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我或者心理咨询,很重要的就是看到生活中的不成熟现象
由此,看到自我具有的克服不成熟的积极力量。
这也就是另一种以人为本的解释吧。
举生活例子看看。
比如,啰嗦这个心理不成熟事情,不觉察的话,自己是难以发现自己这个问题的。
但是遇到别人说话比较啰嗦,反复重复,会感觉明显,甚至深感不妙。有趣的是,越是对此敏感,感到反感,非常不爽,本人可能就是这样的人。
一个无知的人,总是表现出来对别人盲区看的清晰,但无法觉察自己的无知。
昨晚电话沟通某个业务事情,涉及可研估算、跟踪预算、EPC总承包、投资控制难点等。事后反思啰嗦的可以,人家问的事情简要说明就可以,非要扩大化主动解释,就是啰嗦。
这里问题不在于不可以多解释,关键在于人家需要不需要,“有需要才有解释”,不需要就别“主动”解释。
这时候过多解释,要么把别人当做傻子,以为人家需要从加减乘除学起,要么就是把自己当作权威,以为自己不说个透彻不足以表达厉害。
因此有句话说,所谓专家就是故弄玄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这里就有对别人能力不信任,以及极度自恋毛病。
有个故事,俩学生谈话,一个非常真诚表达关切,另一个不屑回复,“你以为我是傻子?!”
这正是揭露了啰嗦背后看似关心其实蔑视,为此出力不讨好、自讨没趣,也就不难理解。
涉及业务问题,其实还有个能力问题。或许正因为还是不够娴熟,才无法用大众通俗话语说出来,于是只好用术语表达。
无论如何,生活常见的啰嗦,绝不是物理现象,而是心理现象,具有深刻心理涵义,承认好为人师的人性弱点与心理不成熟,才可以彻底改善这点,而简洁表达也就不再难。
再举例,忍不住反驳不同观点,这是不够自信和缺乏容忍的表现,自然也是心理不成熟
理论上都知道人各有志,事情有N种解释,没有两片相同树叶,但不要说听到攻击自己观点话语,就是听到不赞同观点,几乎就会立即反驳。
这是追求即时满足的表现,缺乏延迟满足能力。
有个张之洞奏折劝诫慈禧故事,起因太监奉口谕出宫被侍卫阻止,告状后慈禧严惩侍卫,众怒而张之洞忍住。后来太监骄横犯事,谏官上奏讲道理放纵太监祸害,而张之洞深察人性之微妙,所上奏折先是肯定慈禧处理公平,不是偏向而是希望理解大义,可是唯有张之洞理解而天下皆不理解,而后才引用历史故事太监祸害导致危害。
这个奏折看似打脸慈禧,却深受认可,就在于张之洞不是直接反驳慈禧,他深知大道理都明白,但只要是人就会有偏心,处理事情就会感性,这一点不奇怪,那些义正辞严者一旦涉及切身利益未必好过他人。
为此,先肯定,再拔高方式“圆其说”,最后引发不理解期待带来危害,自然过渡到劝谏目的。
急于反驳他人,只能证明太希望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试图通过论证别人错误拔高自己,这一点不难看到。
因此,生活中喜欢抱怨、指责、否定、轻视别人者,几乎都是试图证明自己优越厉害。
谁需要证明自己厉害呢?谁需要证明自己自信呢?谁需要证明自己宽容呢?当然,就是那些不厉害、不自信、不宽容的人!
我们都知道成熟的稻穗低着头,倒是半瘪稻穗以及野稻穗才高昂着,似乎非要证明自己,岂不知心理上越是急于表现越是心虚表现。
举例这些不成熟事情,不是否定自己,也不是非要改变,就是促进觉察、意识,承认真实人性
对照著名心理学家许又新教授下面这段话,相信会有共鸣和感触,对照生活联想一番,更加富有启发。
这段话来自徐教授著作《精神病理学》(第二版)第114页,他说:
“每一个人都有成长的潜力。只是由于某些有害或长期存在的不利的因素阻碍了成长,这才造成不成熟。所谓正常人也难免有不成熟的地方。这种观点对于心理治疗实践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这种观点,我们便不会看不起病人,也不容易在疗效不好时感到灰心丧气。心理治疗的任务在于和病人一道弄清楚不成熟的各种具体表现,看清楚阻碍成长的各种因素,发挥潜力克服阻碍,有信心地走上成长的道路。”
这段话语本身,不就具有强大心理治愈力量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