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住在武汉江夏最高的山,海拔200多米的八方山脚下,八方山上郁郁葱葱,这边夏季雨水较多,今天入秋的白天还很热,这不,傍晚时分,天上的乌云开始聚集,山脚下我看见风咬起黄色的尘雾,旋转着又消失了。空气凉爽起来,要下雨了。
上个星期我抽空去附近的纸坊镇上去看看,沿着山边走着,路边开着小兰花,经过一个非遗食品工厂,湖北是鱼米之乡,传统糕点制作是很多的,小时候,在鄂西北小城工厂生活,有从武汉出差的回家探亲的叔叔阿姨带来的一种叫切麻酥的糕点,又甜又黏,勾起一个少年对一座大城的向往。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不但在这座大城学习过,工作,生活过,奔波过,欢喜过,一些过往的人和事以及风景在这里遇见、经历,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熟悉这座城,我喜欢这里中国最长的江一一长江,还有我家乡的江一一汉江,在这里与其交汇,汉口之称大抵来源于此,中国现代工业肇形于此,标志中国进入现代的幸亥革命第一枪在此打响,首义纪念馆的红色房子里的展览我看了不止几次,非富的史料展示了一个英雄的城市的精神源泉,武汉的热干面过早吃了还想吃,武汉方言里那些亦庄亦谐的俚语丰富了我的词汇,提高了我对西南官话的听力,更加热爱我的祖国和人民。
走在纸坊镇上,高楼大厦,街市宽阔,但不是很繁华,似新建的社区,在路口等候红绿灯时,遇见一群穿皮衣皮裤骑哈雷摩托的男人,一辆车后面坐着个细腰紧衣的年轻女孩,正在手机拍照,随着车队的远去,我想起东方芝加哥这个别称,这是个很潮也很接地气的地方,我是这么感觉的。
路过一座大医院,是协和的江夏分院,还有一块雷神山医院的牌子,己经是一座现代化医院了。在地铁站附近,看见了一座谭鑫培公园,这位诞生于江夏的民国伶界大王在当时北京,上海经常演出,拍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我在以他名字命名的地铁站里穿行,想有价值的人总会被后人怀念。
走在江夏的土地上,吃着江夏的饭,喝着长江的水,我也会说几句武汉话,这是不是一种融入我不知道,但我觉得这里不陌生。
我是个喜欢历史和写作的人,遇到陌生的地方想知道当地的历史人文,江夏一词最早听说是在电视剧《三国演义》里,果然一查百度,江夏正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
赤壁赤壁古战场遗址位于金口街范湖社区赤矶山村赤矶山一带,紧临长江南岸。遗址南北长400米,东西宽500米。1996年,江夏区文管所在此发掘出4座六朝古墓葬。另在距此不远的金水闸洪家湾、火焰一带发现一批三国时期的古墓葬,出土有青铜剑、铁剑、铜镜等。文献《荆州记》、《水经注》均记载东汉赤壁涂口(金口)赤矶,表明三国时著名的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在此发生。因村民开采石头,遗址破坏较严重,但南边山峰保存较好。1999年8月,江夏区人民政府将遗址命名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所以,有机会我想去江夏的长江边赤壁看看看,在那里重温下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受下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千古风流。
9月3日睡前草就,忙里偷闲嗐想嗐写,对应付工业化劳作的我不妨是一种休息和放松,待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