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 is more
「Less is more」是一句最近出镜率特别高的一句话,许多朋友的签名档也都挂上了这句,对此我也是深有体会。
在 Wikepedia 可以了解到,这句话最早出现在 Robert Browning 所写的 Andrea del Sarto 中提到。而它真正为大家所熟知就要得益于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于 1947 年为「极简主义」设计提出。
何为 Less,何为 More
Less 顾名思义,也就是少,少一些。
近年来,我们常常会看见有人推崇「断舍离」的生活方式,不管是「断舍离」还是「极简主义」以及现在我们正讨论的「Less is more」,他们几乎都在推崇同一个思想,也就是「去除一切不必要的繁杂」。
拿一个例子来说,你一定碰到过这种情况。如今各大电商血拼的时候总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优惠,而其中图书的促销活动也是其中力度最大出现次数最多的一项,当你看到满 99 - 50 或是 199 - 100 这样的优惠力度,你总是会觉得这简直是把之前自己种草的书目买下来的好机会,于是你就开始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剁手活动,然后你就开始期待着幻想着当这些心仪已久的书目抵达自己手中翻开其中一本闻着墨香的味道沉浸在书海中的美好场景。
然而结果总会与你之前设想的场景背道而驰,当那么一摞书映入你的眼帘,你有些措手不及,是先读一读东野的侦探类小说还是看一看西方历史的演变,你陷入了选择困难。你开始想,还是先把这些书整理好放入书架等有时间再读好了。那些书就静静地躺在了书架上面,等你静下心来抽出时间想要去读上一本的时候,发现上面已经覆盖了薄薄一层的尘土。你拿起一本书来,翻上了几页,这一本的开头有些枯燥无味,你又陷入了沉思,是不是那一本读起来会更有意思一些,你把这一本书放回了书架又拿起另外一本,又陷入了一个循环,因为书架上还躺着那么些书在等着你,你自己还感到些许的焦虑。不知不觉中,你又有其他事情要开始做,最后读完的书也没有几本。
其实我曾经也被这种事情苦恼过,最严重的一个时期是那个时候我刚从日亚海淘来一个 Kindle,因为电子书是不需要占用多少空间,而且获取起来也没那么困难,我就一股脑儿的把我 ToReadList 里的书全都装在了那个黑色的小本本里面。然后问题就来了,我到底从哪一本开始?
后来我就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我不再给自己太多的选择,当我想要阅读一本书的时候,那么我的 Kindle 中只会装入这一本,直到读完这一本再替换成下一本我想要读的书。这样做之后,我读书的数量一直都在增加。这里,就是所谓 More 的体现。
于设计
在「设计」方面,Less is more 就显得愈加重要了。倘若你是一个尚有些许审美的人,你会发现回头去看多年前国内的一些广告海报会导致你犯起「尴尬症」来。各种色彩的混用,纷杂的字体的组合,你会觉得海报的「设计者」在设计这个海报的时候仿佛要使出浑身解数尽可能的要用上所有自己会用的技巧一样。
而「包豪斯风格」就完美地诠释了其中的核心。一件完美的设计,不是因为它没有多余的东西可以加上去,而是因为没有多余的部分可以被剔除。我们略览当今优秀的设计,无不由此出发。和我们息息相关的 iPhone 看起来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可以说在普通用户眼中与一些「狂拽酷炫」的国产手机相比简直是相貌平平,而它处处都是设计。
真正的简洁不是删繁就简,而是在纷繁中建立秩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