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宿左 省① 杜甫
花隐掖垣② 暮,
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
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③,
因风想玉珂④。
明朝有封事,
数问夜如何。
【注释】
①解题——时诗人为左拾遗,办公地点在中书省左方,值班时也在这里,时在春天,故叫春宿左省。
②掖垣——宫中的垣墙。
③金钥——宫中门户晚上锁,早上开。开锁有声,故言听以知早晚。
④玉珂——如早朝已到,则有鸣珂之声。
【讲析】
前四句写春夜之景,后四句写值夜之情。因有对事夜不成寐以见诗人忧国忧民之心。故诗评家有如下评论:“宗仓德初,子美为拾遗,岑参为补阙,或问二人孰贤。余日子美贤,或曰:‘何以知之’?曰:‘以其诗知之’。子美之诗曰:‘.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参之诗曰:‘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至德中,安史之乱方剧,上皇在蜀,朝野骚然,果无阙事耶”。岑参的诗句如何解,此姑无论,但杜诗此二句是明白的。
从艺术的角度说:人们都欣赏“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一联。“动”字已不易下,而“多”字更为难能。一经诗人道破,却在人心目中。叶燮在《原诗》中说: “月傍九霄多”句, “从来言者,只有言圆缺,言明暗,言升沉,言高下,未有言多少者。今日多,不知月本来多乎,抑傍九霄多乎?不知月多乎,月所照之境多乎?试想当日之情景,非言明、言高、言升可得,因而惟此多字可尽括此夜宫殿当前之景象。他人共见之不能知,不能言,惟甫见而知之,而言之。其事如是,其理不能不如是也” 《转引自《诗词例话》105页) 。此处分析意在归功于诗人的独创。有人认为“九霄”比皇宫,皇宫里月亮也要明些。杜甫诚有每饭不忘君的思想,但既敢“有封事”,恐怕还不至于阿谀到这样的程度。忠君不等于阿谀,试以上句对比解之,九霄比皇宫,得月独多,万户比什么?星临而动又作何解?我们认为“试想当日之情景,非言明,言高,言升可得,因而惟此多字可尽括此夜宫殿当前之景象”,的分析为能领略诗人用心的良苦。犹惟一“动”字才能概括星夜的实际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