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阅读到全书的第二部分,因为时间有限,只读了三分之一,所以第二部分的笔记分为三份,此为上。
第二部分主要讲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首先要做的是对于手中的书进行分类,粗略来分,分为虚构性作品与论说性书籍。
分析阅读的第一规则:知道自己在读哪一类书,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阅读前就知道书籍的分类。
辨别虚构性作品与论说性书籍并不算难,大多的时候我们在看到书的时候就会在心里进行这样的分类。当我们在浏览书名与小标题的时候,就大致能够得知书中的内容以及分类。除此之外,若是有些书名极具迷惑性,则需要阅读作者自己所作的序。在之后,可以进行快速的检视阅读,将全书大致浏览一遍。
我们把论说性书籍分为两种,实用性作品和理论性作品。
实用性作品是教导读者如何去做想要做的事情,例如各种指南类的书籍,或者某种艺术的学习技巧,工程、医药或烹饪的使用手册,各种演说。与此同时,也包括“教导性”的深奥论述,例如经济、伦理和政治。
而理论性作品则是告诉读者知识,这个是什么,这个不是什么。相比之下,实用性作品更多使用“应当”与“不应当”等词语。理论性作品又分为三类,历史、科学与哲学。历史就是关于纪事,发生在过去的事情,不管是在石器时代还是昨天,都属于历史。而科学与哲学通常容易混淆,因为要如何区别科学与哲学,我们需要从书中谈论的事物来进行判断。科学通常谈论超乎日常经验的事情。比如于伽利略之前,所有人都认为重的事物必然要比轻的事物掉落得快,所以当伽利略进行斜塔实验时,结果是超出所有人想象的。而哲学谈论的大多都是日常生活。
分析阅读的第二规则:使用简单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这是要求读者抱有一种整体的观念去看待作品。若是心里想着我理解了整本书,却不能用一两句话叙述出整本书的内容,那么这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理解。
分析阅读的第三规则:将书中的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
这则是要求读者能够把握住部分与细节,对于全书的结构框架有理解,最好能够为全书列出一个纲要。
分析阅读的第四规则: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对于阅读理论性作品,可以向自己提问:某件事存在吗?是怎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或为什么会有这件事的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与特征是什么?与其他类似事件,或不相同事件的关联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
对于实用性作品,可以向自己提问: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什么顺序?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者怎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好一些?
这些都是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使用以上四个规则,可以帮助读者回答第一个问题:整本书在谈什么?
第一规则:按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分类
第二规则: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论什么
第三规则: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摘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第四规则: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