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麦

作者: 树下妖精 | 来源:发表于2019-05-03 00:09 被阅读13次

PS:

爱情,对过去几十年的农民而言,不是一束玫瑰花,而是沉甸甸的麦穗儿。

1

一双黑亮的皮鞋迈着官步,在田埂上慢悠悠地踱来踱去,口中低声念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金色麦浪荡出粮食特有的香味。一个头戴草帽的女人,正弯腰挥镰,割一把捆一把。一声声“豌豆偷树 ”的布谷鸟叫催得她心慌烦躁,恨不得一镰下去割一垄。

擦汗间隙,她看见田埂上的男人——一身绿军装,双手插裤袋,一脸傲气又不得志的样子,便气不打一处来。她直起身,冲他大声吼道:“诸葛文峰,你不赶紧下来割麦在那儿装什么蒜?!”

那男人依然手插裤袋踱着官步,不屑道:“我想割的时候不用你催。”

女人更来气:“你问问老天爷等不等你!过两天就有雨了!有本事你只喝墨水别吃粮食!”

男人不接话,女人边快速挥镰边继续骂骂咧咧“有本事你别做农民去当官,当了官就不用跟土地打交道,也不用跟我这个贫民妇女过日子”。

周边邻居时不时朝他们这边瞅一眼,两口子们边忙活边悄悄话。

诸葛文峰听着刺耳,索性骑上自行车回家去。碰上路人打招呼,他本不想理会,但面子挂不住,只得漫不经心应一声。这一刻他真想赶紧开学,去镇上教书便不用理会这些烦心事。

2

回到家,他双手抱头躺在床上,边上放一本书,心烦意乱也看不进去。

妻子季芳的话挑起他心底最敏感的刺。当年如果不是家里成分不好,他也不会娶这个农妇为妻,大字不识一个,就知道唠叨瞎忙。整天起早贪黑,除了生俩儿子,别的也没见这些年忙活出什么成果来。

如果不是那顶压得人抬不起头的黑帽子,葬送自己这一生,他现在一定跟弟弟一样,是国家干部,娶的是城里知书达理的女子。怎会在这个破地方受这等没价值的闲气。

可是当年唯一一个大学名额,还是父亲送礼,放下自尊说了一箩筐好话争取来的。他不假思索就让给了弟弟,虽然遗憾,但不后悔。亲兄弟,血浓于水。

如今自己只是个薪水微薄的教书匠,无权无势,想想真对不起自己“诸葛文峰”这个名字。当然,他也知道,自己还对不起一个人,就是季芳。她跟着他没过过好日子,结婚时连个像样的婚房都没有,她跟着住了好几年草房。瓦房是这几年才盖的。

他虽然知道她对他一片真心,但就是烦她唠叨、管束他。所以她让他朝东,他偏要朝西。最让他烦的是季芳总以为他小看她,俩人一吵嘴,她就拿过去说事儿。他觉得自己并没有那个意思,只是感叹命运不公。

3

热浪滚滚的麦田里,季芳看丈夫不仅不听话还索性骑车离去。她伤心又伤自尊,想着田地里的村民都在笑话自己,不禁悲从中来。

当年如果不变心,坚持嫁给海旺哥,现在她一定和自己男人和和睦睦在割麦,还有说有笑。父亲非说诸葛文峰是文化人,劝自己嫁他,将来对下一代有好处。

季芳和他见了面,一眼就被他的外表和气质吸引。1米8的身高,一身绿军装,梳着大背头,双手插口袋,锃亮的黑皮鞋踱着官步,帅呆了!

现在她最讨厌的,反而就是他这副经年不变的派头。她知道他这副派头代表他心底一句话“我诸葛文峰本该是个当官的”。季芳明白,他是因为家里成分差才和自己结婚。

村里赵海东家成分也不好,上辈是大地主,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娶不进来,嫁不出去。最后好不容易找到外村一户贫民,两家换亲。那户贫民刚好四个女儿,三个儿子。双方迎亲嫁娶的聘礼、嫁妆互相全免,这才凑合着完成儿女终身大事。

还有李没有家,李没有高中毕业,娶了个文盲媳妇儿,却被媳妇儿收拾地服服帖帖大气不敢喘一口。

大家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他凭啥那么傲气。唉,都怪我没本事,不会挣钱,也管不住男人。季芳眼眶滚下一滴热泪。她真想丢下镰刀,找个地方藏起来,啥也不管。

可一家人还要吃饭,日子还得过,想想诸葛文峰年轻时的样子,她知道如果重来一次,她还是会嫁给他。

“豌豆偷树 豌豆偷树”耳边又响起布谷鸟的催促声,季芳擦把眼泪,伦起镰刀向沉甸甸的麦穗疯狂输出。

4

回头看看自己割了一上午的成果,再看看别人夫妻的成果,她又悲又气。

太阳照到头顶,应该已中午。季芳为了赶上别人,趁他们在树底下吃饭的当口,更加卖力劳作。

做农民的不就这样吗,她没读过书也知道那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此刻她正面朝黄土,汗流浃背。

“嚯嚯嚯”季芳听见身后有帆布军鞋的脚步声,她没回头也知道是谁。

诸葛文峰走上前来,对她道:“饭放在咱地头儿树下,你去歇着,我来。”

他要接妻子的镰刀,却被季芳怼了:“你的镰刀在地头儿。”她继续风风火火地割麦,麦浪在她身后变成一片又一片的麦茬儿,银亮亮。

诸葛文峰回田埂拿起另一把镰刀,向妻子走去:“太热了,你扛不住。快去吃饭,我来赶上他们。”

季芳也怕自己中暑,便丢下镰刀“嚯嚯嚯”向田埂走去。

在那棵树下,她看到除了她爱吃的午饭,还有一扎啤酒,一兜皮蛋。热辣口渴的季芳,开启瓶盖,吹了半瓶冰镇啤酒。看见诸葛文峰正光着膀子在田间卖力。她气和悲消了一半。下午他们俩一起上,肯定能超过那些人。

夫妻俩没留意,其实每年这个季节他们都是这样度过。

相关文章

  • 收麦

    好多年没有回家收麦子了,记忆还停留在儿时的打麦场、手扶拖拉机、木耙子、石碾子、一毛钱一根的冰棍、西边的晚霞和东北风...

  • 收麦

    (一) 西坡的地和三叔家的挨着,三叔和父亲是发小,每年割麦都是和三叔家合伙,因西坡地势高,麦子熟得快,每年割麦都是...

  • 收麦

    割麦子的季节又到了,每年到了这个季节就会想起小时候在家里割麦子的情景。 我家种地最多的时候,有八亩地。每年到了收麦...

  • 收麦

    初夏的麦田 金光灿灿 太阳与麦田 成一色金黄 直刺收麦人的眼 镰刀一人一把 弯腰抓麦 父母总是冲向前 鼓励着我们快...

  • 收麦

    我们村近些年来,村民们在政府的号召下纷纷的在自留地里栽种了葡萄和猕猴桃,只有个别几户依旧收了小麦,再种玉米,村里修...

  • 收麦

    当盛夏来临之时,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八九十年代的家乡,人们通过自产自销的方式解决温饱。父母每年都要种上四...

  • 收麦

    这么些年了,第一次回家收麦,等半天还没割成。天不许我

  • 收麦

    每年六一前后,在去参加隔壁村的集会的路上,田地里的麦子都会结上满满的青色的麦穗。一阵风飘过,仿佛能把麦子那股青涩的...

  • 收麦

    每年芒种前后,泛黄的麦田经不住入夏以来的连日暴晒,家乡的小麦很快脱下了绿祆,换上黄色的旗袍。 太阳从塬边刚一露头,...

  • 收麦

    夏末滚热浪 割机抢收忙 农夫汗如雨 谷粒黄满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收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naonqtx.html