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概在三年前或更久,我开始练习跆拳道。
最初的想法是想练个功夫保护自己保护爸妈,因为觉得社会挺乱的。
我有个爱瞎想的脑子。总怕哪天路上遇到什么赖子找茬,我可以打回去。想了想各路功夫里,好像跆拳道打起来最立竿见影。
真到开始练了,这个初衷很快就被我忘了。跆拳道馆成了我找乐子的地方。
我看着教练乐,因为教练长得有喜感,有张没整容的韩国人典型的圆嘟嘟的脸,像极了一个青椒,遂取名“大青椒”。
大青椒长得嘛,大概类似于《素媛》里的小胖子
我看着大家做集体动作乐。
绻着膝盖跳起,然后双拳同时击向前。这个动作,大青椒要求我们做一百遍!
做到第十遍的时候,我就要乐趴了,因为从镜子里看起来,这个动作像极了gangnam style里的骑马舞。
被大青椒辅导动作的时候我也乐。
马步下蹲,单拳顶住大青椒的肚子,用劲。“嗯,肚子很软嘛”。
大青椒大呵一声:“再往下!”
我心里开始冒汗,往下?还怎么往下?再往下打到哪里去了?!
僵了五秒钟,反应过来,哦,原来是马步还得往下蹲啊。
诸如此类。
02
如此下去,我这拳自然是练不好的。打了一年多,还是个白带(不要笑)。然后就到了第一次考试。
跆拳道,初学者都从白带开始。白带的下一级是黄带。白带和黄带之间,大青椒还设了个中间考试。这算是最初级的考试了。
这个考试,我创了个历史——没过。
我可能是唯一一个连第半个考试都没过的学员。
没过的原因是最后木板没踢烂,虽然到了踢木板的时候我已经溃不成军。
我不记得一共踢了多少次,抓木板的人也从两名黑带学员换成了大青椒本人。“怎么,难道大青椒要帮她徒手把木板掰断吗?”, 坐在观众席里的好友暗搓搓地想。
而我,内心其实早已放弃,只盼着大青椒也放弃,然后结束这尴尬的场面。
终于没过。考试结束,我呼出一口气。
大青椒把木板扔到地上,说,“今天,你败在了态度上。”
这把年龄了,脸皮早就厚得差不多了。再说,我也没想成为跆拳道冠军。
但是,那是我思考自己做事态度的开始。
细细想来,踢木板的时候,我的心思全然没在木板身上,而在观看的人身上。
博取同情,寻求支持,表演这个木板踢上去真的很痛:你们看,我用力了,但是,真的不行啊。啊,好痛啊。木板上有刺啊。扎到脚里怎么办啊。我好惨啊。
真是个“戏精”。
不但在打拳的时候如此,在生活中,我也是个戏精——内心戏十足。
当我有求于人的时候,我并没有去想求助的方法,而是不由自主地想,如果人家拒绝我怎么办,向别人求助会不会很丢人,这么打扰人家好吗?
当别人没回音的时候,我又会想,ta为什么怎么不理我?对我有意见吗?我做错了什么?
其实,也许对方只是带孩子很忙或是家里网坏了。
在别人那里,我们远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重要。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就可以专注于事情本身了。
这些生活中的细节,就如同我跆拳道考试时一样,我并没有把精力放在事情本身,就是怎么把木板踢破,而放在了观众怎么看我,就是生活中我要打交道的人的身上。
这只是一点。另一点是,我练得也确实不行。能力不够的时候,心思就用在了别处。耍些小聪明,把本来不满的半瓶墨水晃悠晃悠,期待着能晃成满瓶。
03
能力不够就要练。那次考试后,我开始收敛起找乐子的态度,认真练拳,每周坚持去两到三次,尽量不笑。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了专注一件事带来的力量。
原来,真的有那么一种状态,就是当我练得足够熟练时,即使我在众人面前表演,周围盯着我看的人在我眼里根本都不存在!
我的头脑无比清晰,做每一个动作时,都像把整个动作在眼前画过一遍。没有紧张,没有自己是不是看起来很蠢,别人怎么看我的忧虑。
是的,只有动作,没有杂念,因为动作已经练到足够机械运作,无需大脑事先考虑。
这种状态我之前从没有遇到过(我的前半生做事得有多么不认真😳)。
我由此想到了每次在诸多听众前做报告的感觉。
自打在德国上学到后来做了研究,做学术报告成了日常,还得用一门外语。
我觉得我大部分的报告是失败的,反正没有我满意的,因为没有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爽感。
由跆拳道的经验我想到,报告做得不好,首先是练得不熟练。用外语做报告,当场组织语言的能力比用母语弱,所以必须要大量练习。当内容熟悉到不经脑子想就可以脱口而出的时候,眼前那些让人紧张的听众也就不存在了。
我按这个路数准备了人生第二次英语报告。
我是个德语咖,自打高考后就没怎么学过英语。英语最多维持个高考水平。而那次报告是合作的教授的主场,我必须做好。
既然英语水平没德语好,我不敢像德语那样只在卡片上写几个关键词,现场组织语言。于是,我准备了一篇完整的稿子。
但是,我知道不能照着稿子念。但把稿子背下来也是如同日狗,而且我也背不下来。唯一的方法就是,把稿子读得烂熟,烂熟到自己可以随意控制语速。
按这个设想,我找了一个英语老师,每周三次课,把我写的稿子改到通顺为止。
稿子确立后,我每天早晨练两个小时,这样又练了两周。从开始拿着稿子读,到对着镜子练,到加上PPT自己演示,练到自己闭着眼睛可以默想出稿子每段的大概意思。
到了讲的那天,在现场我依然很紧张。然而,真到站到了讲台上讲起来后,就像打拳时一样,底下的观众不见了。
我只看到了一张张脸,但这些脸对我完全没有影响。我准备的东西几乎可以脱稿讲出,因为我在讲上一句话的时候,下一句已经在排队了。就像打拳一样,每个动作自然而然得连接着上一个动作,完全不用思考。现在想来,那种可以掌控稿子,掌控讲话速度,画面清晰的感觉棒极了。
做事时,我们习惯于强调头脑的作用,强调理性,往往忽略了熟能生巧,忽略了机械作用的力量。这是跆拳道带给我的一点感悟,我把它用在了生活里。
04
除了这点,跆拳道还解决了我对“什么叫专注”的困扰。
长久以来,我被一种人生态度困扰,就是强调人的精力有限,最好一生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找到the one thing或者the one true calling。而我,做不到。至少目前还做不到。
我总是同时做着多件事情,而且似乎每一件做得也不好。我陷入长期的自责中。
直到去年,一起打拳的好友提醒了我,所谓专注,不一定是一辈子专注一件事啊,而是做一件事的时候要专注啊。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怎么一直没想到?
正如打拳时大青椒所说,每一个动作,用力时就要用尽全力,放松时就要全部放松。就像白就是白,黑就是黑,而我们所做的动作都是灰色的,只是每个人的灰色程度不同。
而这种灰色,也被我带到生活中来。度假的时候也许还想着工作,工作的时候却又盘算着下次选哪里度假。吃饭时要看个剧,看剧的时候时不时看下手机。做一件事时,已经开始盘算着做完这个接下来还要做什么。
想明白了这点,我开始训练自己即使是吃饭也要专注地吃。专注时,小米粥搅上燕麦也是香的。专注地看剧,选的剧的质量也跟着变高。写作时不再放背景音,电脑上一阵敲打,出稿速度变快。
专注地做每一件事,效率变高,然后在一个长的时间段里,确实可以完成不同领域的事情。然后,又会惊喜地发现,没有一件事情会是白做的,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它们就会产生某种奇妙的联系。
我于是又想起了大青椒说的,练好白与黑之后,混成什么程度的灰色就由你们自己决定了。
练了三年跆拳道,我至今还是个白带,然而,这三年来,我想明白了很多。
跆拳道馆叫做Kang Center,在汉堡。
大青椒,一个很棒的教练。
本文转载自【非严肃德国:fys_deguo】
作者简介:六角橘狂魔, 80后,旅德15年,传媒学博士。曾为德国《亮点》(Stern) 周刊撰写北京奥运专栏,2010年创办了以促进中德媒体与教育交流为宗旨的汉雅协会,学术专著《影像唐人街》被纳入《法兰克福汇报》书评,书稿《德国十年》入选罗伯特博士基金会“华德无界行者”资助项目。不定期为《南方周末》供稿,主题涵盖德国历史、教育与时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