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阶段自己的身体力行,才逐步明白少即是多的道理。
之前的我,可谓是多即是少的典范。
上班的时候,神经高度紧张;下班后带娃,神经高度紧张;还要穿梭于各种训练营和聊天群,争取表现出色,神经又是高度紧张。
好好的琴棋书画的雅致爱好,到我这里,却变成每天打卡、拼命赶作业的奇异画风。
果然,再好的底子也抵不过这样的折腾。
于是,我华丽丽地病倒了,猝不及防。
这阵子,我把手头参与的训练营梳理了一遍,还有一个写作营和国学营。
写作营每周就认真写一篇,积攒到月末请老师点评,日常在群里就搜集一些灵感即可,也不太费时间。
国学营现在难度增大,要听得懂就要看很多书,我估计没这个闲工夫。所以,每周就听一下课就好,还是要学会放过自己。下次再遇上这种训练营,一定要提前掂量。平心而论,确实不如沟通营对我有用。
关于写作投稿,目前配合下来最舒服的还是童行。其他的投稿要么不符合调性,要么还没摸到门路,就先不折腾了。其实,把育儿类的写好已经不错了,可以推演出很多主题。况且我还有小红书账号需要运营,这倒是可以作为自己的创意写作试验田。
近期的看书也就比较随性了,脱离了那些个必须完成,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看书,果然还是挺有收获的。
晚上也不再熬夜,听听梁冬的睡前故事,基本半小时到一小时,就能进入梦乡,一整夜能一下子睡上3个R90,然后再睡一个R90的回笼觉,挺舒坦的。
不急不忙,逐步学会摆脱得失心和功利心;少即是多,用心地将每件需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不赶时间,慢慢体会,静听花开。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