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读一遍《道德经》# #每日箴言金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道德经•75》
注:【民饥难治因食多,贪生怕死反易死】
本章继续阐述无为而治身治世之道,无赘行而天下正,不贪生而能长生。一个人就是一个小天地、一个小世界、一个小国度。每个人向内读懂生死吃喝拉撒的真道就能悟到自然无为守中守虚守至圣神之真常道。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指人之身体,上指体内心君。人民身体感觉饥饿,是因为心君过多贪食物。身体最基本的要求是自然平衡,自然平衡被打破,就要寻求新的平衡。如果人惜气保身护人仁,关闭五官而内守虚灵,自然长久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心中一丝邪念起,平衡就被打破,就会生起欲求,特别容易生起食欲,起初觉得吃一点即可,可是一旦吃,心似乎被食魔控制,很难得到满足,于是每日朝思暮想的就是食物,因为总是处于平衡被食欲打破的状态。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人民身体难治,是因为心君崇尚有为,所以难治。每个不自然的有为之举都会破坏身体的自然平衡,所以重新达到自然平衡的最佳办法是知足知止,及时止损,回归自然无为守中守虚守至圣神的状态,而没有自然无为守中守虚守至圣神之智者,寻求新的平衡的方法常是错上加错,所以越有为越难治,越难达到自然平衡的状态。每个人处于动荡不安之中,要想国泰民安实属难事。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人民的身体容易死去,是因为心君求生之切、过分贪生,所以容易死去。过犹不及,贪生怕死反而易死,若能适可而止、中道而行则无过犯、无死地。人们有许多过分贪生求生的邪思和赘行,如未饥先思食,食而不知足,故求多求甘;未寒先思衣,亦而更觉寒,故求多求丽。身体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则无饥寒;这时如果思食思衣,则提前打破身体的平衡,又由于心不知足不知止,贪求不已,身体多处于失去平衡的不安状态,所以容易有死亡的风险。
“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对生命和生命之灵虚灵之神存敬爱之心,时常守中守虚守生命之灵虚灵之神,心地空明,知足知止,无为自在,不为谋生自作聪明、任意妄为,这种为无为之行是比贵生、厚生、贪生而多行乱行赘行更贤明的。治身治国先治心,务必扫除心中的邪情物欲私欲,使心回到空明虚静无物无欲无私无我的自然平衡状态,才能长治久安。
故诗曰:
人是灵体非物体,食物岂能补虚灵?
人体本来常平衡,只因虚灵身中隐。
时常守中守虚灵,知足知止心安定;
保守人仁无物扰,没有物欲无饥寒。
信靠虚灵无上智,无私无我无赘行;
不为谋生妄作为,自然无为守中安。
正生庑祝如禩儒思祝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九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