么,如何综合看这些视角的结论……

        如果你去解决这些个问题,这本书还不如不读。
        顺锅:@losepos :+1:学习了。有可能还是我自己读的书太少,所以第一次体会到了研读一本书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好处吧!希望那些从来没有研读过一本书的人也能收获一次研读的好处!但前提是在决定研读一本书之前,找到一本靠谱的值得自己读的书是基础。:blush:
        losepos:而这个问题又不可能出现在一本书上,很多可能在参考这一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的不足和错误的地方,这些都需要去矫正。所以假设我们去读一本书,很容易陷入被作者的知识不足和错误牵着走的情况。我个人随便不是很支持学识广博,但是还是希望是多读几本书的,虽然可能不是很精细,但是至少不会过于偏颇。
      • 李维坦:我重视文本细读,但简书目前流行多读快读,发声无用
        顺锅:@夜尘音 我觉得这样的人要么是大神,就是读的书太多了,所以在读一本新书的时候很容易找到关联,理解的比常人就要快!要么就是读的是比较轻松的小说或根本没有读懂的人:smile:
        夜尘音:我也觉得好些书该好好细读的……那些两三天看完一本书的人,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
        顺锅:@苏歌诗图 哈哈哈,说不定有的人就像您一样是不愿随大流的哦:blush:

      本文标题:试着研读一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zz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