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护,唐代的诗人,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后来一举考中进士,广南节度使等。在人才辈出的唐朝,崔护的名气相对较小,留下的作品也不多,与李白、杜甫等著名的大诗人不在同一水平。据史书记载,《全唐诗》中共收录了崔护的6首诗,但有一首堪称经典,也正是这首诗让崔护名垂青史。
此诗就是《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也许一些人没听过崔护的名字,但对于这首诗却非常熟悉,甚至张口就能背出来。这是一首关于爱情的诗,虽然一千多年过去了,每当想起此诗,依然令人感慨万千,崔护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这首诗呢?
在考中进士之前,崔护与其他学子一样,每天都努力读书,想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这样就能实现心中的理想和抱负。有一年的春天,崔护给自己放了几天假,想好好放松一下,就独自一人来到城南游玩。由于景色太美,使得崔护流连忘返,直到感觉到口渴,他才意识到自己该回去了。
在回去之前,崔护看到不远处有一片盛开的桃花,并且一处篱笆院子和几间茅屋,看起来非常有意境。于是,崔护就过来找点水喝,给他开门的是一个年方十八的美女,她本来长得就很漂亮,加上桃花的映衬,简直如仙女下凡一般,崔护立马就被吸引住了,眼珠子都不带眨的。
女子看到英俊潇洒的崔护,也是心跳加速,当她得知崔护口渴之后,就亲手沏了一壶茶,温柔地说道:“公子,请用茶。”崔护极力控制着内心的激动,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端茶时手还是有点发抖。喝完茶之后,崔护问了女子的姓氏,女子回道:“小字绛娘,随父亲蛰居在此。”
不一会,两人就逐渐熟悉起来,再也没有之前那种拘谨,彼此都产生了爱慕之情。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眼看天色已晚,崔护就向姑娘告别,并表示还会来看她。崔护把对绛娘的思念都化为动力,读书更加刻苦,但这并不能完全忘记心上人。
第二天的春天,崔护再也控制不住对绛娘的思念,立马扔掉手中的书籍,马不停蹄地赶往城南绛娘的家中。然而,令崔护没想到的是,桃花与去年一样繁盛,而绛娘的家门紧锁,甚至上面都有了锈迹。崔护心中非常失落,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当中,并提笔写下了千古名诗《题都城南庄》,表达了对物是人非的感叹。
以上便是大多数今人对这首《题都城南庄》的理解和体验吧。
应该说,单就诗歌本身的三十二个字外加标题的话,此理解与感受当然没什么问题。但其实,诗作里的故事未必是真实的,甚至是否真有过这回事都是问题。道理很简单,尽管感觉真实且亲切,但毕竟属于文学作品,是创作出来的。其次,这种男慕女爱之事如果在当时真正发生的话(在古代,这种“自由恋爱”之事少之又少,盖与封建时代最重要的的等级门第观念在本质上是相冲突的),那回转家来的第一件事便是,选派一媒人提亲撮合,对方应允后,互换“庚贴”,看其他条件是否命里相合,像年龄、生辰八字等,此外还须于灶君神像前净茶杯底,以测神意。譬如像鸡狗(鸡犬不和)、龙虎(龙虎相斗)、虎羊(羊落虎口)、蛇鼠(蛇吞老鼠)难相配,待认为周全后始议亲。
这下明白了了吧,即便当时这位“绛娘”对打门前偶尔经过的进士小伙新生爱意,对方也有“人面桃花”的垂涎,那你速速派媒人前来提亲呀。小女子固守于此等呀等呀老不见消息——此事又不兴女子方面主动。你说最后你有结果吗?能算你真有诚意吗?
其实从其中一个很不为人注意的小细节上也可看出此爱情故事的“虚幻”。为什么?标题为《题都城南庄》,而自古至今,真正叫“南庄”“北庄”“东村”“西村”的地名几乎没有,不信可以可以查查相关资料。
还有一点,即《题都城南庄》虽很是为今人所喜爱,但在当时的诗坛却应该反应平平,盖记载或牵涉此诗的资料泛泛。原因的话,十有八九觉得此诗从构思到诗句描述都显得幼稚和土气,属于当时初学诗歌的儿童少年都差不多能够企及的水平。惟到现在,今人觉得此诗有所谓诗的灵气,再加通俗,才渐渐被“发掘”了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